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素读的重要性分析
2020-08-20叶琴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学理念的转变,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相关问题也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初中教育体系当中,最重要的学科非语文莫属,语文是很多学科的基础与核心,同时也是学生必须要学习、掌握的知识,语文知识体系较为庞大,内容较为丰富,其中古诗文教学具备一定难度,但其教学价值十分明显,能够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在以往的情况下,教师仅仅是根据传统方式开展古诗文教学,不具备良好的效果,所以应尝试对素读教学进行应用。据此,文章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现实有所裨益。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素读
一、 前言
在语文教材中,古诗文一直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在小学语文中还是在初中语文中,古诗文教学都十分重要,十分必要,开展古诗文教学能够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同时也可以不断地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然而在现实情况中,很多学生的古诗文学习效率较低,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很多学生都无法理解古诗文的含义,所以教师必须要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为学生讲解古诗文知识,但即便如此,很多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无法提升,长此以往甚至还出现了对古诗文学习的抵触情绪。针对这种情况,必须要强调素读的重要性,发挥素读的作用,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教师则对学生进行引导,如此就能够较好地达成教学目的,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据此,文章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具备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 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素读的概念
想要对整体问题进行研究,就必须要在一定程度上明确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素读的概念。对于素读而言,其来源于日本相关人士对中国古代私塾教学的定义,也就是教师不对诗文的内容进行讲解,由学生自主阅读,通过反复阅读能够达成对诗文的理解。从这个角度来看,素读是一种阅读学习的方式,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首先要完成的目标并不是对其进行理解,而是应反复地进行诵读,在诵读较为熟练后,就能无师自通,其义自见。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为学生逐字逐句的讲解,但是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不高,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必要另辟蹊径,放手让学生自由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古诗文内容中的美感,激发学生对古诗文进行理解的欲望,进而对古诗文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体会。
素读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态度,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对于学生来说,其对古诗文本身存在着一定的抵触感,这会阻碍其学习,尤其是对古诗文进行理解本身就较为困难,初中学生无法在初学阶段就理解内容,而反复进行阅读则可以做到烂熟于心,在为学生奠定文化基础的情况下,自然能够对古诗词中的意境与文化进行体会。以上所述,基本就是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素读的概念。
三、 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素读的重要性
(一)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素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只有对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素读的重要性进行明确,才能够真正发挥其作用,诠释其价值。无论是初中语文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明确素读的重要性。具体地说,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虽然相比较于小学时期有所提升,但是仍然没有达到完善的程度,所以在对古诗文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初中学生感到难以理解实属正常现象,教师必须要客观看待这一问题,而不是大惊小怪,小题大做,以学生不认真学习为理由,对学生进行批评,这种做法不仅仅无法达成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目的,反倒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不断激化学生的逆反心理,最终完全厌学。虽然部分学生具有学习语文的天赋,能够较为轻松地理解古诗文的含义,但具备天赋的学生毕竟是少数,身为教师必须要客观地看待学生之间存在着的差异,以大多数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程度为基础,发挥初中时期学生记忆力較强的优势,合理利用素读来让学生不断积累古诗文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经过了重复阅读后,记忆力较好的学生自然就可以记住古诗文中的诗句,从而对古诗文内蕴含的情感进行体会。
除此之外,古诗文所蕴含的具体情感往往与时代背景存在联系,所以现代学生对当时的历史难以理解,针对这一问题,应用素读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反复对古诗文进行诵读,提升记忆效果,在学生具备了学习经验后,就能够对其含义进行体会。
(二)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素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毫无疑问,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素读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因为素读并不代表让学生机械式地进行学习,古诗文本身就具备一定美感,学生对其进行诵读的过程并不会感到痛苦,而是能够在朗朗上口的基础上加深对古诗文的记忆,部分学生甚至会提起对古诗文的兴趣。而在对古诗文进行诵读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较好地掌握诵读方法,最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利用素读法可以帮助学生对古诗文进行积累,加深学生对古诗文知识的理解与感悟,提升学生对语言进行运用的能力。在具备了较为深厚的古文功底后,学生甚至可以将其应用到写作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上所述,基本就是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素读的重要性。
四、 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素读的应用措施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素读的应用需要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兴趣为核心,实事求是地说,所有学科的所有教学活动都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育界中也一直流传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名言,然而在现实情况中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教师并不多。想要保证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素读的应用效果,教师就不能够空喊口号,搞形式主义,而是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当中,采取多样化的创新式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现实情况中教师可以举办一些相关的背诵竞赛,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合理的竞争,激发他们的好胜心,教师应为竞赛而完善具体流程,并设定能够吸引学生的奖励,长此以往学生的兴趣就可以得到激发。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教材内容,对较为有趣的视频进行编辑,为学生的素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学习方向
对于古诗文来说,其具体的创作年代距离现代较为久远,无论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还是《将进酒》,抑或是《前出塞》都需要完全地包括在其中,也正是因为如此,学生很难体会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自然无法理解古诗文的思想感情。古诗文中还往往会出现一词多义等情况,与学生使用的现代汉语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区别,所以学生无法对古诗词背后的意境进行理解,长此以往,其对古诗进行学习的热情就会被打消。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素读”的教学方式,不需要过多为学生讲解古诗文的内容,而是要在学生对古诗文进行诵读后,对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引导,例如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与古诗文相关的故事,既能够帮助学生对古诗文进行背诵,也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要求学生长期坚持
所有的学习方法与阅读方法都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地开展,让学生长期坚持,素读教学方法也不例外,学生只有长期坚持素读,才可以更好地积累经验与方法。古诗文的阅读与背诵需要长期进行学习,学生在积累古诗文后就能够得到进步,不断吸收创新式因素,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利用素读对古诗文进行学习,在初始阶段可能无法更好地对内容进行理解,但是在不断的背诵与阅读之后就能够逐渐理解古诗文,对古诗文背后的意境与内涵进行明确,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与结构。
(四)坚持课内课外结合
坚持课内课外结合较为重要,较为必要,这一点教师也必须要进行重视。在对“素读”进行利用并开展教学时,需要以课堂为基础,以课堂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对自身的引导作用进行发挥,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实践内对古诗文进行合理背诵。教师也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古诗文背诵情况进行检查,包括小组比赛等。之后,教师还需要对古诗文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讲解,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语言积累的方式。古诗文的教学不能够被局限在课堂内,所以应启发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对古诗文进行积累,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对学生进行鼓励,积累更多的语文素材。
(五)结合实际开展评价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初中教师在对学生的古诗文学习情况进行检查时必须要注重学生的背诵、积累过程,而不是只看结果,这种理念能够对传统的应试教育进行改变,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教辅材料来对古诗文的大概含义进行理解。在教师对学生的古诗文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也必须要重视学生的积累情况,明确学生通过素读掌握的诗文内涵情况。
在初中阶段,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其未来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所以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必须要对素读进行利用,充分发挥素读的作用,让学生在掌握这一学習方法的基础上提升学习的质量,帮助学生对更多的古诗文进行积累,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五、 结论
综上所述,在现实情况中,很多学生的古诗文学习效率都较低,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很多学生都无法理解古诗文的含义,所以教师必须要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为学生讲解古诗文知识,但即便如此,很多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无法提升,长此以往甚至还出现了对古诗文学习的抵触情绪。教师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当中,采取多样化的创新式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古诗文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素读”的教学方式,不需要过多为学生讲解古诗文的内容,而是要在学生对古诗文进行诵读后,对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引导,加深学生的印象。
参考文献:
[1]陆云峰.语文素读教学的经验重拾、理念重认与课堂重建[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0(4):63-66.
[2]曾知英.“文情”、学情、考情,情领有效备课:以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J].科教文汇,2020(4):132-134.
[3]李素芳.素读国学经典,积攒文化财富,培养“向上、向善、向美”学生:谈成都市新都区木兰小学开展素读国学经典[J].华夏教师,2019(29):7.
[4]裴永林.农村中学生素读整本古代经典的必要性及其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8):235.
作者简介:
叶琴,一级教师,广东省梅州市,梅州市梅县区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