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幽深洞穴,见清朗世界

2020-08-20徐晟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知人神圣哲学家

徐晟

古往今来,教师、医生常常被贴上各种各样神圣的标签,提到老师,必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论及医生,则谓“悬壶济世”“华佗再世”,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不可否认,这些溢美之词传递了人们对其的敬重,但无形之中,他们俨然成为穆齐尔笔下“被捧到山顶”的那群人,看似神通广大、无所不能。可人非圣贤,心非木石,老师总有教不好的学生,医生亦有治不了的病人,以这些道德的高标要求每一个立体鲜活的个人尽善尽美,是否过于苛刻?

“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因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为人師者的最好诠释。“只要生命还可珍贵,医生这个职业就永远备受崇拜”,于是,妙手回春,救死扶伤,是对杏林中人的最佳写照。每个人的人生旅途,都离不开老师的春风化雨丰富心灵,离不开医生的仁心仁术佑护健康,但我们是否可以据此认为教师应当无所不通、医生应当包治百病呢?须知老师知学生之困,医生察病人之疾,同时,师也不必贤于弟子,医者亦有不治之症。佐藤光郎在《与恶魔对话》中说:“所有的怨气,都是对对方充满期待产生的。”如果认为老师、医生不符合自己的心理预期,便等同于其职责的背离,这不仅会让我们囿于积久日深的偏见之中,更会铸就一把观念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教师、医生的头顶,消磨他们锐意创新、积极进取的斗志。

犹忆斯宾诺莎这样定义哲学家:不笑,不哭,也不怒骂,而只是理解。其实不止是哲学家,“理解”应是我们每个人所追求的精神化境。何谓“理解”?知人之所同,识人之所异,即为“理解”。知人之所同,让我们推己及人,让我们明白力有未逮乃人之常情——我们既然自知并非无所不能,又何以苛责他人有所不至?而识人之所异,让我们摆脱刻板印象,懂得不是所有人都是千篇一律的同副模样,更难以满足我们所期望的那种神圣形象。倘若人人能奉此为人生准则,如《鼠疫》中的塔鲁那样带着“理解”而非期待的眼镜观世,那么加缪所苦苦追寻的“人类共同体”,还会远吗?

礼赞之词无可非议,但不应过度偏信,以致先入为主;期待心理亦情有可原,但不应脱离实际,以致激化矛盾。只有心怀理解与宽容,才能走出阴暗狭窄的幽深洞穴,看到阳光之下的清朗世界。

(指导老师: 金 晖)

猜你喜欢

知人神圣哲学家
2023元宵观灯
神圣大陆(下)
FOR YOU, O DEMOCRACY
知人论史,法史交融——读陈新宇《寻找法律史上的失踪者》(增订版)
神圣的使命 光荣的担当
指点迷津
谈班级管理中的“知人善任”
哲学家的幽默与智慧
神圣的简约
《与哲学家的一天》(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