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法娣:办学20年,只因那匆匆一眼

2020-08-20曹宏萍

莫愁·智慧女性 2020年8期
关键词:宜兴市紫砂入学

曹宏萍

郑法娣

早晨8点,江苏宜兴市景舟路两边大大小小的紫砂铺子里,早起的手艺人静静地劳作。整条街朦朦胧胧地睡着,唯一静中取闹处,便是坐落于12号的宜兴市紫砂小学。几辆黄色的校车停在门口,教室里传来孩子们清亮的读书声,和门口那抹黄一样明晃晃的。听得痴了,仿佛看见一颗颗种子正吮吸着养分拼命生长,在郑法娣俯身耕耘了20年的土地上。

在门卫处办公的校长

在当地妇联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走进宜兴紫砂小学,却发现校长郑法娣的办公室就在大门口的门卫处:一张旧桌,一台老式电脑。一位埋头批改作业的女性,戴着眼镜,皮肤有些黑,笑容朴实而灿烂,让人心生暖意。同行的宜兴市妇联宣传部部长王亮介绍,她就是郑法娣。“在门卫处办公是为了让孩子和家长更方便找到我。”从办学之初,郑法娣就把自己的办公室设在了门卫处,犹如一位摆渡人,迎来送往。

四年级时跟随父母从安徽省霍邱县转学到宜兴的涂祎薇,两次转学考试都因其英语成绩不合格而无法入学。“不能让孩子没有书念。”无奈之下,父母领着她敲开了紫砂小学门卫处的门。看到这三双乞求的眼睛,郑法娣二话没说收留了涂祎薇。知道涂祎薇英语成绩不好,郑法娣还和英语老师一起每天放学后用半个小时给她“开小灶”。

小升初时,涂祎薇以丁蜀片区语数英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被画溪中学录取,但因家庭条件拮据,她无法继续读书。郑法娣得知后连夜跑到涂家,做她父母的思想工作。第二天一早又赶到画溪中学朱耀华校长家中,说明涂家的困难。朱耀华当即就说:“这么好的苗子怎么能辍学呢,全免!不但全免,还可以资助,实在不行我来资助。”

时间过得飞快,紫砂小学的孩子越来越多,一茬一茬地长大。谁能想到当初因为英语成绩不合格无法入学的涂祎薇最终顺利考入了北京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语系。拿着涂祎薇写来的信,郑法娣眼里满是欣喜。

“家就是学校,学校也是家。”说起郑法娣一家,家长和老师都说出了同样的话。从办学那天起,郑法娣全家就住进了学校,全心全力扑在学生身上。每天早晨5∶40时她第一个爬上校车去接孩子们上学;每天放学之后,她坐在校门口的板凳上直到最后一个孩子被家长接走。

为了那一双双眼睛

谈及当初创办紫砂小学的初衷,郑法娣的回答让人动容。1998年的冬天,在丁蜀镇査林小学做代课老师的郑法娣和闺密周荷仙逛江南市场,偶然看到一个20多平方米既没有窗口也没有大门的昏暗车库里,有位操着外地口音的中年男人正在给20多个冻得瑟瑟发抖的民工子女上课,课程内容很简单,认认字念念诗。

那一双双渴求的眼睛,深深刻进了她的脑海。从那以后,在郑法娣心里,让民工子女也获得基础教育的想法,无比清晰且坚定,她萌生了办学的念头。恰逢上袁小学在撤并闲置进入公开拍卖阶段,郑法娣痛下决心辞掉了工作,停掉了已经开始搭建的新房,用夫妻俩省吃俭用积攒下的全部积蓄15万元,和从朋友处借来的5万元买下了当时破破烂烂的上袁小学,20万元在当时并不是一个小数字。

学校有了,但办学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容易。第一学期,紫砂小学只有7个学生,1位老师——她的闺密周荷仙。郑法娣和周荷仙一点也不敢松懈,和公办小学一样规范教学,但只收一半伙食费、学杂费,不收借读费。紫砂小学接收外来民工子女读书的消息口口相传,第二学期,就迎来了300多名新入学的孩子,如今全校已经有1200多名学生在读。

随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师人员不足成了问题,为了保证教学质量,郑法娣四处奔走、求贤若渴。丈夫赵顺根是一位中学老师,他20年如一日,每天早上天不亮出发,来回近两个小时为孩子们采购最新鲜的午餐食材。后来,他索性离开任教的中学来到妻子的学校,“降级”为小学老师。如今,郑法娣的儿子和儿媳也投身到教育事业之中。去年,经各级妇联层层推荐,郑法娣家庭获评全国“最美家庭”。

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郑法娣给学生上课

学校步入正轨之后,渐渐地,郑法娣发现了一个问题,班级里男生多女生少,一个班级可能有十个男孩,却只有三个女孩。这成了她的一桩心事。她开始挨个做家访,发现不少女孩辍学在家,杨海婷就是其中一个。由于家庭条件有限,父母让两个男孩优先读书,杨海婷只能辍学在家。“如果您送孩子来我们学校的话,我们给您‘三免一。”郑法娣当即免去了杨海婷的学杂费收她入学。从此以后,但凡家里有孩子未能入学的,郑法娣都给予“三个孩子上学免除一个孩子学杂费”的优惠。“如果家里有五个孩子上学,那我们就免去兩个孩子的费用。到目前我们家访到的所有家庭,户口本上的孩子都已经入学了!”正因如此,宜兴市妇联将“性别平等进校园”项目落地紫砂小学,项目实施以来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

郑法娣(右三)与学生家长交流

郑法娣给予每个孩子最大限度的爱,对于那些身处困境的孩子她甚至是“偏爱”。学校成立后不久,一位家长找到了郑法娣,孩子因残疾行动不便,入学的事碰了不少壁,不忍心将孩子送到特殊教育学校的他们只能到郑法娣这里“碰碰运气”。“我们想让孩子和普通孩子一样接受教育,不求他有多大成就,只希望他将来不给社会添麻烦。”朴实的话语让郑法娣十分感动,她当即决定收下这个孩子,还专门为他定制了特殊的课桌椅,学习和生活都给予了更多的照顾。

孩子给了她更多惊喜

“其实开始的时候,我也不知道自己做的事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直到一个个孩子长大了回到我的面前、一条条录取的消息传到我的手机里。办学这些年虽然日子过得艰苦,但心里总是甜的。”20多年来,郑法娣守着学校,送走了3000多名学生,播种着也收获着。来自陕西的学生小罗,大学毕业后原本可以留在城里工作,但却选择到偏远的学校任教。她说:“就像歌里唱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是郑校长影响了我,让我选择了教育事业。”从学生到家长,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一次,一位中年男人找到学校提出要给教室粉刷墙壁。经过了解才知道,他是一位家长,见教室太老旧,想着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学校做点事,回馈老师们的辛勤付出。

“办学第一年,我们的教职工没有拿工资。后来办学的事情传开了,政府和妇联组织给了我们很多帮助,链接了更多资源,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路也就好走了。”说起这些年的经历,郑法娣总是充满感恩。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车库那一瞥到办起一所小学,从7名学生到3000多名,从迎接第一个学生踏上校车到目送最后一个孩子被家长接走,20年,郑法娣把自己的全部献给了孩子们。

图片由本文主人公提供

猜你喜欢

宜兴市紫砂入学
江苏省宜兴市陶城实验小学刘佳
入学通知书
五行真经
浅谈宜兴紫砂艺术创作
入学面试
入学第一天
《读壶记》
紫砂壶估值的再发现
浓浓紫砂情 拳拳报国心
宜兴市陶艺协会成立(亦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