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德融数理”,追求“知行合一”

2020-08-20张茜

教师·上 2020年5期
关键词:知行合一学科教学德育

张茜

摘 要: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要阵地,文化是德育的着力点,实践是德育的落脚点。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在学科教学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品德的培养。把学科教学内容与德育融为一体,是我们践行“德融数理”,追求“知行合一”的最好体现。

关键词:学科教学;德育;“德融数理”;“知行合一”

中图分类号:G633.6;G63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2-13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3-0068-01

笔者在学科教学中一直践行“德融数理”,追求“知行合一”,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将成果呈现如下:

一、按照不同的课程知识点的类型进行不同形式的引入

高中数学课本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在展开讲解前都有一个知识点的引例。在把实际的例子引入知识点教学中,笔者采取的方式分别为:一是当中外各有例子被引入时,多以中国例子引入为主,国外实例引入为辅,并尽可能地解释清楚二者之间的异同,以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还应掌握世界各国对一知识点研究的现实及全貌,二是对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多采用“图示法”讲解,最好借鉴一下中国水墨画的一些创作特点,让图示“线条有气韵、整体显生动、以形辨内容,表现易接受”。要做到这些不是嘴上说说就可一蹴而就的,应下苦功才行。当然,这也督促数学教师要多多学习钻研数学理论知识之外的诸多知识。

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更深入的“德融数理”

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在学科教学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品德的培养。把学科教学内容与德育融为一体,是我们践行“德融数理”的最好体现。例如,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排列与组合”中有一个实例:从五十人的班级中选出七人分别担任不同职位的班干部,问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呢?根据排列种数公式,可发现有超过五千种选法。班主任要从这么多种选法中选出适合班级管理,又能带领全班学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的班干部是有难度的。

从这个例子引申到德育,分为以下几层:第一层(表面层),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要有大局意识,不能只从个人角度思考问题,一套方案的确定不可能满足每一位成员的愿望;第二层(实践层),即使确定的方案从整体角度来看是最好的,但由于个体认识上的差异,对方案的接受程度与执行的力度不同,结果也会大相径庭,而个体应该深刻认识到,由于个人所处的环境及位置不同,考虑的问题时也许不可能做到全面性与前瞻性并存,因此,对于已确定的方案,若是大多数人员分析它是正确的、可行的,那么个体坚决执行方案是最好的选择;第三层(引申层),可以从一个班级班干部的选任方案中得到启示,小到一个家庭,大到国家,在制定某项政策(或计划)时,遇到的问题是方方面面的,要让每一位成员百分百满意是非常困难的,因此,要有意识地从正面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

三、在“德融数理”实践中应注意的事项

从2017年6月“德融数理、知行合一”的山东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推进会召开以来,山东各个学校都在积极认真地去践行。作为奋斗在高中数学教学一线的教师,笔者通过两年多的实践,感到在“德融数理”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找准“德融数理”的知识落脚点是关键。我们知道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能与德育有机地结合,因此,教师应该根据科目知识的内容与形式来与德育融合,在科目教学过程中不一定要将每个知识点都与德育的关联,可以对那些代表性强,易于学生接受的内容进行重点引导。

第二,把握“德融数理”的形式是重点。在“德融数理、知行合一”的實践中,形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尤其是高中阶段。泛泛地讲解高深数理知识中蕴含的德育元素,让学生听起来感觉高大上,然而要做到“知行合一”就有些难度了。因此教师要对知识点讲解的形式把握准确,做到深入浅出、循序诱导,这样才能取得期望的教学效果。

第三,追求“知行合一”的和谐。对于“知行合一”不应仅仅理解为一般的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这里的“知”,笔者认为应为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应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所以,知行关系就是指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林建宁.德融数理——《文明基因·孝诚爱》解析[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7.

[2]李春明.“知行合一”教学理念在数学教学中的贯彻[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11):80-81.

猜你喜欢

知行合一学科教学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浅谈德育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