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策略探讨

2020-08-20赵丽月

教师·上 2020年5期
关键词:课内外阅读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赵丽月

摘 要:随着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对于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重视度不断提高,而课内外阅读教学的有效衔接,让学生的课外阅读学习事半功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运用已掌握的阅读知识和已形成的阅读能力来读懂课本外的文章。课内外阅读衔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体现在通过课堂学习来掌握必备的语文技能,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并以此为落脚点来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地解读课内外阅读篇目,满足其多元化的阅读需求,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空间,在阅读衔接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且以兴趣阅读为落脚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阅读衔接;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1-13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3-0066-02

一、引言

学生的学习行为不只停留在课堂学习、校园学习中,可以说学习意识与行为是伴随学生终生的。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教学时长有限,而教材所提供的阅读书目无法全方位地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学生课外阅读同样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这就要求教师以课内教材为切入点,深入具体学情中因材施教地制订教学方案,引导学生以兴趣为驱动力展开课内外阅读学习,通过各种阅读活动的高效衔接来不断建构、充实语文知识框架。语文学科不能采用单一的教材教学法,它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民族意蕴,需要教师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阅读探究中。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语文学习需要拓展性积累,更需要情感的投入、个性的体验。只有把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实现新语文课程的目标。毕竟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除了解读作品外,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注重阅读规律和方法的迁移。在当前核心素养时代下,教师需要以教材为依托,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资源,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机衔接,使学生真正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从而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以下就加强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进行了探讨。

二、适时切入,调动学习兴趣

学生置身于浓郁的阅读氛围中,能够在潜移默化地过程中吸收知识并丰富阅读体验,进而转化为相应的阅读兴趣之后,才能化被动为主动进行积极阅读,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需要以课堂教学为出发点,来寻找学生阅读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进而调整课内外阅读教学的衔接点。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通过阅读知识的延伸来巧妙衔接课内外阅读,以适时引导学生阅读同一主题的不同文本,从多元视角来深入理解阅读主题。

例如,以《我不能失信》课文为例,教师可首先引导学生流畅、准确地默读课文,综合上下文来思考文中语句,如“……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让学生体会宋庆龄的诚信品德,结合文中动作描写、对话描写来探究其内心世界,进而感悟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学生通过课内学习,在默读中逐步提升自主阅读水平,并学会如何联系语句探究文本内涵。教师以课文主题为切入点来拓展课外阅读,让学生延伸阅读一则《曾子杀猪》的小故事,故事讲的是曾子妻子为了让孩子停止吵闹而哄骗其会为其做猪肉吃,而曾子则为了教育孩子从小做一个诚实的人,将家中为数不多的猪宰杀以践行承诺。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选择与课文主题一致的文本来指导课外阅读,把“诚实守信”主题当成阅读的衔接点,指导学生捕捉不同文本中的人物特质,归纳各文本的写作特点,标记文本中表现主人公遵守信用的语句,并将阅读中产生的疑问、思考或感悟进行记录,有利于发散学生的阅读思维,在读悟结合中强化对“诚信”的认知。教师通过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让学生以此为主题来观察身边熟悉的家人或同学,在习作练习中将其动作、语言特征描述出来。学生通过同一主题的课内外衔接来培养阅读兴趣,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分析文本特点的能力。

三、寻求知识共性,缔造阅读衔接点

教师在制定阅读教学策略时,应将知识的外延性考虑在内,打破传统课内阅读教学的闭塞性,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准确地了解相关知识点,掌握其运用技巧。教师在课堂环境中应探索教材内容的知识共性。以“拟人”修辞手法为例,尽管学生是通过课文了解并学会使用这一修辞技巧的,但并不意味着该手法仅出现在所学文本内容中,应当融会贯通地将其应用到其他知识或问题实践中。教师需巧妙地引导学生调动自身主观能动性来发散思维,在课内外拓展学习中学会自主开拓阅读空间;还需利用共性与衔接点来指导学生感悟文本内容,并借助课外阅读知识来深化学科学习。

例如,以《七律·长征》一诗为例,教师在课中播放《长征组歌》以及相关视频,引领学生了解与体会红军万里长征的重大意义,并理解七律这一诗歌体裁的特征。教师指导学生默读诗词,让其标记诗中的生字生词,在通过查阅各种工具书(如字典)掌握全文后,展开范读让学生了解诗词的抑扬顿挫,指导其根据节奏反复诵读。教师向学生讲解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让其抓住中心点来读句并释句。考虑到学生认知水平处于上升的阶段,难以在诗词中整体感悟这一段历史,故教师可以将“金沙水拍云崖暖……”作为知识衔接点,搜集课外阅读资料。巧渡金沙江是红军万里长征中具有重要价值的一环,基于课文相关材料介绍与注释,向学生描述红军是如何艰辛地顶着枪林弹雨跨过大渡河,打破了敌人的阴谋。而学生通过阅读课外的史实资料,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喜悦、自豪情感。此为课内教学难以实现的阅读成效。教师要寻求课内外阅读的知识共性,指导学生以点面结合的形式来感受宏观的活动场面,通过阅读来想象诗词中“乌蒙磅礴”“万水千山”“铁索寒”等画面,进而实现文本情感与语言技巧的内化,学会寻找阅读与习作间的共性,并提升知识迁移能力。

四、联系课内外,掌握解析技巧

教师应打破单一教材教学这一传统观念的桎梏,将相关课外读物资料融入课堂教学中,实现课内外知识的有效联系;帮助学生自然而然地从课内阅读学习拓展到课外阅读学习,通过各种文本措辞技巧的合理衔接,实现课内外阅读学习的过渡。学生在二者兼顾中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及其运用技巧,在不同文本阅读的巧妙衔接下掌握解析技巧,不仅有利于扩充学生知识体系、拓宽学生阅读视野,还有助于提升其閱读质量与数量。

例如,在《惠崇春江晚景》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学生默读诗词,将不理解的字词标记并通过查阅词典自学,让学生思考这首诗描述的是什么季节?学生尝试在诗中寻找描写季节特征的诗眼,回答此诗为描述江南仲春美景的诗句,并将诗中提及的鸭子戏水、芦芽、蒌蒿、桃花等标记出来。教师向学生提问:“前三句是对春景的描述,而最后一句并非诗人亲眼所见,是从何而来的?”学生回答这来自诗人的想象力。为提升学生解析能力,教师可基于课堂教材诗词联系课外写景类的阅读书目。以《冬》为例,学生通过阅读有助于深入了解四季的特征,教师可摘取文中词眼,如悲愴、清寒、舒缓等,让学生列出词语的近义词与反义词,引导其观察文本将北方的冬季比喻成什么,学生回答“晚秋的满月”,进而指导学生联系课内外阅读学习来分析诗词及文本的措辞技巧与写作手法,在逐步解析中掌握文本的主旨,学会自觉独立地摘抄优美诗句与辞藻,有助于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可以在课内外阅读中和同桌交流、互换想法与情感体验,并交换各自的读后感来互相赏析,这在锻炼学生阅读技能方面大有裨益。另外,教师可鼓励学生借鉴作者的写作技巧、布局思路等,进行相关主题的习作练习,由此可以让学生在不同文本的衔接学习中建构语言库,在解析锻炼中提升语言的表达与运用水平。

五、开展主题活动,夯实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的高效衔接,不只体现在对学生阅读阶段的关注与适时引导,还需注重其阅读体验与得益,从而维持学生高涨的阅读积极性,使其以此为驱动力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对课内外文本的衔接,教师在着力锻炼学生解析技巧、开阔其阅读视野的同时,还可适当地开展针对性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互动共享中保持阅读热情,实现语言素材、运用技巧的内化。

例如,以《守株待兔》一文为例,该单元中有几则阅读文本都是寓言故事,从不同视角、内容中阐述了人生哲理。教师可以此为主题开展“快乐读书”小活动,要求学生在熟读故事、了解文本主旨的前提下,参与到主题阅读交流中。考虑到尽管课外阅读属于学生的个性化活动,但由于课外书目多得令人目不暇接,教师应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以“寓言”为主题在活动中推荐相关书目,如《郑人买履》。部分学生参考教师的推荐选择阅读《列那狐的故事》。

通过有针对性的课内外阅读教学衔接,鼓励学生及时抄录自己喜欢的辞藻,并将自己的想法体验整理成读书笔记,在活动中以小组形式展评笔记,教师鼓励其在活动中互相探究文本内容、情感体验与写作技巧,让学生在共享自身阅读得益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丰富阅读素养。在学生进行主题阅读、技巧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读书笔记并进行相应的指导,借此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有效地转变以往“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阅读模式,拓展阅读的广度与深度,达到学有所得、得有所获之目标,使其置身于阅读活动中夯实能力。

六、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需调动自身主导性并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通过各种渠道来衔接课内外阅读,基于教材资源有的放矢地调整教学方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使其以高涨的兴趣参与其中,在夯实解析与阅读能力的同时将这一技巧迁移到解决其他问题的实践中,在课内阅读中掌握学习技巧并在课外阅读中收获成效,二者相辅相成、逐层递进。教师要基于实践丰富知识,在发散学生思维的同时,予以适当评价,从而优化阅读教学成效,使学生在递进式学习中夯实基础、强化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徐 伟. 略论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19):123.

[2]柴 芳.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链接[J].中国校外教育,2017(4):121.

[3]黄超群.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方法的实验与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3):103-104.

猜你喜欢

课内外阅读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