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肝硬化患者胃镜检查与B超对预测门脉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影响

2020-08-20孙静霞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7期
关键词:内径门静脉胃镜

孙静霞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 江苏 盐城 224000)

晚期肝病患者易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最直接的危险因素是病毒性肝炎。肝炎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腹水和肝性脑病[1]。现阶段,该疾病没有根治方法,对于出血危险性高的肝硬化患者,要避免各种诱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因素,禁食煎炸、干硬带刺食品,避免情绪剧烈波动,防止腹腔压力升高。临床上需要通过及时发现疾病并且干预治疗,以此降低患者的死亡率。目前,电子胃镜在临床诊断中应用较多,但是胃镜检查属于有创性检查[2]。基于此,本次研究分析肝硬化患者以胃镜检查和B超检查预测上消化道出血的价值,选择我院接诊的108例肝硬化患者开展调研。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择取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108例,患者的接诊时间在2019年4月—2020年4月,全部患者均采用B超检查与胃镜检查。108例患者中,56例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范围在39岁至68岁,平均年龄是(49.65±5.22)岁;患者病程时间在3年至28年,平均病程时间(9.66±5.26)年。其中,7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20例酒精性肝炎患者、15例胆汁淤积性患者。BMI值在18~33kg/m2;BMI均值(25.82±5.36)kg/m2。

纳入标准:年龄≥18岁,年龄≤70岁。排除标准:原发性肝癌患者;严重感染的患者;造血系统障碍患者;精神类疾病患者;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患者;严重药物过敏患者;脾切除术患者。

1.2 方法

肝硬化患者在出血停止后7天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患者入院后,为患者提供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查,采用肝功能检查,在24小时内完成胃镜检查与B超检查[3]。B超检查方法:使用hilips生产的ESAOTE My Lab70XVG型超声检查仪,指导患者选择侧卧位,测量患者的脾脏厚度、脾静脉内径、门静脉血流情况,根据检查情况指导患者调整体位,测量患者肝门静脉主干内径。胃镜检查方法:使用电子胃镜进行检察,记录患者的食管胃底情况,是否出现静脉曲张问题,如果出现出血,需要及时进行干预[4]。

1.3 观察指标

(1)分析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和门静脉内径大小的关系;(2)分析门静脉大小和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

门静脉扩张程度的分级标准:门静脉内径≤1.3cm为正常;门静脉内径在1.4~1.5cm为轻度扩张;门静脉内径在1.6~1.7cm为中度扩张;门静脉内径≥1.8cm为重度扩张。

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分级标准:曲张静脉限在食管下段,曲张静脉直径≤0.3cm为轻度曲张;曲张静脉限于食管中下段,曲张静脉直径在0.4~0.6cm之间为中度曲张;曲张静脉累及整个食管,曲张静脉直径≥0.6cm为重度曲张。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处理数据资料,在ɑ=0.05水平上进行两组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以系数r表示,取值范围为[-1,1],r>0表示“正相关”,r<0表示“负相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和门静脉内径大小的关系

108例患者中,48例轻度曲张患者,36例中度曲张患者,24例重度曲张患者。如表1所示,经统计学处理分析,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和门静脉内径大小呈正比例关系,(r=0.41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分析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和门静脉内径大小的关系 [n(%)]

2.2 分析门静脉大小和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

如表2所示,门静脉内径d≥1.8cm患者的出血率为100%,门静脉内径d≤1.3cm患者的出血率为15.38%,说明:门静脉内径越大,上消化道出血率越高。经统计学处理分析,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和门静脉内径大小和上消化道出血呈现正比例关系,(r=0.37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分析门静脉大小和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n(%)]

3 讨论

肝硬化往往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如腹水、肝性脑病、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等,其中较为严重且常见的为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病死率较高,需要及时控制出血,降低疾病病死率。消化道系统出血为消化道系统疾病中较为常见疾病,该疾病和患者的个人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具有相关性,通过观察患者的呕吐物和粪便,结合患者临床胃镜检测结果判定患者病情。肝硬化引起的食管胃静脉曲张是肝硬化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最主要原因。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是因为门静脉及其分支受到过度压力所致 在胃镜下,胃黏膜和黏膜下层的血管扩张,门脉高压性胃病是继静脉曲张出血之后的第二大消化道出血病因,多项研究表明,门脉高压性胃病也是静脉曲张首次出血的危险因素。根据调查显示,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是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损伤,而且会给患者增加较大的经济负担。所以,需要做好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定期检查B超,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禁食不易消化的事物,可以服用降低门静脉高压的药物。B超检查为无创性检查,具有检查方便且价格低廉的优势,可以结合胃镜检查提升临床诊断准确率。B超腹部检查可准确判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程度,也可作为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辅助诊断方法。然而,超声诊断技术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实用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临床诊断,特别是门静脉、脾静脉和脾脏厚度的临床诊断,为了进一步提高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减少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患者有必要实施合理的早期症状支持,指导患者如何服用药物保护胃粘膜等。在研究中显示,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大小和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可以作为预测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指标[5]。重度和中度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出血率在40~60%之间,重度和中度门静脉扩张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率在60~100%之间。若检查结果显示,门静脉内径≥1.5cm,提升患者具有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需要做好预防。若门静脉内径≥1.8cm,则提升患者必然会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虽然B超检查门静脉主干内径和脾静脉内径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诊断有参考价值,然而,B超不能准确预测肝硬化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风险。现阶段,非侵入性检查方法更具有提示性,但是,准确率有待提升,胃镜检查仍然是预测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可靠方法。所以,在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如果没有发现主静脉直径增大,则需要通过胃镜进行确诊,脾静脉内径也是诊断门静脉高压的重要参考指标,门静脉高压患者的脾脏有不同程度的增厚,所以可以联合两种方式进行综合诊断。

综上所述,B超对预测上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化患者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临床上可以作为重要参考,可以结合胃镜检查提升诊断准确率,以此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疾病病死率。

猜你喜欢

内径门静脉胃镜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接触式轴承内径检测机检测探头的结构设计
3.0T MR NATIVE True-FISP与VIBE序列在肝脏门静脉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基于W-Net的肝静脉和肝门静脉全自动分割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左心房内径的关系
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的DSA 表现及介入方法的探讨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