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肿瘤出血性卒中与单纯性脑出血的CT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2020-08-20曾艳妮刘良进吴良龙豆永升姬广海毕俊英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7期
关键词:出血性单纯性准确率

叶 平,曾艳妮,梅 邹,刘良进,吴良龙,汤 珩,豆永升,姬广海,毕俊英(通讯作者)

(1江汉大学附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2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湖北 荆州 434000)

脑出血属于一种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临床致死率和致残率均比较高。根据临床研究表明,近年来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超过70%的患者存在功能障碍。对于我国脑出血患者而言其中80%为高血压性脑出血,而脑肿瘤性脑出血也占据着较高的发病率,但是在临床鉴别中容易被确诊,甚至被认为是单纯性脑出血。对于颅内出血患者而言,其中有11%的患者是由于脑部肿瘤所致,究其机制主要是由于患者神经胶质细胞瘤生长时血管结构不成熟,继而出现破裂出血。其临床表现并无具备明显特异性,因而容易被误诊为单纯性脑出血。本研究特选取本院脑肿瘤出血性卒中和单纯性脑出血患者各44例,同时予以CT诊断,探究其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脑肿瘤出血性卒中患者44例作为实验组,并选择同期44例单纯性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时间为2019年2月到2020年2月之间。实验组患者中,男21例,女23例,患者年龄为30~85岁,均值为(52.5±1.1)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0例,女24例,患者年龄为31~80岁,均值为(51.8±1.5)岁。研究开始前所有患者均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审,年龄、性别等资料均符合研究要求,两组差异不影响研究科学性,可以对比。

1.2 方法

采用螺旋CT扫描仪给予患者常规平扫,层厚10mm,间距10mm,矩阵为256×256,给予薄层扫描,层厚2~5mm之间,注射速率为5ml/s,在96mm范围内进行持续动态扫描,时间为40s。

1.3 观察指标

①诊断准确率(以临床手术病理为金标准,诊断准确率=(准确例数/总例数)×100%);②诊断参数(记录两组患者诊断后出血量、脑血容量、脑血流量、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参数等数据)。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分析研究。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以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准确率

实验组诊断准确率为97.7%(43/44),对照组为93.2%(41/44),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对比分析(n,%)

2.2 诊断参数

实验组的各诊断参数值均低于相应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诊断参数对比分析(±s)

表2 两组患者诊断参数对比分析(±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

3 讨论

脑出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并且疾病正在朝着逐年增长、逐步年轻化的趋势发展,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对于脑肿瘤出血性卒中患者而言,在全部脑出血患者中也具有较高的比例,对该病予以诊断容易出现误诊现象。其中,单纯性脑出血患者的颅脑内压比较高,进而会对患者脑组织造成严重的压迫,最终使得血管破裂,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另外,患者脑部还存在着较多的斑块,在这些斑块脱落后继而出现栓塞,导致其脑组织出现缺血性坏死,出血症状也比较明显[1]。对于脑肿瘤出血性卒中患者而言,当患者肿瘤出血转移后就会引发出血症状,原病灶也会向肺癌部位转移,不过对于此部分患者而言,出血量比较小,临床症状也比较轻微,而引发出血的最终机制是肿瘤患者的血管壁脆性增加,从而出现破裂出血,但是这种临床症状与单纯性脑出血患者无疑,因而临床上比较容易误诊。另外,对于此类患者而言,一旦存在脑萎缩和高血压疾病,则出现误诊的几率极大。当患者出现神经功能疾病时,往往会忽视患者的肿瘤疾病,一旦出现大量出血还会掩盖患者的肿瘤组织,通过CT也无法准确辨别。如果患者的肿瘤为等密度、体积小的脑膜瘤,更加难以发现肿瘤组织,最终造成误诊[2]。

在CT诊断过程中,通过平扫的方式来对脑肿瘤出血性卒中进行明确的显示和定位,提升其诊断敏感性。而对于肿瘤体积比较小和等密度的胶质瘤较大往往由于CT诊断容积效应影响而不容易发现,在鉴别中需要仔细辨认。另外,对于该病患者而言[3],受到患者年龄、部位、范围、周边水肿、性状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诊断过程中也需要结合各类因素来完成诊断,但是个别患者的肿瘤也不符合正常规律,因而需要进行平扫定位和增强扫描。当患者肿瘤出血后,周围病灶会存在大范围的脑水肿低密度区,并且与患者血肿期龄不对应,因此需要予以高度警惕,对水肿的性质进行考虑。大部分脑肿瘤的发病都比较隐匿,并且患者肿瘤组织还呈现渐进性生长,随着病情的进一步进展,患者血脑屏障遭到破坏,瘤体周围的水肿也比较明显,通过CT诊断科发现不规则片状低密度影。根据临床研究表明,其中80%的单纯性高血压患者卒中发生于大脑半球,其余发生于脑干部位和小脑区域[4]。对于急性期血肿周边会出现大范围的低密度影,一般在出血后7d内达到高峰期,并且存在占位性变化,其与脑水肿患者严重程度相当。并且随着病情的延长,患者占位病变持续性存在,随着病情延长其占位效应也会加剧,对增强扫描的部位进行强化,更加清晰的观察患者的疾病病情[5]。本研究中,两组的诊断准确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的出血量、脑血容量、脑血流量、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参数均低于相应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

综上所述,对于脑组织出血而言,在临床上需要提升警惕,对患者疾病病史进行仔细的查询,并对血肿状态进行观察,对其形态、周围结构等部位进行物理检查,在脑肿瘤出血性卒中和单纯性脑出血患者中采用CT诊断,能够准确鉴别两种疾病,提升其诊断效果。

猜你喜欢

出血性单纯性准确率
PAI-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血管再闭塞的相关性
90锶-90钇敷贴器治疗单纯性毛细血管瘤的护理体会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2015—2017 年宁夏各天气预报参考产品质量检验分析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高速公路车牌识别标识站准确率验证法
保持直销的单纯性
院前严重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两种液体复苏分析
经血管介入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