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对小儿非炎症性便血性疾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2020-08-20程秀秀陆双泉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7期
关键词:克尔血性肠套叠

程秀秀,陆双泉(通讯作者)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江苏 苏州 215003)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超声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使用超声用于临床诊断疾病,对患者不会造成创伤,而且具有可重复性,操作方便,可以用于腹部疾病诊断。小儿便血是肛门排出大便带血,有大便带血,也有全便血[1]。分析大便带血主要是消化道疾病所致,临床表现出呕吐、腹痛、便血等症状,严重时,患儿还会发生休克,要及时确诊疾病类型,制定准确的治疗方案。小儿便血性疾病由于患称年龄较小,器官和组织在发育状态,病情进展快。一旦发生急性或大量出血,就会引起贫血,甚至危及生命安全[2]。与成年人相比,小儿患有便血的风险更高,要及早实施诊断,纠正治疗措施具有重要的作用[3]。本文对我院3年内收治的86例非炎症性便血性疾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实施超声诊断并与病理结果对比,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7年3月—2020年3月我院3年内收治的86例非炎症性便血性疾病患儿为研究对象,男女性别比49:37;年龄3d~14岁,平均(5.5±3.6)岁。

纳排标准:入选对象临床均表现出便血症状,黑便或长期黑便伴贫血,入选患者年龄均<15岁,家长均知情下签署研究同意书。排除了炎症性便血,长期腹泻所致的血便患儿,排除了恶性肿瘤累及肠道引起便血的患儿。引起便血的疾病为肠套叠、美克尔憩室、肠息肉、肠重复畸形、肠旋转不良等。

1.2 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TOSHIBA Aplio400,VINNO70),设置探头型号为L12-5,设置探头频率为5~12MHz。指导患儿在检查时保持仰卧体位,接受超声常规的检查方式。使用超声探头,按照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等检查顺序,对患儿进行连续的超声扫查。观察肠气较多时,会影响检查准确性,影响观察视野。所以,可以应用探头适当加压,将肠气推开。经加压后如果仍不能顺利观察到图像,就要指导患儿多饮水,可以为患者使用开塞露,将大便排空后,再接受超声检查。如果患儿不能配合完成检查,要水合氯醛灌肠,当患儿顺利入睡后再为患儿检查。

1.3 观察指标

以病理结果为标准,对86例非炎症性便血性疾病患儿应用超声诊断,将超声诊断疾病发病率与病理结果对比,统计学分析后确定超声诊断的准确率。疾病类型包括肠套叠、美克尔憩室、肠息肉、肠重复畸形、肠旋转不良[4]。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肠套叠57例,美克尔憩室10例,肠息肉9例,肠重复畸形7例,肠旋转不良3例;超声诊断结果显示,肠套叠57例,美克尔憩室8例,肠息肉7例,肠重复畸形6例,肠旋转不良2例;与病理结果对比,超声诊断小儿非炎症性便血性疾病诊断准确率较高,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比较术后病理与超声诊断符合率[n(%)]

3 讨论

小儿便血致病原因可能是消化道疾病或血液疾病,也可能是受食物或药物影响。最常见的是肠套叠、美克尔憩室、肠息肉、肠重复畸形、肠旋转不良等疾病类型。研究小儿便血性疾病应用超声诊断的情况,以此保证患儿临床准确诊断,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讨论如下。

3.1 小儿肠套叠的诊断

小儿肠套叠是某段肠管套入相连肠腔中,使上段肠管中的食物或液体通过受到阻碍,形成梗阻性疾病。不及早诊断治疗,还会加重肠梗阻症状,使肠管明显扩张,而远端的肠腔又会发生萎缩,肠壁发生水肿或充血。当肠套叠时间过长,还会使肠系膜血管受压迫,局部循环发生障碍,导致肠管水肿,甚至肠坏死,穿孔、引起腹膜炎症。本次研究中有肠套叠患儿57例,发病率较高,其主要超声图像表现是腹腔中混杂回声包块,多见右上腹,观察横断面表现出同心圆,其中外圆呈环状,低回声。纵断面呈套筒征,超声强弱相间,平行走形条带状回声。中间圆按套入部组织呈不同的图像,可以发现患儿系膜、肠管和淋巴结,其中最多的是回结型肠套叠,多发阑尾部。继发性肠套叠套入部头端能观察到息肉、憩室和厚壁肠袢,而肠壁水肿厚度和灌肠复位有着密切的关系。空气灌肠治疗效果不佳,就要及时接受手术治疗[5]。

3.2 美克尔憩室的诊断

美克尔憩室为胚胎期脐部连接肠端卵黄管退化不全,导致脐闭合,肠端开放,多发病在回肠末端系膜对侧缘。患儿多存在异位胃黏膜,表现出下消化道出血才到临床就诊。有少数患儿表现出肠梗阻、腹膜炎或消化道穿孔。此病多发婴幼儿,大多为4岁以下发病,有些患者终身没有症状表现,大量血便就诊,短期表现出急性贫血。本次研究中经病理确诊出患儿10例,经超声诊断出患儿9例,诊断准确率达90.0%。观察患儿的超声图脐部周围、右上腹有异常肠袢,呈厚壁囊状、管状,一端连回肠,另一端连盲端。腔中有少量积液,不受肠道蠕动变化,超声漏诊了1例患儿,是由于这例患儿憩室腔中无充液存在。所以,使用超声观察患儿的美克尔憩室,要追踪憩室肠袢走形和周围的关系,同时,要对阑尾进行探查,确定阑尾情况[6]。

3.3 肠息肉的诊断

肠息肉有错构瘤与腺瘤。其中错构瘤有幼年性息肉和Peutz-Jeghers息肉。其中幼年性息肉较多,发病率达千分之一,在儿童肠息肉中要占到80%以上。本次研究经病理确诊肠息肉9例,超声诊断肠息肉8例,诊断准确率达88.9%。观察肠息肉的声像图发现,肠腔中实性低回声结节,实质中有散在分布细小囊腔,蒂连接肠壁,息肉中有放射状丰富的血流信号,有1例漏诊患儿是由于息肉直径不足1cm,受肠气、粪便等影响,很难得出准确的判断。有研究发现,由于患儿体胖,结肠过深,经超声探头加压观察,患儿不耐受也不能得出诊断结果,要先对患儿进行灌肠处理,再接受超声检查,能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

3.4 肠重复畸形的诊断

肠重复畸形是消化道系膜和消化道有同等特性球形或管形的结构,胚胎发育4~8周,发病率较高。本次研究中病理诊断肠重复畸形7例,经超声诊断肠重复畸形6例,有1例误诊是由于位于回盲部回肠末端,包块小,不能确定关系[7]。

3.5 肠旋转不良的诊断

肠旋转不良多发生于孕4~10周,肠管发育快于腹腔,肠道解剖结构异常而形成。本次研究中病理诊断肠旋转不良3例,超声确诊2例,1例漏诊是由于肠胀气影响了观察效果。所以,要加压探查或灌肠后再接受超声检查。

综上所述,超声对小儿非炎症性便血性疾病的诊断有较高符合率,具有重要诊断价值,用于临床诊断,可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克尔血性肠套叠
MSCT对成人小肠套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深受喜爱的作家、《老虎来喝下午茶》的作者朱迪丝·克尔逝世,享年95岁
继发性肠套叠诊疗体会
以血性和心声为诗
血性中国兵
血性中国兵
血性理性 铿锵交响
儿童大肠套叠与小肠套叠的超声影像特点
异位胰腺合并肠套叠多发生在回肠
顶尖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