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四肢骨关节骨折影像诊断中的意义

2020-08-20杨小广杨乔辉杜军霞胡建明沈红全邵誉亮李鹏乐刘长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7期
关键词:隐匿性骨关节后处理

杨小广,杨乔辉,杜军霞,胡建明,沈红全,邵誉亮,李鹏乐,刘长风

(1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三科 甘肃 陇南 746000)

(2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 甘肃 陇南 746000)

四肢骨关节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类型,因其骨折部位、损伤部位存在一定特殊性使得该骨折类型具有较高的漏诊率、误诊率。当下,临床主要通过X线检查进行诊断,这也是临床首选影像检查,但是该方式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中存在一定局限性,极易遗漏可疑骨折患者,使得耽误患者最佳治疗时机的事情常常发生。因此,临床现下多采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进行诊断该类骨折,不仅能够清楚知晓患者骨折损伤情况,还能够为患者后续诊疗提供参考依据。因此,为整体提升四肢骨关节骨折临床检出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本文选取本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40例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四肢骨关节骨折影像诊断中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的应用意义。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40例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0例患者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处于18岁到70岁之间,平均年龄(44.3±3.2)岁,其中高空坠落15例、车祸12例、重物砸伤13例;骨盆创伤16例、四肢创伤24例。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参与此次研究;均满足四肢骨关节骨折临床诊断标准,且均经由手术确诊;均能在医生指导下完成相关检查;均满足CT后处理技术适应症,皆可耐受。

排除标准:近3个月接受其他治疗患者;资料不全患者;并发恶性肿瘤患者;合并其他部位骨折患者;精神异常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患者;免疫系统疾病患者。

1.2 方法

所有对象先进行DR检查,即X线射线检查,选用美国柯达公司生产的X线摄影机;然后经由多层螺旋CT检查,选用GE64排多层螺旋CT及GE能谱。操作方法:指导患者去仰卧位,采用一次性屏气法进行扫描;首先进行轴位扫描,参照X线检查结果以及CT定位像明确扫描范围;调节参数:电压130kV、层厚16mm×2.4mm、螺距1.0mm,实时扫描采用智能毫安秒技术,设置0.6~1mm的重建薄层横断图像层厚,1.0螺距定位,然后将图像上传至后处理技术工作站,分别MPR、SSD、VRT重建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与CT检测图像进行比较,合理分析患者骨折损伤情况[1]。

观察指标:经由经验丰富的影像专家判读所有患者检查结果,针对存在异议的诊断结果经由多人商议后确定诊断。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对于患者骨折检出率的影响。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通过研究发现,所有患者共计出现75处骨折,经由DR检查发现骨折55处,检出率为73.33%;经由多层螺旋CT检查发现,通过MPR、SSD、VRT等后处理技术分别发现71处、73处、75处骨折,检出率分别是94.67%、97.33%、100.00%,相比手术结果发现,多层螺旋CT检出率显著高于DR检查检出率,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χ2=35.42,P<0.05)。

分析所有患者检查资料发现:通过检测DR检查结果分析其异常数据发现,其中存在6例隐匿性骨折患者,检出率为15.00%;而通过CT后处理技术诊断后发现,存在10例隐匿性骨折患者,检出率为25.00%;分析两组数据发现存在显著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χ2=12.375,P<0.05)。如表1。

表1 对比两种检查结果隐匿性骨折检出情况

DR检查肱骨内上髁、踝关节后踝、髋臼、髂骨以及第4~5掌骨基底部时影像会出现重叠的情况,由于这些部位骨折线细小,不会出现显著错位情况,极易发生误诊,此时采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进行隐匿性骨折患者的检查,通过三维影像重建,可以清楚观察隐匿性骨折患者的骨折部位影响,尤其是重组平面,可以清晰显影较小的骨折碎片、骨折线及与临近组织的关系[3]。

3 讨论

因为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发生部位不同,检测也存在一定差异,会出现进行性、递增型的改变。对于该类骨折患者来说,隐匿性骨折是诊断的重难点所在,诊断期间多数问题无法及时发现,由此极易发生误诊、漏诊的情况,由此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康复。对此,必须明确隐匿性骨折原理,由此进行准确评定,从而保证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就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的诊断来说,虽然使用DR检查有助于促进诊断,但是,该检查方式存在一定局限性,不利于医生准确判断患者骨折情况;同时受到功能障碍、疼痛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拍摄位置存在一定差异,以至于无法清楚展现骨折部位解剖结构。

相比DR检查,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具有显著的优势,即速度快、扫描时间短,不论采用横向、纵向均具备良好的图像分辨力,在隐匿性骨折患者的诊断中不会出现影像重叠,具备极高的图像清晰度。同时有助于掌控纵横变化中图像产生的变化,有助于分析研究图像特点,从而迅速找出隐匿性骨折位置、可疑骨折位置,由此深入分析患者病情。多层螺旋CT扫描的应用,会直接展现患者四肢骨关节断面的变化情况,斜面、冠状面、矢状面、横断面皆为平面[4]。明确图像骨折线的区别,有助于了解患者骨碎片分布情况,由此能够清晰明了的掌控患者骨折范围。区分骨折范围后便能够分析患者软组织变化情况,从而全面掌握并概述患者骨折数据。

高效利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能够构建三维立体图像,其与DR图像不同,三维影像极少出现影像重叠的情况,且具备强烈的立体感,所以能够使得患者还出图像投影更为准确[5]。诊断期间,不仅要明确诊断方向,还要明确诊断数据。立体图像能够清楚展现患者骨骼结构,并判定患者骨骼形态。联系影像中患者骨碎片分布和骨曲线数据便能够明确骨折范围。高效应用CT后处理技术,能够合理控制影响因素。不论对于评定骨骼结构还是骨骼空间,或是骨骼范围都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研究发现,所有患者共计出现75处骨折,经由DR检查发现骨折55处,检出率为73.33%;经由多层螺旋CT检查发现,通过MPR、SSD、VRT等后处理技术分别发现71处、73处、75处骨折,检出率分别是94.67%、97.33%、100.00%,相比手术结果发现,多层螺旋CT检出率显著高于DR检查检出率,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χ2=35.42,P<0.05)。DR检查隐匿性骨折检出率为15.00%,CT检出率为25.00%,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χ2=12.375,P<0.05)。由此可见,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用于诊断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临床意义深渊,能够及时高效的显示患者骨折部位,有助于保障患者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能够提高隐匿性骨折检出率,有助于减少漏诊、误诊情况的发生,对于临床诊治参考价值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隐匿性骨关节后处理
64排CT诊断骨关节损伤的优势
果树防冻措施及冻后处理
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例
乏燃料后处理的大厂梦
乏燃料后处理困局
MSCTA在骨关节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导丝定位在乳腺隐匿性病灶切除中的应用
跟骨关节内骨折选择不同类型钢板内固定治疗临床研究
隐匿性HBV感染分子机制的研究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