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场域论视域下我国体育学独立建设的构想

2020-08-20李彦龙费郁红蔡维敏顾慧娟聂应军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体育场场域学科

李彦龙,费郁红,蔡维敏,顾慧娟,聂应军

布迪厄认为“场域”是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网络[1]。“教育场域”是以知识的生产、传播、消费为依托而形成的关系网络,“体育场域”是以身体的实践为依托而形成的关系网络。依两者的结构性和关系性特征而言,“身体”是体育的核心,亦是体育研究的基础。“知识”是教育的核心,亦是教育研究的基础。身体是知识的基础,是知识之所,知识是人类文明的根源。身体与知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辅相承。体育场域核心由身体资本和身体权力构成,教育场域核心由文化资本和文化权力构成。因此,体育场域与教育场域结构不同。

布迪厄强调场域结构性和关系性的统一,只有场域内的参与者相互认同规则,空间关系才得以形成。如果场域内的参与者相互竞争,当竞争冲破原有场域规则,便形成了新的场域。2011年,艺术从“文学场域”中独立出来,而体育却始终未走出教育的区隔,导致体育学自主权有限,发展空间受限,体育学要化茧成蝶,独立设置是应然途径。梳理文献发现,德国体育学独立设置,英国体育学归属于生物科学,美国体育学归属于生命科学,法国体育学归属于交叉学科,我国和日本体育学归属于教育学[2],学者周宁提出中国体育学建设迫在眉睫[3],我国体育学应向交叉学科类目靠拢。实践证明,体育学似乎一直寻求依附于教育学、文学、医学等学科门类之下,这不仅使体育学处于从属地位,更限制了体育学的发展,在“双一流”“体育强国”“教育强国”背景下,对我国体育学独立建设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体育学形成独立场域与自主发展,有益于推动体育学科发展,有助于丰富体育学科理论研究。

1 体育学独立设置的必要性

1.1 体育学独立设置的时代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强则国家强,体育强则国家强”[4]。虽然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其合理性,但体育的作用已经被提升到与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然而,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和体育发展并不乐观。2016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100强,中国仅有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两所高校首次入选[5]。为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2015年11月5日,国务院对外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简称“双一流”建设,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继“985工程”持续18年后的重大战略调整。2017年1月24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2017年9月21日,首批一流大学及一流学科名单公布。然而,令人痛惜的是体育院校无缘一流大学,仅北京体育大学和上海体育学院的体育学入选一流学科。此名单中,从文学中独立出来的艺术学门类下的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与设计学入选为一流学科的院校则包括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和东南大学8所,该数据远远高于体育学,这使亘古以来与艺术称为一家的体育以启示,体育强迫切需要体育学科的独立设置。在“双一流”建设时代需求下和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体育学亟待独立。

1.2 体育学独立设置的价值意蕴

现实社会,教育场域培养知识型人才,所习得的文化资本在社会中备受推崇和尊重,而与体质健康相关的身体化运动被边缘化,重智轻体现象严重,教育场域的文化资本表现为制度化和客观化特征,压迫身体资本的发展,进而严重阻碍人的健康发展。体育中的身体不得不在教育霸权的同化与顺应中,寻求平衡。然而,无论身体如何努力顺从知识,也无法承载教育的梦想,身体已经不负重堪,导致广大青少年近视、肥胖等身体不同程度的损伤,严重影响着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为此,我国提出了不断深化体育改革,促进体育发展。体育对生命的呵护具有重要的价值,特别是对生长发育的青少年,体育是人体的运动,人在“动”的情境中实现增进体质、加强交流、凝心聚气等功能。

根据现有学科门类归属,体育学、教育学、心理学隶属于教育学门类。体育场域无独立性的自主空间,体育被过多地卷入教育事务之中,它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逐渐弱化,体育自身的价值、功能、运行方式受到教育的干扰,甚至强权控制。体育场域注入的教育性越多,对教育的依赖性就越强,导致运动竞赛、体育休闲、全民健身等权力受到束缚。2014年8月16日,习近平在第二届夏季青奥会开幕式上讲话表明竞技体育的政治价值已远远超出教育范畴。2016年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生活指标为201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为3.6亿,2020年目标达到4.35亿,2030年5.3亿[6]。可见,体育政策改善,体育人口增加,体育场域对抗教育场域的“资本”和“权力”势必增强,体育场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必然增强,在于教育资本力量的竞争中,推动着原场域结构和关系的变化。换言之,体育场域资本增加赋予了变更空间的力量与权力。因此,推动体育学科独立设置,有利于体育学自主快速发展,有助于体育强国建设。

2 体育学独立设置的可行性

2.1 习近平系列讲话为体育学单列提供引领

近五年,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教育与体育工作发表系列讲话(见表1),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重要政策,《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等政策支持,国家推出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显然按照场域理论视角,教育和体育在国家意志方面俨然已是两个场域。在国家层面,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是结构、性质、象征不同的空间。如果教育和体育同属于一个场域,那么体育必然包含于教育场域之下,国家也不会单独提出体育强国。如果教育一味地束缚体育,教育系统一味地支配体育系统的活动,那势必与国家政策相悖。要清楚地认识任何改革都必须遵守政治方向为根本前提,服从国家政治需要。可预见,教育场域对体育场域的支配关系不彻底打破,体育强国难以真正实现。因此,体育学单列,势在必行。

表1 习近平关于教育强国家强、体育强国家强系列讲话背景、要义及实施路径

2.2 “双一流”建设为体育学单列提供支持

2017年9月20日,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公布了42所一流大学建设名单,体育类高校未能入选。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仅有北京体育大学与上海体育学院[7],体育学的普遍发展遇到严峻的考验。2011年,教育部更新《学科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见表2)。艺术学成功脱离文学场域,成为独立学科门类[8]。对比艺术场域的成功经验,体育也是可行的。从社会认可来看,总书记对体育强国的高度重视为体育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宏观理念引领;从制度制定来看,“双一流”政策构建了体育发展的中观政策支持;从价值内涵而言,“大体育”的经济、政治、社会价值已经超出教育价值范畴之外,是体育学独立设置的微观价值驱动。

表2 我国“双一流”建设公共政策背景、要义及实施路径

3 体育学独立性建设构想

3.1 建设基石:体育学科核心内容体系

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杨文轩教授是我国体育学科领域研究的专家。他将体育学设为一级学科,下设身体体育学、运动竞技学、健身休闲学3个二级学科[9]。王家宏教授认为2008年夏奥会、2022年冬奥会,以及“健康中国2030”战略实施的良机,是中国体育发展的最佳时机,体育学科需要重新定位[10]。杨桦教授认为体育学科的发展要坚持特色、分层建设、创新体制机制、破除壁垒[11]。黄汉生教授认为体育学科的竞争力在于差异化和特色化[12]。

通过专家访谈以及文献整理,结合自身体育实践经验与理论基础,构建了体育学核心内容体系(见图1)。

图1 体育学核心内容体系图

“身体教育学”学科名称强调人的身体,易混淆成为狭隘的身体形朔,忽视心理、规则意识、团队配合、意志品质。因此,更名为“身心教育学”。身心不但是一个关系性范畴,也体现着体育场域的身心利益本质。为进一步拓宽“运动竞技学”的内涵,更名为“运动竞赛学”。“健身休闲学”是全民健身、大众休闲、娱乐康养为活动目标,命名较好地涵盖活动目标的本质属性。“运动人体科学”是研究人体运动安全、运动康复与运动机能机理的学科。

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构建体育学科内容体系主要包括队伍建设、方向明确、项目布局、平台搭建、成果获得以及相关性的支撑,其核心内容是5大类,即队伍、方向、项目、平台、成果。教育部第4轮学科评估将体育学同教育学、哲学、法学等平行关系进行的评估,提升了体育的学科地位。

3.2 建设保障:体育学组织体系

3.2.1 层次性 层次性是指体育学组织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等级秩序,即各级机构分层组织管理模式。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和教育部是分层组织的最高节点,主要负责学位点的授予、调整和修订学科目录提出建议等重大宏观管理,国务院学科评议组代表着这政治权利,是国家意志在教育场域治理体系的体现,在于方向引领、政策指导、过程监督、绩效评价。各省市政府与教育厅(局)是组织的中间节点,要维护政治权利的权威,中观管理,重点支持省属、市属院校学科与专业的发展。各级各类学校是体育学科组织的基层,微观管理,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内涵建设。三级结构,层级递进,推进体育学不断发展。

3.2.2 专业性 专业性是根据体育运动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特点,组织专业人做专业事。体育学界跨学科知识的融入,一方面拓宽了体育辅助知识的维度。但另一方面,占据大量学时,冲淡体育学的专业特色,反而使体育人才的专业特点不突出,理论知识碎片化。体育科学的独立设置必须考虑体育的专业属性,构建专业性体育学组织,体育专业性发展是促进体育学独立的关键要素之一,也是社会行业分工分化的必然结果。体育专业性表现在身体的运动表现,而非言语的表达。换言之,一个绝顶聪明的语言辩论专家,永远不会赢得技能卓越的运动员。究其因,不同场域的结构本质不同,专业性质不同。教育场域是在教室相对“静”的情境中,教育者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具有显著的文化符号意义,富有教育蕴意的文化知识带有特定符合社会需求的价值导向。体育场域是在运动场上“动”的实践中增强体质,培养个性,磨炼意志,具有隐形的身体意义。

3.2.3 多元性 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社会、个人等体育学主体的多元性、参与目的多元性及利益的多元性,驱动体育学科组织的创建多元性。多元组织的创建可以学习英国体育组织,国家主导、地方和学校分权治理运行。承认不同主体的多元需求,认可体育学科的多元价值,实现由政府行政机构单一主体到社会学术组织、社区、工会、体育协会和其他社会多元组织融合发展,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群众体育、体育文化、体育外交等全面发展,不断构建各自优势,以达成新的动态平衡,形成多元交融共生,最终助推体育场域多元化的调整和优化。

3.2.4 民族性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这是“差异共生”的完美诠释。中国由56个民族组成,各民族栖息地、族群习俗、文化特征、宗教信仰、经济发展迥异,形成各具特色的民族体育项目,特色民族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体育的瑰宝。体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必须承认体育的民族性,关注民族体育价值取向,凝心聚气,促进体育的民族认同与身份建构,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体育组织。民族性是中国体育学科发展的必然选择[13]。

3.3 建设抓手:体育学术水平指标体系

3.3.1 项目 “双一流”学科建设围绕重大科研项目,主要是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每五年一个周期,即五年内获得的国家自然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量和质量。国家级项目的数量是指不同类别的总数。国家级项目的质量主要是指项目的类别,如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特别委托项目、后期资助项目、西部项目等以及项目完成情况,如不合格、合格、良好、优秀。为获得和完成国家级项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皆建设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规划小组,部分重点高校科研工作也紧紧围绕国家级课题规划而展开。在学术资本和权力方面,与教育场域获得的项目相比俨然不在同一个数量级上,体育场域的学术权力有限,体育主管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项目竞争力,进而提升体育场域的学术权力。

3.3.2 成果 “双一流”背景下,重点关注论文、著作和专利。论文主要是指在体育类发表的核心论文,重点是C刊论文发表数量、被《复印报刊资料》转载量、引用率以及应用转化取得的效益。2018年体育类C刊11种。分别是体育科学、体育学刊、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中国体育科技、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体育与科学、西安体育学院学报、首都体育学院学报。著作注重国家规划教材与专著。国家级体育出版社唯一一家是人民体育出版社。专利重点注重发明专利,推动关键技术突破,推动社会现实生产力。与教育场域相比,体育成果呈现的机构较少,加之体育场域的文化资本薄弱,又受到外场域资本的竞争,导致体育人的体育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受阻。提供更多利益表达平台,有效资源配置,提升体育场域的经济权力。

3.3.3 获奖 获奖是指在体育教学与科学研究中做出突出贡献而获得的奖励,“双一流”背景下的体育学科获奖是指体育教学成果奖项与体育科学技术进步奖,体育教学成果奖由省市教育厅、局、所颁发,体育科学进步奖由国家体育总局颁发。根据教学与科学研究贡献设立一、二、三、四等奖。奖励的标准由各评审委员会制定。以湖北省高校教学成果评奖为例,体育学科评奖时归属于教育。体育处于教育的从属地位,评委会的人员构成中教育场域人数居于绝对优势,省一等奖、二等奖几乎都是教育行业者获得,体育行业能够获得三等奖已实属不易。因此,需要提升体育场域的学术权力。

4 体育学独立建设的路径

4.1 政府主导:体育学独立的政策保障

新时代,社会各领域正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在体育场域独立建设方面,政府具有主导作用,具有政治权利[14]。政府权利的引领是体育场域独立发展的基础,充分发挥政府在体育场域独立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以政府文件的形式下达体育场域独立设置的决定,形成正规的决策文书。文书中明确下级组织及其成员应履行的权责,规范下级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层级节制,等级与权力一致。

政府主导具有权威性、稳定性、合法性、连续性。能够有效处理场域治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2021年,一级学科目录调整,国务院学科发展与改革委员更新《学科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在学科分类中将体育学独立出来。将体育学设置为一级学科,破除教育场域约束的壁垒,构建体育学术自主权和多元体育利益表达机制平台。这必将为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极大地提高体育场域组织的工作效率。

4.2 社会治理:体育学独立的价值驱动

体育学科独立设置,政府主导,社会治理。其根本路径就应该是从“工具意义的体育学科建设”走向“价值意义上的体育学科建设”,转变体育学科的工具性价值取向,从“他治”走向“自治”。具体而言,由于“工具意义的体育学科建设”是“政府办体育”的“他治”逻辑,修正性的体育学建设路径应该是,政府逐步释放体育学科建设的空间[15],让体育场域建设内部“体育人”自发性、主动性地参与到体育场域的治理体系中来,让“体育人”通过“自治”的体验,培养民族共同兴趣爱好、共同价值分享、共同价值关注的价值共同体,有效增进体育场域建设的内部凝聚力,真正提升体育场域建设的自主能力。

破除社会、综合性高校、家庭、个人等对体育学的偏见,转变不良的体育场域认识,积极推进体育强则中国强的社会认同。在“双一流”学科建设、体育强国、教育强国等政策背景下,提升全社会对体育的主体性价值认同,国家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均离不开人的健康,任何忽视体育的观念和行为都会给个人和国家的高效发展带来不良后果。因此,必须牢牢树立“体育强国”的战略思想,充分认识到“运动健康促进”对国家、社会、家庭、个人的价值,积极宣传“运动是良医”理念;以《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为政策工具,深挖体育场域理论知识,以身心教育学、运动竟赛学、健身休闲学、运动人体科学四轮分支特色发展,形成合力驱动,构建体育场域的内容体系。

4.3 市场驱动:体育学独立的利益基础

市场经济背景下,利害观念盛行。利益关系成为影响体育场域独立的主要因素,利益秩序构成社会的主要秩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一种相对均衡且合理的利益格局,培育是非观念,由只注重单一的经济效益,向注重经济效益与民生改善二元格局转变。

教育、医疗、体育等各显其能、各得其所,形成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利益格局。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形成的前提是结构性条件的满足,既教育、医疗、体育等多元的利益需求是否得到有效的表达,以及利益分配主体是否有平衡的功能作用空间。显然,在长期的教育学的壁垒下,体育学科的发展空间受限。即使是体育场域独立发挥作用的空间也往往被打上教育逻辑的运作烙印。长期以往,体育学科难以真正强大起来。

体育学独立,经济是基础。国家政府应进一步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体育休闲、体育文化、体医融合、全民健身等活动,积极推进体育产业的发展,使体育消费成为每一个家庭支出的必要开支。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有效促进各项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有效激发相关非体育企业、体育企业、体育俱乐部和协会等组织以体育或“体育+”模式介入体育的学科建设、体育器材研发、体育人才培养、户外运动、体育科学研究、运动营养供给、运动后勤保障、体育康复等领域。实现交叉、包容、合作、共赢的体育发展的利益共同体,以多元化和融合性的视角培育体育健康产业链。

5 结 语

艺术学从“文学场域”独立,为体育学脱离“教育场域”提供成功借鉴经验,在“双一流”“体育强国”“教育强国”建设的背景下,体育学应加强核心内容体系、组织体系、学术水平指标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国家政治权利在体育场域发展中的方向作用,赋予体育场域组织的独立行政权力、学术权力与经济权力,通过政府主导、社会治理、市场驱动协调发展路径,加快体育学独立建设步伐,争取早日形成独立的体育学。

猜你喜欢

体育场场域学科
学科新书架
【学科新书导览】
新文科建设探义——兼论学科场域的间性功能
Two Funny Men
查无此人
刘晓玲:突破学校德育的场域困境
“超学科”来啦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
热闹的体育场
奥运体育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