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站点仿真实训教学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0-08-19邬丽华
邬丽华
[摘 要] 在医疗卫生保健体系逐渐完善的背景下,对儿科护理专业教学提出新要求与新标准,既要确保学生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护理技能,还需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与服务意识。基于此,学校需结合目前的教学现象,将多站点仿真实训教学科学地应用到儿科护理教学中,既要认识到多站点仿真实训教学的应用价值,还需形成科学的应用策略。即最大化发挥案例分析站仿真实训情境,全面提高实践教学效能。基于高效可行的护士站模拟场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观。善用护理评估站实训平台,有效培养学生的护理理念与服务意识。
[关 键 词] 多站点;仿真实训教学;儿科护理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8-0190-02
现代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社会生活有了极大提升,精神追求也获得较大的满足。而基于严峻就业与竞争现实背景,使得人们对健康产生了新的思想与理念。由此,促使护理工作内涵获得较大的丰富与扩容。当下广大民众对医疗的需求不仅体现在临床的治疗与核心服务,更看重精神层面与心理上的满足与良好感受。因此,护理学发展的过程中,在学科上逐渐进行了细化。根据人的生理特征、年龄结构等分别设立儿科护理学科、基础护理学科等。而针对儿科护理教学的创新与改革,应能有效处理当下学生的实习难问题。在此诉求下,部分院校将多站点仿真实训教学应用到儿科护理教学中。基于此,使学生能够基于科学的实训平台,在专业技能、职业素养、服务理念等方面获得有效培养。正确处理护患关系,全面提升儿科护理领域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效能。基于此,医学院应能结合儿科护理专业特征,制订科学的教学改革策略,将多站点仿真实训教学科学化、合理化地应用到儿科护理教学中。
一、多站点仿真实训教学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一)实现全面型、高素质儿科护理人才培养目标
儿科护理教学中,多站点仿真实训教学模式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学渠道与教学形式。在将其实际应用到儿科护理教学中,教师可基于不同的站点项目形成新的教学思考。尤其在制订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成果目标为导向,学会对总目标进行分解。即针对全面性、高素质儿科护理人才的培养,教师可通过分设服务意识培养目标、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目标、护理技能培养目标等,更具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与教学流程。这样,确保儿科护理教学目标与多站点仿真实训教学模式达成高度的一致性与契合性,推动儿科护理人才培养总目标的实现。
(二)基于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新的学习体验与启发
教师将多站点仿真实训教学融入儿科护理教学中,可依托各具侧重点的教学计划,设计指向性、实效性更强的教学方案。由此,逐渐形成丰富化、多样化的儿科护理教学形式。学生在吸收不同方面知识,提升不同专业技能的过程中,基于多站点仿真实训教学,可感受不同的学习体验。學生在不同的实训场景、教学情境下,会在思想深处产生不同的思考与启发。这对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自我价值实现、专业技能的不断提升等方面,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教师通过应用多站点仿真实训教学,可构建多个不同的教学空间。由此,可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令他们带着不同的学习感受与体验,全身心投入儿科护理专业教学中。基于丰富、多样、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模式,可切实提升儿科护理专业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培养出符合岗位要求的护理人才。
二、多站点仿真实训教学应用于儿科护理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一)最大化展示案例分析站仿真实训情境,全面提高实践教学效能
医学院校在实际开展儿科护理专业教学活动过程中,在应用多站点仿真实训教学模式时,应注重强化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利用不同的站点仿真实训教学手段,对学生的护理技巧、操作能力等进行全面提升。针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强化训练,教育工作者需充分发挥案例分析站点仿真实训情境的优势。即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儿科护理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需基于该学科的特征与实际岗位需求标准,创设具有高度可行性的案例分析站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确保所制订的教学计划的趣味性与互动性。最大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令他们全身心融入站点的观摩与学习氛围中。例如,教师可将重要的知识点以声图并茂的幻灯片进行直观化呈现,使学生能快速了解学习重点,并有效厘清学习思路。而后,教师再向学生播放事先制作好的视频课件,令学生更形象、生动地认知经典护理案例。当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对相关的护理步骤与要点进行了解与掌握后,可鼓励学生进行分组对案例进行深入讨论与研究。当教师确定学生基本内化吸收专业知识后,再引导他们结合案例环境实现仿真模拟。这样,学生依托轻松的学习氛围,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后,可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案例系统、深入分析、仿真模拟等教学过程,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思考能力、学术探究能力等都可获得全面提升。由此,真正体现多站点仿真实训教学模式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儿科护理实践教学效能。
(二)基于高效可行的护士站模拟场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观
基于多站点仿真实训场景的模拟,可极大地丰富儿科护理教学模式。而基于既定的教学主题展开的教学活动,更利于实现精准性、指向性的专业化教育。儿科护理专业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而这种特性更多体现在服务对象年龄与生理结构上。学习儿科护理专业的学生,他们未来面对的可能是无法清晰表达自身诉求与体感的婴幼儿。不仅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超强的专业技能,还需对服务对象具备足够的耐心。甚至从护理行业发展角度来说,所有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职业观等,都会影响其社会美誉度与认可度。因此,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观,不仅要正视未来工作中所展现的职业认可度,还需学会处理复杂的护患关系。在此诉求下,教育工作者可基于高效可行的护士站模拟场景,对学生的职业观、职业认同感、行业认知等进行强化。学校通过模拟护士站,令学生基于相对真实的工作氛围感受职业意义。例如,教师可在量体温、做常规性检查的过程中邀请真实的患者。即在家长的陪同下,鼓励学生对儿童开展护理工作。基于这样更加真实的护理场景,可使学生切实掌握接诊步骤、护理方式、服务技巧等,结合患儿的具备病症,使学生能够做出正确的医学判断。在教师的监督与引导下,使学生亲自动手展开一系列的护理工作。这样,在学生与患儿及家长进行交流与互动的过程中,训练他们处理护患关系的能力。并在具体展开护理工作的过程中,令他们对这份工作建立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由此,使他们基于客观现实逐渐形成正确的职业观。
(三)善用护理评估站实训平台,有效培养学生的护理理念与服务意识
儿科护理专业教学的开展,在融入多站点仿真实训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需分阶段、有层次地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这样才可保证多站点仿真实训教学的实效性。即在整个儿科护理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既要确保丰富学生的知识层次、能力结构,还需引导学生对自我价值做出正确判断。基于此,教师必须善用护理评估站实训平台,使学生基于多维度、客观的评价,了解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并根据评价结构与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制定更具有指导性与针对性的学习方案。例如,学校可定期安排学生进入儿童医院实习,并能够与医院进行长期、深入的合作,在护士站设立专门的监管站点。由此,对实习学生的工作积极性、专业技能、知识的应用情况、护患关系的处理等方面信息进行记录。当然,学校在实际开展护理评估活动过程中,需将具体要求与工作完成标准设置成评价指标。利用1~10分的打分方式对学生的实习表现进行评价。学校安排专业教师与护士长共同对实习生进行打分,并在最后作出综合的评价。而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与医院工作人员都需以强化学生专业技能为核心,以培养优秀人才为原则,创建护理评估站点实训平台。评价的意义与目标在于检测学生学习成果,依据事实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知,使学生积极审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并在教师的指导与教育下,不断加强优势并改善不足。确保学生在护理技能、护理理念、服务意识等方面都可获得有效培养。例如,在对学生护理工作效果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可在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建立患儿护理档案、测量患儿生命体征的过程中,观察与评价其护理能力与服务意识等。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对他们做出客观评分。这样,確保儿科护理专业教学的实效性与真实性,切实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岗位需求的优秀护理人才。
总之,基于多站点仿真实训教学模式下,开展儿科护理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对学科特征、学生学习效果、学习态度、职业认可度等进行全面了解。基于护理专业核心素质的培养,制定不同的站点项目,实现多样化、灵活化的专业教学。基于不同的站点仿真实训模式,对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服务意识、职业理念等进行科学培养。从行业发展、市场需求角度出发,不断完善与优化儿科护理教学方式。科学应用多站点仿真实训教学模式,令其应用价值得以最大化发挥,促使护理专业教学质量获得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姚敏,左彭湘,倪志宏,等.虚拟仿真技术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5):189-190.
[2]刘宇.微信支持下的移动混合式学习在儿科护理学情景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73-74.
[3]陆娴.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儿科护理教学设计与实践:以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75-77.
[4]向娇娥,许昭昭,吴小琳.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在儿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数字医学,2019,14(10):86-88.
[5]吴玉洁,吴利平.高仿真模拟教学在本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9(5):501-505.
[6]范琳琳,钟琴.高仿真模拟情景教学在儿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SWOT分析[J].西部中医药,2018,31(10):27-31.
编辑 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