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地方优秀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
2020-08-19刘瑞娜王绍源
刘瑞娜 王绍源
[摘 要] 引导当代青年厚植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提高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这始终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根本任务。人文山西作为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开发的一门综合素养课,通过准确把握课程定位、厘清建设思路、创新教学设计,让学生在系统地学习和认知山西区域特色文化资源同时,发挥优秀文化资源的政治导向功能与精神育人功能。人文山西课程对新时代地方优秀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建设提供了重要经验,独具推广价值。
[关 键 词] 地方优秀文化资源;课程思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8-0114-03
山西省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孕育了丰富的、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高校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1],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如何对山西优秀文化资源进行创新开发,如何把山西优秀文化转化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如何找到二者协同融合的模式,这些都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实施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全新开发的人文山西课程,对于总结和挖掘山西区域特色文化资源、探究山西优秀文化资源如何转化为优质教育资源,发挥山西优秀文化资源的政治导向功能与精神育人功能,开辟出一条优秀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人文山西课程的定位
人文山西定位于“课程思政”中的“综合素养课”,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以人文山西综合素养课程为建设目标,开发“讲好山西故事”课程;结合我省建设的实际情况,挖掘山西省丰富的革命文化、廉政文化、晋商文化、根祖文化、边塞文化、家风文化、孝道文化等文化资源,开发“讲好山西故事”系列课程。
人文山西采用全新的课程目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建立人文山西课程人才资源库、“项链式教学模式”、分散式教学考核模式等方面,形成课程建设规范;根据每一讲教学内容,汇编课程教学讲义;同时完成教学视频录制工作(共八讲)。
人文山西作为“课程思政”体系中的“‘讲好山西故事综合素养课”,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本科生开设的五门必修课程同向同行,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
二、人文山西课程的建设思路
(一)建設缘起
山西省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孕育了丰富的、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如何对山西优秀文化资源进行创新开发,如何把山西优秀文化转化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如何找到二者协同融合的模式,这些是课程建设需要理清的首要问题。
(二)资源总结
对山西优秀文化资源的总结是人文山西课程建设的“支撑点”。这种总结是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聚焦独具山西特色的优秀地域文化的八个模块进行的论述。它们分别是忠义文化、廉政文化、边塞文化、右玉精神、根祖文化、黄河文化、太行精神、晋商文化。这些文化不但是山西优秀文化资源中非常重要的方面,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对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来说,也具有典型意义。
(三)应用原则分析
1.“小切口,大主题”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人、塑造人的灵魂工程[2],它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根本问题,即学校应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以及如何培养人。这就要求在“如何建设”的问题上,根据不同文化主题,突出政治主线,紧紧围绕上面根本问题,寻找“小切口”的展现载体,突破传统的知识宣介,把学习目标重点放在阐述时代特征和引领当代价值问题上。
2.“主体性—导向性—渗透性—示范性”相结合原则
主体性原则,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导向性原则,是指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行为按一定阶级所要求的方向发展;渗透性原则,即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将此规律融入各种各样的教育因素和教育方式内,在潜移默化和循序渐进的状态下进行;示范性原则,是指充分发挥榜样力量,感染并启发受教育者。
3.采用“项链模式”
每一讲都由“主持人”“文化解读人”“理论解读人”三位教师共同完成。(1)“主持人”由思政专职教师担任,负责课程开发和把握课程主线,准确将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打好思政课“项链”的地基。(2)“文化解读人”由各文化领域专家担任,从山西地域文化层面深刻解读专题。(3)“理论解读人”由思政课专职教师担任,负责价值观解读和引领。由此,学科专家的课程传授就像是镶嵌在思政课“项链”上的“珍珠”和“钻石”,课程内容也愈加多姿多彩。
(四)课程内容展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入显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3]。人文山西课程选取山西最具地方文化特色的八大主题,凝练为八讲内容,嵌入发挥优秀文化资源的政治导向功能与精神育人功能。
1.仁义忠勇——关公为何这样红
首先,以典籍中的关公形象为着眼点,从而让“关公是谁”的谜底浮出水面;其次,“关公精神”的内涵外延由内可观其引起的崇拜关羽的社会文化,向外可对比文圣武圣之奥秘;再次,“关公文化为什么会成为备受全球推崇的魅力文化”需要我们从关公信仰遍华夏的发展历史、关公文化的信仰元素,以及运城市对关公文化推介的实践三方面来寻找答案;最后,结合时代发展剖析关公文化的当代价值,丰富其内涵,完善其体系,感召时代青年学习其“忠·义·仁·勇”的精神品格,传承其“公正法治、拼搏进取”的精神力量。
2.家国情怀——最早中国在哪里
首先,明确“中国”定义几何,如何界定;其次,“‘最早中国诞生在晋南”可通过引入“陶寺文化”来论证,例如山西陶寺遗址的重要历史价值,“中国最早”所具备的特征等等;最后,祭祖立国以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于心,培养时代青年的爱国情怀,体现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3.德披九州——裴氏家训在河东
首先,裴氏家族的优良传统,得益于其源远流长的深厚历史,助力于传统家训的成长,见证了传统家训的历史发展;其次,裴氏家族重视文化传承,在滚滚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延续至今,严格的祖训家规意义非凡,是其家族经久不衰的决定性支撑;最后,传统家训具有深刻的内涵外延,由此切入可深入剖析当代人们该如何创造性转化并创新性发展传统家风家训。
4.红色传承——太行精神耀千秋
首先,太行精神内涵所在来源于英雄事迹,于俊杰之中产生,于人民心中传承,“八路军和太行山的故事”就是太行精神的来源所在;其次,太行精神经过数千年的积淀与传承,其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乐于奉献的精神力量愈发鼓舞人心;最后,传承太行精神,弘扬爱国品格,感受太行精神的新时代魅力,鼓舞时代青年承其时代价值,践其英雄气概。
5.浩然正气——一代廉吏于成龙
首先,讲述于成龙一生的为官轨迹,从而生动展现其廉政一生的为官历程。其次,在回顾于成龙清廉为官的一生基础上,阐述他为民务实不辞辛苦、自律奉廉两袖清风、整饬吏治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最后,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激励时代青年学习于成龙持正不阿的高尚品德,传承于成龙洁身自好的廉政精神,将“忠诚·干净·担当”牢记于心。
6.诚信开放——晋商精神永流传
首先,由“如何认识晋商”启发学生,进而引领学生探索晋商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晋商的历史作为及其地位;其次,通过“晋商精神为什么备受人们推崇”此类问题启发学生了解晋商精神内涵及其研究前沿;最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晋商精神的高度评价,感召时代青年学习晋商情怀,发挥晋商精神,为晋商精神的传承发展贡献己力。
7.雄关漫道——魂牵梦萦雁门情
首先,讲述雁门关概况,引出与雁门关相关的人和事,由此谈谈大家对雁门关的认识,环环深入,由浅入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沿着历史的轨迹,从雁门关的“名关”“古关”“名城”“古城”等别称所蕴含的历史故事谈起,鱼贯式揭秘,引人入胜;最后,硝烟远去精神长存,雁门精神薪火相传,呼吁当代青年为之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培养时代青年的家国情怀,发扬中华文化四海一家的崇高品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发图强。
8.久久为功——绿色右玉铸长城
首先,回顾右玉历史,阐释何为右玉精神;其次,明确历史积淀的红色基因、传承延续的文化底蕴以及七十年的绿色追梦如何造就凝心聚力的右玉精神;最后,阐释右玉精神所蘊含的时代价值和启示,感召时代青年学习右玉精神,紧扣新时代青年职责,自觉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名利观、奋斗观。
三、人文山西课程教学设计特色
(一)“精练”的课程策划:从八个主题带领学生“读懂”魅力山西
在课程的前期策划阶段,研发团队通过对山西优秀文化资源进行实地考察、史料研究、系统的总结,筛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山西优秀文化资源,共计八个专题:“仁义忠勇——关公为何这样红”“家国情怀——最早中国在哪里”“德披九州——裴氏家训在河东”“红色传承——太行精神耀千秋”“浩然正气——一代廉吏于成龙”“诚信开放——晋商精神永流传”“雄关漫道——魂牵梦萦雁门情”“久久为功——绿色右玉铸长城”,通过最具代表性的八个专题带领学生领略山西之美,品味千年文化。
(二)“新颖”的授课模式:每讲三位老师和学生一起“嗨”到底
改革传统的“一言堂”授课方式,以生动灵活的“项链式教学”模式,真正凸显学生教育主体的教改理念。首先,“主持人”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专职思政课教师担任,充当“项链”的主线,负责课程设计和把握课程方向,传达课程主题;其次,“文化解读人”由该领域的研究专家担任,通过答疑、讲授、访谈等各种形式,将主题内容传授给学生;最后,“理论解读人”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担任。三位教师同台竞技,恰似镶嵌在“项链”上的“珍珠”和“钻石”,陪学生一起将课程“嗨”到底。
(三)“深度”的论述方式:以新时代关照历史,理论融入叙述
人文山西深度开发课程内容,将“问题”抛向学生,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考:一方面,以新时代关照历史进程,理论融入叙述,将学习目标的重点放在阐述时代特征和引领当代价值问题上;另一方面,课程的最后环节留给师生共同画龙点睛,学生根据自身兴趣所在,提出针对性、挑战性的疑惑,三位同台老师答疑解惑,并引导学生培养时代价值取向下的历史批判性思维。总之,老师抛砖引玉,学生脑洞大开,师生互动畅快淋漓。
四、人文山西课程的推广价值及意义
(一)人文山西课程立足山西优秀传统文化的诸多典型案例,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育人模式
人文山西课程《雄关漫道——魂牵梦萦雁门情》一讲在代县电视台同期推出;裴氏家风家训及根祖文化两讲的课程内容,得到了运城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推介。此外,山西闻喜县委县政府委托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对于闻喜县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整理、设计和推介的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人文山西系列课程为国内同行、相关教学科研单位及政府主管部门全面了解山西文化,宣传山西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最新成果具有重大意义。
(二)人文山西采取“项链教学法”和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育人模式
人文山西课程已经完成了第一轮的课程讲授及录制工作,丰富的线上资源便于学生参与到教学中;线下教学则满足了学生答疑解惑与独立思考的需求。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核心是个性化学习,具有教学主体动态、多元、独立;教学资源传承、全面、共享;教学载体创新、高效、立体;教学过程自主、灵活、能动的特征。该课程改革传统的“一言堂”授课方式,打破师生互动交流不对等的教学习惯,代之以生动灵活的“项链式教学”模式,三位授课教师通过解答学生提出的批判性、思想性问题,达到正确引导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目标。
(三)人文山西在教育教学及育人经验方面具有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1.人文山西课程在教育教学方面有较强的示范及推广作用。中北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相继到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就人文山西课程的计划、实施及经验等方面进行交流,中北大学在人文山西课程的影响下,推出了与本校实际贴合的军工文化进课堂。
2.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将中国优秀民族文化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充分了解中国优秀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建立起对中国优秀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并且使其充分发挥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4]。
3.人文山西课程坚持“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与“艺术性”四位一体的育人模式,满足大学生成长对于山西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和传承的需求和期待,使《人文山西》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
4.人文山西课程利于传播中华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在人文山西的課堂上,学校的留学生群体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在讲解山西优秀文化过程中,他们进一步深入了解以山西优秀传统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明的魅力,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国际文化的交流。
综上所述,人文山西作为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开发的一门综合素养课,在实际教学中切实做到了引导当代青年厚植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高校要坚持精细化、人性化、常态化、智慧化原则,不断学习和利用新方法、新手段、新技术、新理论[5]。通过人文山西综合素养课的学习,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认知山西区域特色文化资源,发挥山西优秀文化资源的政治导向功能与精神育人功能。这对于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5月2日)[N].人民日报,2018-05-03.
[2]吴云.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4).
[3]葛丛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6):47-48.
[4]齐梅.论文化自信视域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9(S1):234-236.
[5]彭晓波,王贺.充分发挥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的涵养作用[J].中国高等教育,2019(8):51-53.
编辑 郭小琴
①本文系2020年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三全育人体系下高职院校辅导员角色定位与作用发挥探究”(项目编号:2020zsszsx166);2019年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山西优秀文化资源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创新性应用研究”;2019年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当前现实教学场景中机器人教师伦理问题研究”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瑞娜(1984—),女,山东临沂人,法学硕士,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专职辅导员,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王绍源,哲学博士,山西财经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