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发展型资助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2020-08-19唐伟绩

文存阅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订单班校企协同资助育人

摘要:发展型资助主要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旨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自立自强,二者在育人理念和育人功能上高度契合。本文基于发展型资助内涵,研究校企协同资助育人新模式。

关键词:发展型;资助育人;校企协同;订单班

通过发展型资助育人方式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和素养全面提升是当前高校资助工作重要着力点。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中进一步强调要“建设发展型资助体系,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素养培育力度”。实践中,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在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中有着示范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践行成效。因此,本文以作者学院组建特色“订单班”为例,探索校企协同育人的价值所在。

一、当前校企协同资助育人呈现的问题

(一)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内涵不明确

发展型资助是对救济型资助的超越和升华,是当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主要发展趋势。围绕“发展型”主线,国内各大高校不断创新资助育人模式,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资助育人工作,校企协同便是实践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各高校对此模式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支持,协同育人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对育人目标、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也进行了相关实践,运行效果相对比较理想,但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对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内涵未有进一步明确和统一,仍处于各自探究阶段。因此,明确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内涵,使之上升到科学理论层面,找准高校资助育人到底应该“育什么”,才能更好地指导育人实践,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二)校企协同育人资助形式较单一

发展型资助重点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未来发展,提倡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和劳动解决自身贫困问题,实现社会价值。然而,通常情況下,在校企协同育人过程中,企业大多结合自身经济状况,多以现金的形式作为资助手段,发放到所需学生手中解燃眉之急,暂时也缓解了高校资助资金来源短缺问题,但并未考虑这些贫困学生个人能力和思想状况及后续发展问题,削弱了校企协同资助育人的现实意义。单一的物质资助形式同时也会导致部分贫困学生思想懈怠、实践能力不强、创新意识薄弱,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校企协同资助育人其实是一个动态教育发展的过程,应依据贫困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不断丰富和拓展资助育人形式和渠道,弥补校企协同育人对学生综合素养培育方面的不足。

(三)校企协同育人德育功能有缺失

高校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资助育人工作必须服从于这一根本任务。资助工作除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外,更多的还要承载德育育人功能。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大多数校企合作之初也会把德育工作作为学生培养的重要内容,共同开展一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教育活动,但从长期来看,呈现的问题有:企业参与高校德育教育活动次数较少、主体角色缺位;另一方面,高校教育方式传统、德育功能发挥不显著,部分受资助学生德育失范,如出现“等、要、靠”消极依赖思想、资助评定过程中伪造贫困证明等不良现象,这与高校资助育人的初衷严重悖离。因此,校企协同资助育人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价值观培养方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二、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内涵及个案研究

(一)校企协同育人深度内涵

目前来看,大多校企协同育人还属于较浅层次的合作,并没有达到发展型资助育人的效果。所谓校企深层次的协作, 还需破除弊端,进行深入、持续、全方位的融合。就其具体内涵而言:在育人理念上,校企协同要把“育人”作为资助的灵魂,把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发展作为衡量标准,树立经济支持、能力培养和精神塑造于一体的资助新观念;在育人主体上,深度合作必须强调“双主体”,高校与企业的地位并重,承担共同责任,把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共同目标,共同帮扶、共同培养、共同育人;在育人形式上,不局限于以往单纯资金资助方式,要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共同制定培养方案,通过实习、订单培养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水平和社会竞争力,同时辅以心理关怀、精神激励等思想教育手段,拓展全方位育人形式;在育人效果上,既要缓解经济困难学生经济上的压力,又要促进学生的专业水平、实践能力、创新服务意识以及与人交往等职业素养的提升,使之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总体来说,校企协同育人深度内涵是基于发展型资助背景,遵循“双主体”模式,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物质、精神、社会需求为导向,最终实现“自助”的育人逻辑。

(二)“订单班”特色品牌研究

“订单班”是校企协同育人中一种常见的资助形式,可实现功能互补、利益共赢。作者通过对本学院冠名为“铭基班”、“联塑环保班”和“粤康环保班”等特色“订单班”品牌做深入研究,以“解困+助学+育人”为脉络,探索“双主体”协同育人的实践策略。

1.解困:提供经济支持,塑造阳光心理

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捐助资助资金21.78亿元,占高校资助资金总额1.65%,比2018年增加了0.27个百分点,社会捐资助学的力度逐年增加。以笔者学院为例,2019-2020年度,全院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99名,占全院人数的22.3% ,通过国家奖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和新生绿色通道等资助政策帮扶后,还有一少部分学生经济压力仍较大,思想包袱沉重,需要进一步扶持。为了解决这些学生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困难,学院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到广州、深圳、东莞等校友企业实地走访,积极争取合作,先后与铭基食品有限公司、广州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粤康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协议,成立了“铭基班”“联塑环保班”“粤康环保班”等特色“订单班”。粗略统计,近年来社会企业为贫困学生提供奖助学金约四十余万元,帮扶百余人次。企业资助实施的是动态管理,每一学年都会按照贫困学生的成绩和平时表现进行更替,激发受助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避免有的学生产生不劳而获心理。针对有的受助同学有自卑情绪,学院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心理机构都会定期开展谈心谈话,走进这些学生的生活,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鼓励他们勇于面对自我,塑造积极的阳光心态。

2.助学:学习专业技术,拓展实践能力

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压力并不是资助育人工作的终点,我们更希望每个贫困学生在企业实践中,能够自立自强,下得去、用得上、扎得深、留得住和干得好,不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学院将目光聚焦在这些受助学生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上,坚持资助与培养并重理念,让学院资助工作更有深度。一方面,借助资助企业专业实践平台优势,从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到组织受助学生走进企业生产实习等都邀请企业全程参与,增强企业主体的话语权。受助学生则可以通过接触生产一线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即巩固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又掌握娴熟专业技能,同时还可以更多了解本行业相关知识和发展前景,调整自己的人生规划。另一方面,学院为贫困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如指导学生参加“中国梦-广油行”大学生主题实践活动、“诚信、感恩”资助主题实践活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走进福利院开展志愿服务行活动、宣传资助政策公益活动等,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学院12名贫困学生志愿者都积极主动参与了当地的防疫服务,还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环保工艺大赛”“节能减排创新科技竞赛”等,以赛促学。社会实践作为“第二课堂”,不断增强贫困学生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推动校企协同育人成效不断显现。

3.育人:打造双重文化,丰富精神世界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落实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通知》中明确强调在资助育人工作中要“培养青年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资助育人是隐性的德育资源,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打造了校企双重文化,将诚信、励志、感恩教育融入资助育人工作中,引导受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塑造完美的精神世界。一方面,学院把优秀的企业文化和精神逐渐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去,例如,在2019年校企联合发放奖助学金的仪式上,企业负责人现场为受助学生宣讲了企业的发展历程,分享了创业之路上的辛酸苦辣,还谈到了企业的“家”文化,即所有的员工就是兄弟姐妹,大家有苦同享有难同当。这次宣讲引起了受助学生的共鸣,激发起昂扬斗志。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围绕“立德树人”内涵,学院主要将多样化的、具有较高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主题文化活动渗透到资助育人工作中,如开展“自强之星”“诚信之星”先进事迹分享活动,受助学生分享自己的青春奋斗故事,用榜样力量激励贫困学生立志成才;如举行感恩主题的书法、演讲、绘画等比赛活动,培养受助学生树立乐观进取精神。实践证明,在双重文化熏陶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既有扎实的岗位适应能力又有较深层次的文化底蕴。

三、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带来的实践启示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不是一项简单的经济资助工作,更是一项以“资助贫困”为手段,“帮助成才”为目标的育人工程。在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以“解困+助学+育人”为工作宗旨的“双主体”校企协同育人“订单班”模式为贫困学生提供了高质量、“接地气”的成长平台,已成为我院吸引优质生源,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一项有效举措。为了进一步构建长久、高效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推动良性发展,笔者认为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所提升:一要继续营建良好的校企协同育人氛围。校企协同育人属于互惠共赢,但是企业一般以经济收益为主,长期资助育人投入成本也会给企业带来压力,因此作为共同的主体,高校也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通过媒体网络等手段积极宣传企业的爱心善举,扩大企业影响力,引导更多企业参与到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二要完善校企协同资助育人贫困认定体系。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前提,校企协同育人实践中难度恰恰存在精准认定这个基础性工作上。高校应在原有审核认定基础上,增加对申请学生个人诚信的考察,企业也应设定自己的评定标准,确保认定结果真实、公平公正;最后还要构建校企协同资助育人效果反馈机制。校企协同资助育人效果如何,是否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长远发展,需要建立资助育人反馈机制进行评价。可以在项目实施后,对受助学生进行定期调研,了解学生的满意度、学生个人发展状况等,针对问题不断改进资助手段,让校企协同模式呈现出不同的育人特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EB/OL].中华人名共和国教育部网站.2020-04-28. http:// www.moe.gov.cn/ srcsite/A12/ moe_1407/s253/202005/t20200511_452697.html.

[2]项家春,金捷.“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体系创新[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63-66.

[3]吴绍芬.校企深度合作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11,(6):100-104.

[4]王琳.“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建构[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8):92-93.

[5]朱平.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院校资助育人模式探索[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2014,(6):101-103.

作者簡介:

唐伟绩(1981年-),女,满族,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课题项目:

本文系“2019年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生资助研究专项立项课题”(项目编号:2019zz07)。

猜你喜欢

订单班校企协同资助育人
独立学院“订单班”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探析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中职“人才孵化基地”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校企协同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分层培养体系探究
职教集团视域下校企协同机制创新
由校企合作订单班到现代学徒制实现路径探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