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2020-08-19王溯
【摘 要】“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部分,是为实现大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而开设的通识必修课,是帮助师范生走出就业和职业发展困境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与就业岗位之间的沟通桥梁。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背景下,亟需一场结合学科特性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课程改革,从而突破专业认证需求和师范生就业现实状态的瓶颈,提升师范生的职业胜任力和师德素质。
【关键词】师范类专业;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8-0012-0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为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明确了宏伟目标。强国必先强教,而强教的基础是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专业精湛的教师队伍。为提高我国师范人才培养质量,2017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下称《实施办法》)的通知,分别对幼儿、小学、中学、特殊教育等师范专业制定了相应的认证标准,就师范生“毕业要求”“学生发展”等提出了详细的考查指标,要求师范生“初次就业率不低于75%、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比例不低于85%”,要求培养单位出台鼓励学生从教、支持学生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制度,采取措施推动就业工作,主动为学生就业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信息服务、就业考试面试指导,引导师范生积极从教[1]。
一、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是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为实现大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而开设的通识必修课,是帮助师范生走出就业和职业发展困境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师范生就业引导有着重要作用[2]。但是,当前“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存在与专业实践性课程资源整合不足、教学模式单一、就业和职业发展引导力不强等问题,已不能满足师范生对就业技能提升和职业发展规划的需求[3]。因此,亟需一场结合专业学科特性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课程改革,以突破当下专业认证需求和师范生就业现实状态的瓶颈,提升师范生的职业胜任力和师德素质。
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构建
基于《实施办法》中“学生发展”专业认证标准的指标要求,结合师范生职业生涯发展阶段性特点,建设一套符合学校实际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各类讲义、教材、辅导资料等教学资料;打造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素质优良、专业化的师资队伍;遴选和探索出适应师范生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立健全可操作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建立课堂教学管理与条件支持机制,形成一个“教学—评价—反馈—改进”的教学闭环,重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课程体系,切实提高师范生从教就业面试能力、技巧与师德素质,推进师范生就业能力以及学科改革的发展,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顺利进行。
(一)完善师资队伍
建立以学院副书记、团委书记、辅导员为课程主要力量,专业教师、行业专家为辅的师资队伍,组建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素质优良、专业化的课程教学师资队伍;组建和完善课程教研组,着重课程研修,融合专业特色,以师范生产出为导向,强化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专业引导、以德施教,让师范生构建正确对待职业发展、对待学生、对待工作和自身修养的认知和规范。
(二)课程教学模块的优化和改进
结合当前的就业需求,依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要求,明析师范生“毕业要求”“学生发展”中关于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发展的考查指标要点,依据“就业率和教师资格证获证率是衡量师范院校培养质量考查的重要指标”,以保证就业率和教师资格证获证率为核心目标,結合学科专业特色,优化已有的教学内容,以“重综合、重体验、重践行”为指导理念,重组教学模块,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引导师范生积极从教。
(三)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根据优化的课程教学内容和设计的课程模块,改革课程教学模式。一是建立“以理论为基础、实践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师范生通过实践增进对知识的掌握,引导师范生积极从教,强化就业能力训练,提升就业竞争力。二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程魅力,强化教学效果。以行业专家专题报告会、竞赛活动、专项研究、模拟课堂、情境体验、案例分析、行动研究等为切入点,运用TBL、CBL、PBL、RBL、LBL、XB等多种教学方法,改进课程教学模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师范生能从课程学习中获得就业知识与提升能力,并自发实践。
(四)课程教学的考核与评价机制改革
以初步的师范生教学能力与师德素质为聚焦点,设置“专项技能考核、实践活动考核、单个模块考核、最终性评价考核”相结合的考核体系,着重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师范生教学知识、教学技能、师德认知考核,形成一个“教学—评价— 反馈—改进”的教学闭环,突破单一的考评手段,突出技能考评,有效促进学生的教学能力和师德素质提升。
(五)建立学院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综合平台
一是搭建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实践平台。依托学院实习基地、行业合作单位,建立与课程知识学习相辅相成的“学生发展”实践平台,主要覆盖课程教学期间面试技能、教学技能的训练,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情怀和胜任力。二是搭建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网络学习平台。通过易班等平台,发布教学视频,让师范生能通过网络学习课程知识,提升职业发展的视野。三是成立辅助课堂教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咨询中心”,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指导和咨询服务,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就业压力仍是全国高校共同面临的棘手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增强学生竞争力上下工夫,及时有效做好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突出职业能力的重要性,强化师范生的教育技能,提升师范生实践能力,切实增强师范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Z],2017.
[2]王攀.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现状及问题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17).
[3]刘莹莹.WPBL教学模式在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改中的探索——以广西独立学院为例[J].智库时代,2019(27).
【作者简介】
王溯(1989~),女,白族,贵州织金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