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创校园戏剧中的“戏中戏”经典再现情况

2020-08-19吴一丹

锦绣·下旬刊 2020年4期

摘 要:戏中戏结构自哈姆雷特使用后,就作为一种编剧技巧受到中西剧作家的喜爱。2013年陕西省首届大学生戏剧节中西安体育学院的原创校园戏剧作品《跑偏的毕业季》也使用了戏中戏结构。讲述了即将离开校园步入社会的同学们面临选择金钱还是坚持梦想的难题,并结合了古希腊戏剧《安提戈涅》以戏中戏的结构为我们展示了同学们的抉择和成长的过程。

关键词:校园戏剧;戏中戏;戏剧空间

一、剧作简介

《跑偏的毕业季》(以下简称《毕业季》)是西安体育学院老师杨鹏飞导演,由西安体育学院西体剧社的同学们演出的原创校园戲剧。2013年11月16日在“大华1935”小剧场面向社会公演。《毕业季》讲述的是三个学习表演专业的同学在毕业之际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关于梦想和金钱,爱情,友情的难题。值得一提的是《毕业季》排练毕业大戏《安提戈涅》的情节,以此设置了戏中戏结构,“整个故事在现实、回忆以及古希腊悲剧《安提戈涅》中穿插进行。戏中戏《安提戈涅》不仅使该剧更具观赏性,也增加了该剧的文学价值”。该剧取材于大学生日常校园生活,其中的“宿舍楼下告白”、“食堂打扫卫生勤工俭学”等情节将大学校园生活片段在舞台上重现,也站在了学生视角反映了在成长的路上遇到的就业压力、以及青春独有的迷茫。这样的故事虽然情节简单,但是容易让同学们产生共鸣。这样略显幼稚但真挚的表达是步入社会后难再拥有的,因此像《毕业季》这样描写大学生生活的原创校园戏剧,虽然也有深度不够、情节过于简单等缺点但是这样的表达反映了当时大学生面临的人生难题,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作为当代大学生生活的写照,是有价值和意义的。

《安提戈涅》是由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之一的索福克勒斯创作而成,也是忒拜三部曲(《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安提戈涅》)的最后一部。讲述了俄狄浦斯王的女儿安提戈涅不顾国王克瑞翁的禁令,为反叛城邦的兄长波吕尼刻斯安葬而被处死的故事。

二、戏中戏结构的使用

但是为什么要在一部反映大学生毕业困境的校园戏剧中引入古希腊经典悲剧《安提戈涅》构成戏中戏结构呢?

(一)安提戈涅精神与大学生所处困境的关照

在《毕业季》的开场是《安提戈涅》中的开场情节,安提戈涅和伊斯墨涅(姐姐)争论是否要去埋葬哥哥,导演稍微对台词做了些修改。

安提戈涅作为一个悲剧英雄形象,因其敢于反抗权威,反抗国王克瑞翁制定的城邦法,想要遵从神律安葬哥哥而成为了自然法精神的代表人物。安提戈涅曾对克瑞翁说道:“我并不认为你的命令是如此强大有力,以至于你,一个凡人,竟敢僭越诸神不成文的且永恒不衰的法。不是今天,也非昨天,它们永远存在,没有人知道它们在时间上的起源!”悲剧就是明知道是悲剧但还是坚持去做的故事。安提戈涅知道克瑞翁是绝对的权利,城邦是不可挑战的权威,也要遵从内心,她去做了,对于城邦来说是悲剧,她不做,对于自己来说是悲剧。悲剧就是无论如何选择都是悲剧。有的学者将安提戈涅的行为归结为安提戈涅情结,认为安提戈涅对于兄长纯情的爱是她做这一切的动力。但是笔者认为,在《毕业季》中再次搬演《安提戈涅》其实是对于大学生在面对充满不确定性未来时,敢于反抗一切不确定性、以及可能的不公与困难的决心和毅力的肯定表达。

年轻人在没有真正掌握社会话语权之前,对于已掌握话语权、有绝对权利的前辈来说,年轻人行为的合法性是受到质疑的。无疑,一个权利中心的兴起都意味着旧有权利中心的削弱,而这个过程是在不断的挑战旧有权威中发展起来的。新旧事物更替正如太阳的升降是大自然的法则,但是旧有权利总希望自己能更长久一些。刚刚从大学毕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们在面对旧有的社会规则时他们不然就顺从,不然就去挑战权威。安提戈涅的选择又何尝不是大学生们所面临的选择?要么顺应自己的良心去安葬哥哥——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但在资本社会以钱为度量衡之下,梦想是多么微不足道,这样的选择无异于走向灭亡。要么向强权妥协——放弃自己的理想,向金钱妥协,但终将活的浑浑噩噩失去了自我。这些抉择是在天平的两侧,但天平不是水平的,要知道就业压力,爱情,亲情都是砝码。大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又该如何去选择?

《毕业季》选择了理想,导演在采访中说道希望通过这部剧告诉年轻人们在物欲横流的时代要不忘初心,坚守理想。但是笔者总觉得这样的结局有些“安慰剂”的作用。这也是校园戏剧的特点之一,往往创作者和观众都没有太多的社会经验,因此对于未来的幻想总是美好的。初生牛犊不怕虎,这样的冲劲是宝贵的而且历经时间洗礼是不可逆转的,因此,我们大可不必把《毕业季》结尾投射到现实生活中,这其实是还处在校园中的大学生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二)《安提戈涅》二元对立推进“发现”与“突转”

黑格尔曾以二元对立的思想分析安提戈涅的处境,认为男性代表了城邦,是一种普遍性,女性代表家庭,是一种个人性。而这二者是相互对立且难以调和的,安提戈涅反抗国王的禁令,不顾城邦按照神律安葬自己的家人就将自己放置在了“越界者”的位置。在《安提戈涅的请求:生死之间的亲属关系》中,巴特勒解构了黑格尔的男女二元对立,认为安提戈涅实现了二者的背离。弗洛伊德曾在《性学三论中》提到了“男性”与“女性”的含义。“有时指‘主动和‘被动;有时指生物学含义;有时指社会学含义”

在《安提戈涅》中,二元对立产生矛盾,又彼此相互依赖。男女,强弱,城邦法与自然法,城邦与家庭之间的冲突构成并推进了整个故事。《毕业季》中也存在许多类似的二元对立,金钱与梦想,爱情与不确定的未来,原有社会规则和新的力量。在大学生步入社会时,是弱的但心中是有理想的。此时社会更像是旧有性别认知中的男性气质代表者,是强的,带有压迫性的。而大学生则是像安提戈涅,是女性气质的,是弱的,是感性的。当大学生即将离开校园步入社会,也就是二元对立冲突的开始。

亚里士多德曾在《诗学》中讲到了复杂和简单戏剧事件的区分。如果事件是连续、一致、不通过“发现”与“突转”而到达结局的就是简单事件反之就是复杂事件。《毕业季》的故事不似《俄狄浦斯王》有那么丰富的发现---突转,实际上《毕业季》主要的戏剧行动线就是“追求理想--迷失--重拾理想”。这样的故事是简单的,而如何要表现突转但又不落入俗套?于是创作者很聪明的借力于经典古希腊戏剧《安提戈涅》,以安提戈涅的行动线和《毕业季》故事相结合,推动矛盾发展最后达到结局。

(三)优化戏剧结构,扩展戏剧时空

《毕业季》使用了“倒叙式”结构,《安提戈涅》也是使用了这个结构。在《外国戏剧经典作品赏析》一书中详细的分析了索福克勒斯的另一部作品《俄狄浦斯王》,并归纳了使用倒叙结构的优缺点。诚然,倒叙结构能为更好地表达内容,能将观众注意力集中在主线上,节奏紧凑更有戏剧性,但是它的弊端也是十分明显的。“因为需要交代的往事太多,如果处理不好就容易造成场面拖沓、行动先缓慢,情节停滞和中断等问题。”由于《毕业季》情节较为单一,且讲述了从刚步入校园到离开校园这段时间主人公的转变,如果没有熟练的写作技巧很可能使得剧本太拖沓无味。由此加入《安提戈涅》能够很好的调整戏剧节奏。并且创造出第三个时空。《毕业季》在现实---过去---戏中戏的时空中来回切换,每个空间独立存在又相互关联。一般的校园戏剧主要是以“过去--现在”为主要的时空,或者“现在--未来”为主要时空,很少有校园戏剧作品在三个时空内来回切换。而且如果采取了两个甚至多个时空很容易给观众造成时空混乱。因此《毕业季》的加入了戏中戏,扩展了时空的大胆尝试不仅是导演敢于创新的体现,还为整部作品增添趣味,很好的避免了因情节单一带来的弊端。

三、余论

在校园戏剧创作中,同学们的创作能力和技巧往往还不能够驾驭复杂叙事。由此校园戏剧会有内容浅层化,结构单一,情节单薄等问题。《毕业季》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很好的解决思路——通过借力于经典戏剧来讲述同学们自己的故事。可以借鉴其戏剧结构,也可以通过“戏中戏”的方式来优化戏剧结构。

其实不仅仅在校园戏剧中,在中西方许多著名的剧作中也会运用“戏中戏”的手法产生间离效果。“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仲夏夜之梦》...例如皮兰德娄的戏中戏三部曲...中国的从明初皇族藩王朱有墩创作的杂剧《神仙会》第二折中出现的“献香添寿”这出戏中就可以看出,朱有墩的用意是为了增强戏剧的娱乐性和观赏性。到了明中叶以后,出现了典型的“戏中戏”作品,如徐渭《四声猿》、王衡《真傀儡》和陈与效《义犬记》”在后现代剧作中《暗恋桃花源》也是“戏中戏”结构的代表作品,并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好评。由此可见,其实现在观众也已经能够接受“戏中戏”结构,并具有戏中戏也观念。

有时候我们认为戏中戏会导致间离效果,但事实上“戏中戏在戏剧中的出现实际是向我们揭示了生活内容的真实, 它不仅仅是一种写作的技巧,而是有更深的含义”,正如《安提戈涅》在《毕业季》中的映射那样。所以在校园戏剧的创作中,我们不妨也培养“戏中戏”观念,学会用这样的技巧去丰富优化我们的作品,带给观众更好地观戏体验。

参考文献

[1]黄世智.陕西校园戏剧创新能力的一次集中展示——评首届陕西省大学生话剧节的获奖剧目[J].名作欣赏,2019,No.650,35-38.

[2]西安大學生爱上原创话剧话剧热观众场场爆满http://wap.bjdcfy.com/qita/wsdhjb/2015-12/389500.html

[3]孙婷婷.家庭、性别的双重背离:朱迪斯·巴特勒对悲剧英雄安提戈涅的解读[J].四川戏剧,2014,No.171,71-75.

[4]吴金桃.戏剧艺术中的“戏中戏”探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2-64.

[5]蒋鑫.戏中戏:从戏剧结构到戏剧观念[C].安徽大学,2011.

[6]《外国戏剧经典作品赏析》张先主编--背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11)

作者简介:

吴一丹(1999-),女,四川省成都市人,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2017级本科生。研究方向为戏剧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