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环境美学视角,提升改造城市广场及周边园林景观探讨

2020-08-19施紫丹

神州·中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城市广场

施紫丹

摘要:本课题的研究主旨在于希望能够优化城市广场和周边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为研究者和参与者提供新的思考角度,以环境美学的角度来看待城市广场和周边园林景观的发展。站在全新审美观,面向城市环境的整体发展,坚持务实的理想主义,促进城市广场和周边园林景观设计的优化,使人与环境之间能够达到和谐的平衡状态。

关键词:环境美学;城市广场;周边园林景观;设计改造

前言:

从近些年城市广场设计的发展来看,大众的要求和审美参差不齐,传统美学精神对城市广场和周边环境景观提升改造的发展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城市广场和周边环境景观提升改造的发展也将继承和发展传统美学精神,引导城市广场设计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城市广场及周边环境景观提升改造目的

城市广场及周边环境景观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场所,大量的休闲活动和事件在广场中发生,这些丰富的生活是广场空间具有休闲特色的重要表现。城市广场及周边环境景观与居民生活之间息息相关,是城市精神文明生活的重要体现和场所,所以,广场提升改造可以更加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以济源为例:2018年济源市城乡规划局和住建局向社会公开发布《济源市世纪广场改造提升项目征集意见公告》后,引起社会广大群众的热烈响应和积极讨论。济源世纪广场2002年建成投用以来,尚未进行大规模整修,目前面临地面破损、灯光不足、设施老化、主题雕塑缺失、部分功能不足等问题十分突出。人们寄希望于通过提升改造世纪广场及周边的环境景观设计来改善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二、城市广场及周边环境景观提升改造思路

城市广场及周边环境景观提升总的思路是尽量保留原有园林环境景观建筑,充分发挥每个分区的功能和作用,建成更符合城市文化和人们需求的城市广场。

(一)定位精品化、精致化,注重硬质景观构建

以济源世纪广场为例,其主体景观是特色的助驾,既可以满足功能上与灯光的结合,同时还可以构成独特的夜间空间景观,既可以满足时效性,同时还可以提高观赏性,使其更加偏向于现代的建筑风格。

(二)突出人性化,调节软质景观分布

在城市广场的景观植物配置中,需要重视其与周围景观的一致性,比如其他环境绿植与行道树之间要形成良性的统一和配合,既要达成一定的默契性,同时还要增强观赏效果,为行人带来一些视觉上的美观体验和精神上的享受。此外,在配置广场中的植被时,需要考虑到空间分布要素,尽可能错开植物的观赏期。比如一年四季不同植物有着不同的生长习性,有的植被在春天开花,有的植被在夏天开花,而有的植被则恰恰适合秋天和冬天的季节气候,这样就需要将不同的植被错落安排,满足四季的观赏需求,使居民的体验成为首要元素,充分突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三)明确时代性,实现设计内容升级

在现代化的生活环境之中,要基于美学要求提出新的发展需求,比如应当重视人民群众的现代审美的客观需求,要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相比于传统的场设置来说,目前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更加强调精神方面的娱乐活动,因此在设计城市广场景观及周边园林景观时,需要考虑到人的发展需求,根据不同人群的需要来设计相应的环境。充分的将人文与自然相结合起来,突出优势文化展现城市的精神内涵所在。比如,在广场设计中可以布置一些标志性的特征,将停车区当地的文化符号特殊标志融入到建设之中,是广场景观和周边环境景观成为城市艺术与功能的体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中西两方面出发,找寻优秀的元素,结合当地本土的发展情况,立足实际情况,建设符合当地精神文化需求的城市广场景观。

(四)优化空间感,完成层次结构调整

城市广场是构建城市空间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调和空间的分布以及满足城市多样化需求的过程中,还需要对环境的条件进行合理的优化,促使城市的生态化性质更加突出,也为创造城市的生活化空间提供了有效的基础价值。在展开城市设计的过程中,应该着重把城市广场的功能性质当做是内容的基础,综合目前城市文化发展情况,重点突出人性化的设计内容,通过时代气息的展现,能够更好的帮助现代城市实现城市文化的传递,推動城市文明的发展。

三、城市广场及周边环境景观提升改造途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广场和周边园林景观设计与规划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城市广场与周边园林景观是城市重要绿色环境的有机体,之于城市空间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城市广场和周边园林景观的改造,能够为城市带来焕然一新的改变,使城市空间造型得到优化为城市的发展带来新的人文动力。

在准备好广场及周边环境景观的改造过程中,需要注意到前期的准备工作,必须要加强对广场中人群的调查与研究。设计好城市广场和周边的景观,需要结合人群的需求来设计,比如有些场所是上班族较多,此时就需要结合人群需求,满足地域特点,来缩小范围,提供更加隐秘的空间和安静的空间,满足人群的归属感和宁静体验。针对大型广场用地范围也大需要站在全局的角度考虑土地划分可以为不同的人群划分合适的活动场所,省人群都可以有自己的活动场所,满足娱乐休闲活动要求。一般来说,年轻人的步行速度在每分钟60~70米左右,老年人的步行速度是每分钟40~50米;年轻人在步行30分钟时就会感受到疲劳感,老人在20分钟左右就会出现疲劳的状态和感觉,此时需要注意广场的休闲空间,最大范围应当在1~2千米左右。此外还需要考虑到广场的空间环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交通状况和空间环境质量与服务范围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性,需要综合性的考虑。

结语:

通过对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类型城市广场和周边环境景观的研究,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发现目前该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要结合环境美学的理论,提出促进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设计的有效方法和设计,优化城市广场和周边环境景观的发展。必须要强调城市广场和周边环境景观的体验性与参与性,广场与周边的环境景观主要是为人民服务的,因此必须要考虑到人们的参与性和体验性,从这个角度出发,利用环境美学来优化环境,获得美的体验。

参考文献:

[1]刘茵,赵婷丽,王圣铭,初锐.城市广场景观改造策略探讨——以鞍山站前广场为例[J].居舍,2019(34):116.

[2]王锦彦.绿化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和影响[J].现代园艺,2019(14):91-92.

猜你喜欢

城市广场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要素中图形的运用
南宁市城市广场绿化景观提升的必要性
理想空间,人性化的现代城市广场
寻求自然、人文与功能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