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审美观念的变化对设计思维的影响
2020-08-19李佳秘
摘要:审美观念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现今社会,审美活动越来越普遍存在于生活当中。设计是具体体现时代精神最直接的手段,受不同时代的科学技术的影响,设计思维作为一种指导更好地设计的方法与思想,其基本特性是将科学与艺术不断深入融合,这就要求设计思维应该将时代审美观念作为思考与行动的基本准则。
关键词:时代审美;功能美;形式美;设计思维;设计美学
一、什么是审美
审美是人类的本质需求之一,人们在生活中越来越普遍地进行着审美活动,审美是一种具有交流性的、肯定的、以愉悦为目的的感知世界的方式。审美的发展会不断推进艺术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但审美不仅仅只在艺术当中发生,它已经融入到生活、生产、政治、经济等范畴当中了,可以说我们的生活无处不存在审美。
1.1美的产生
人类对美的认识是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从使用工具的快感进化而来的高级精神活动,也就是说人类在学会造物,并且开始对所造的器物有了更高的要求时,美便产生了。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对美的追求越来越高,从外在升华到内在,从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
1.2审美的定义
审美总的来说是肯定的,积极的,理解的,宽容的。审美意识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自觉、自发产生的。从哲学的角度来讲,审美建立在对世界的肯定性感知之上,通过全部感性能力对对象进行感知,以人的精神与情感的交流为目的,指向精神性的心灵愉悦。
1.3审美的四个特征
首先,审美是对世界的肯定性感知,即用肯定积极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其次,审美具有交流性,在康德的美学中:审美要求普遍性,是一种普遍的愉悦。新奇感不是审美,个人兴趣也不是审美,可以让大众产生共鸣,从而共同产生愉悦感的才可以称之为审美。再者,审美是以全部感官对对象进行的感知。早期的审美观认为只有眼睛和耳朵能够审美,但人类的感官是多样的,复杂的,可以产生愉悦感受的也不止局限于视觉与听觉,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就强调了身体体验在审美经验中的重要性。最后對美的感知应该是全方位的,除了感官,还有要用全部的感性能力对其进行感知,审美的过程还和心理感动、想象、情感体验等相结合的。
1.4审美的时代变化
审美意识的发展与变化是伴随着历史进程的,并受民族性和地域性的影响,一个时代的审美意识,会表现在这个时代的一些作品及理论当中。现代的艺术呈现多元化趋势,设计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同样的,在思想解放,重视主体价值和个体自由的当今社会,审美观念也开始变得多元化,无权威化。人类文化水平和修养的提升促进了审美水平的提升,对美的思考不仅仅停留在是否“好看”的阶段,美的概念在变得宽泛,美学所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多。
二、设计思维
设计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是实现创新的途径和方式,而设计思维则是一种创新思维的方法,指导更好的设计。设计思维的起源于设计学和管理学领域,本文将着重讨论设计学范畴的设计思维。
2.1设计思维的产生与定义
设计思维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赫伯特.A.西蒙(Herbert.A.Simon)的《人工科学》,书中提到:“人工科学与自然科学不同之处在于人工科学离不开设计,离不开人的思维。”1992年理查德.布坎南(Richard Buchanan)在其文章《设计思维中的抗解问题》中,将设计思维作为一种解决设计过程中劣构问题的创新性方法提出。但设计思维的研究主要开始于2000年,2008年后才开始大幅度的上升,IDEO的CEO兼总裁蒂姆·布朗对设计思维的定义则是:“设计思维是以人为本的设计精神与方法,考虑人的需求、行为,也考量科技和商业的可行性。”
2.2设计思维的五个步骤
设计思维可以拆分成两个部分理解,一是设计(design),二是思维(thinking)。设计就是预先进行计划,有目的有计划的创作行为,而思维则是对信息、知识、经验进行复杂的处理操作过程。设计思维可以理解为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思维过程。赫伯特将设计思维分为7个阶段:定义、调研、构思、原型、选择、执行和学习。但现在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将设计思维分为五个步骤:同理心(Empathy)、定义(Define)、头脑风暴(Ideate)、原型制作(Phototyp)测试(Test)。同理心也可称之为“共情”,让设计师切身了解到真实需求;通过定义的方式,分析问题,并将之提炼;再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找到尽可能多的具有创新性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找到最优解决方法之后则是原型制作,将想法实体化;制作好的原型要进行测试,在测试过程中发现不足,并加以改进,得到最终的产品。
2.3设计思维对设计带来的影响
设计思维带来了思维模式的新视角,设计是为了解决问题,设计思维则是帮助设计师更好的解决问题,用户往往不能很直观的表达自己真正需求的东西,这就需要设计师更深层的探析问题所在。当用户说,需要一匹更快的马,从设计思维的角度出发,用户的真实需求是一种更快的出行方式,于是汽车、火车的出现取代马车。设计思维使设计师转变固有思维,通过用户所提出问题,找到用户的真实需求。
设计思维带来了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方法是设计思维的有形表现和实现方式。通过设计思维的步骤,让设计师能够更容易更全面的解决复杂或劣构的问题,从而制作能够真正满足用户需求的创新性的产品。设计思维要求设计师能以共情的方式,更加深切的体会用户的痛点,找到更加创新的方式解决问题,并通过实践验证设计的合理性,这样的方式比传统的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单一方法更具有合理性。
设计思维为创新实践提供新途径,设计思维思维的核心观念是以人为本,基于以人为中心的多学科实践,以一种更富同情心的方式将解决问题,以增加发现创新的可能性。创新是设计思维的一大要素,中国很多院校陆续开设设计思维相关的课程,对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基础理论知识上,更重要的是提高其创新能力,在设计思维的指导下,找到更多的新视角和新途径。
三、设计与审美
设计与审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但设计的产生要早于审美,人们在学会造物时,就有了设计。但审美并非设计与生俱来的,而是设计发展促使了人类审美行为的发生,从而产生审美意识。设计从追求实用价值到追求审美价值,由物质追求转向精神追求。与艺术追求审美价值为目的不同,设计更注重实用性,但设计不曾放弃过对美的追求,在功能与审美对立与统一的关系中不断向上发展。20世纪初诞生了一门以设计为对象的应用美学——技术美学。前苏联称技术美学为劳动美学或生产美学,到了中国则将其称为设计美学。
3.1设计中的功能美
设计最重要的一项功能是满足人类的实用需求,设计普遍的存在于生活当中,其共同特征为有用性,但有用性并不能体现其审美价值。一些美学著作观点认为,设计产品本来以实用性为目的,但如果产品能在发挥功能的同时体现出秩序和规律,就可以完成一種独特的美,我们将这种美称之为“功能美”。
水晶宫和埃菲尔铁塔建成初期,并不能广泛的被大众认同,但他们突破了传统的建筑样式,运用了严谨的力学结构,裸露的钢结构具有一定的秩序和规律,在建筑史和艺术史上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功能美受实用性的影响,美的标准与艺术美不完全重合,更多的与纯官能性愉悦相联系,人们在初次看见车的时候并不会对其产生审美,但在了解车的速度,性能和带来的便利之后,会感受到其中的美。但功能美并非“有用即美”,审美价值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如果作为主体的人没有产生审美态度,也就不存在审美对象了。如同赛车手认为性能好的赛车是美的,考古学家觉得文物是美的,如果让他们交换审美对象,则很难产生审美。
3.2设计中的形式美
形式是内容的组织形式,任何事物都存在其特有的形式,如果将功能美看做是内容,形式美则是其表现方式。形式美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成为独立的设计要素,但形式不能离开内容单独存在。形式美具有多样性,前提是不能影响实用性,也就是说形式与内容不是一对一的存在,一个内容可以拥有很多种形式,如同我们常说的款式,当我们需要一支钢笔的时候,款式是可供挑选的,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书写。形式是任何事物都存在的,但形式美不是自发产生的,这其中就要有艺术设计的参与。过去将形式美的的描述为工艺美,材质美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但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形式美可分为本原美和韵律美。本原美就是将事物本身性质表露在外不加修饰的美,是功能美最直接的表现形式。韵律美更注重整体外部形式,通过形状、材质、色彩、体量的组合形成的一种和谐均衡的秩序,形成整体的美感。
功能美和形式美都是事物美的体现,但是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整体的美感,过度的追求形式主义或者功能主义,都不符合对美的追求,所以这也要求设计师在这个过程中注重二者的关系,并使之达到平衡和谐的状态,不能过分追求形式,也不能只考虑功能。
3.3现代设计审美的多元化
二十世纪以来审美的发展不再循规蹈矩,并出现一种“反传统”思潮,不管是形式主义,还是功能崇拜主义,都是对传统的反抗。这过程中有波普风的流行,野兽派,立体主义的兴起,美与丑的界限也开始不那么明显。设计在向多元化的趋势发展,人们对美的接受能力也随思想的解放变得宽泛,审美的标准也有了变化。到现今社会,人们从“反传统”的思潮中脱离出来,开始反思设计更深层次的意义,从满足人的需求到思考人类社会更长远的发展,设计的领域开始变得更加宽泛,而审美也在随之变化。
四、审美对设计思维的影响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往往决定了人们的审美水平,蔡元培认为“审美观念是随着修养而进步的,修养愈深,审美程度愈高。”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升,接受力的增强,审美呈现多元化趋势,这也给设计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设计思维将更广泛的被大众所接受。近些年已经发展成为处理信息技术、商业、教育和医学等领域问题的新范式,设计思维不再只是设计师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而成为人类的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
设计是具体体现时代精神最直接手段,这就决定了其思维的基本特性——将科学和艺术不断深入融合。设计思维是多学科的融合,设计师不再单一的思考问题,而要联系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来拓展思维,审美应该作为基础存在于设计思维当中,人类不再刻意的设计美,而是将美作为一种基础,一种意识运用到设计当中去。
随着社会的进步,设计不仅仅只是思考满足人类需求的问题。可持续设计,联合设计,情感化设计,绿色设计等思考人类如何更好生存的设计方向开始受到重视。设计思维注重以人为本,而审美同样重视人,所有审美活动都是以人为主体展开,以人的生命体验为基础,设计思维与审美对人的重视不谋而和,二者可以互相促进发展。
审美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审美意识都会有所不同。同样的,设计思维在中国的发展会受到中国传统的造物观、生活态度以及思维模式的影响,中国的审美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设计思维在中国的形成。目前,中国的设计美学正在发展当中,设计思维也方兴未艾,各方面的理论都未得到完善,时代审美与设计思维的思考也许会有力地推动中国设计美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诸葛铠.设计艺术学十讲[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6).
[2]马谨,娄永琪.新兴实践:设计的专业、价值与途径[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10).
[3]陈鹏,黄荣怀.设计思维带来什么?——基于2000-2018年WOS核心数据库相关文献分析[J].技术应用,2019,31(6):102-111.
[4]李杰,李叶.周至禹:设计思维是系统的,更是开放的[J].中国设计,2019,31(6):72-75.
[5]刘旭光叶.什么是“审美”——当今时代的回答[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8,243(3):80-90.
[6]卫欣,王勇.时代的审美与审美的时代[J].黄河之声,2018,522(21):144-145.
作者简介:李佳秘(1997.1-)女,汉族,重庆长寿人,苏州大学艺术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设计学,研究方向:平面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