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探讨

2020-08-19郭云高桂清

青年时代 2020年18期
关键词:中国故事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

郭云 高桂清

摘 要:思政课是高校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有助于增强思政课亲和力、吸引力和针对性。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讲好中国传统故事、红色故事、改革的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绝非易事,需要高校思政课教师不断增强讲中国故事的本领,进一步突出大学生在讲中国故事主体作用,高校也要营造讲好中国故事的校园文化环境氛围。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中国故事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高校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不可替代”的课程,承担着对大学生开展理想信念、道德规范、爱国主义的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故事就是对中国历史的再现,中国历史是“一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史、一部近代以来革命创造史和一部波澜壮阔的改革史”[1]。讲好中国故事有助于激发大学生民族情感,坚定理想信念,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现阶段高校思政课的教育内容具有一致性。事实上,思政课当前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较多的方式也是用案例故事来说理,一个一个形象生动的故事中蕴藏了丰富的理论哲学,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宝贵素材,现阶段讲好中国故事,挖掘中国故事中的育人功能,可以有效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思政课教学中,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

一、在思政课中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

(一)讲好中国故事有利于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

思政课程的知识具有严谨性和抽象性,但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的需求是具体、生动,因此要讲好和讲精彩思政课提升亲和力是关键,不能把思政课束之高阁,脱离了社会现实或者是脱离受教育者的阶段状况、学习生活实际进行理论说教,这样会使大学生对思政课产生距离感,甚至是畏惧心理。中国故事中的历史事件、典型人物事迹以及宝贵的精神品质为思政课教育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用这些素材融入到思政课中能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情境性,有助于打破大学生对思政课“枯燥”“高大上”刻板印象,拉近思政课与大学生的距离,让学生爱听思政课且听得懂思政課。

(二)讲好中国故事有利于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

教无定法,贵在有法,要讲好思政课就要善于创新教学理念和形式,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讲道理,是效果明显的教育方式,柏拉图说过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世界,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就善于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说明道理。讲故事的形式可以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形象,加上讲授者语言的抑扬顿挫,娓娓道来的故事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中国故事讲得好,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就容易被调动起来,实现学生由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转变。

(三)讲好中国故事有利于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

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解疑释惑过程,使大学生练就“一双火眼金”,在雾里看花的社会生活现象中认识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同时也是系统的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教育、政治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法治观教育和道德观教育”[2]。利用讲故事的形式,会使得思政课中晦涩的理论知识具有趣味性,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口味”,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提高了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结合大学生遇到的学习生活、社会实践和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对症下药”,这样就可以帮助大学生厘清模糊认识、解开思想疙瘩,清楚认识解决问题的路径和办法。

二、在思政课中讲好中国故事内容

(一)讲好传统故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它也为中国故事提供了精神内核。讲好传统故事,就是要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全体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历经无数艰难险阻依然能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是我国最深沉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3]。传统故事中的关于爱国、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故事可以帮助大学生涵养心性,培植道德。通过讲好传统故事让大学生喜爱思政课,在潜移默化中体验传统文化的人文内涵和传统魅力。

(二)讲好红色故事

讲好红色故事,对于今天的大学生来说,可以唤醒记忆,帮助大学生清晰的认识中国近代以来革命创造史。正是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的努力下,无数仁人志士、革命英雄怀揣崇高理想信念,用热血和青春谱写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思政课把这当中的鲜活事例故事讲清楚,加上形式的创新和声情并茂,透过故事悟精神,在红色文化教育中牢记历史、珍惜当下,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努力拼搏、刻苦学习的良好风尚。

(三)讲好改革故事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讲好改革故事,就是要讲好这部波澜壮阔的改革史。社会主义的改革的历史进程从苦难到辉煌、由落后而奋起,是一部宏大的历史进程,在讲述这段历史时还要从微观处着手,在改革过程中涌现的一个个具体的、活生生的、现实的人,才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推动者和见证者,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热爱祖国、敢为人先、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等宝贵的时代精神。讲中国人改革奋斗圆梦的故事,能激励大学生勤奋学习,脚踏实地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做好新时代的改革奋斗者,树立“功成未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的责任当担。

三、在思政课中讲好中国故事路径探析

(一)增强教师讲好中国故事的本领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天边不如身边,道理不如故事”。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增强善讲故事会讲故事的本领,好故事可以打动和震撼到大学生心灵。首先,讲好中国故事,还要辅之以讲故事的好方法。要坚持用大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坚持历史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原则讲好中国故事,坚持还原历史本真,中国故事虽然穿越漫长历史空间,但是仍然可以给人情感震撼和思考。讲好中国故事但又不能仅停留在讲故事本身,要超越其上,探究中国故事背后蕴藏的育人价值。其次,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说讲好中国故事并非易事,教师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历史、人文以及科技等多方面的知识,把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与中国故事有机结合,同时还要具备教学组织设计和表达能力。最后,要完善讲好中国故事的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学习培训,教师不断拓展视野,要讲好中国故事,教师首先是学习者,然后才能做一个好的讲授者。

(二)鼓励学生参与讲好中国故事

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教学中的“我讲你听”单向灌式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的大学生,要运用讲好中国故事打破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被动、等待的思维定势。

首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通过翻转课堂模式。通过师生互换角色,引导大学生结合思政课教学内容搜集相关的中国故事进行分享讲授,在互学和交流中收获教育启迪,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改变被动的学习状态。其次,激励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积极参与社会调查、学习参观、生产劳动、社会服务等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去找寻理论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用中国故事蕴含的宝贵精神凝神聚气,确立崇高理想信念,摆脱精神上的消极颓废。最后,学生利用网络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已经进入了全民互联网时代,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大学生,从基础的信息沟通、休闲娱乐、出行購物以及教育,网络将塑造了一个全新的大学生形态。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网络实践,可以科学设置实践主题,创造短小、主题鲜明的微视频、图片等,让学生在网络媒介中用自己的视角传播中国故事,结合自身的兴趣特长以及专业特色去讲中国故事,通过参与实践,领会中国故事中的宝贵精神内涵。

(三)营造讲好中国故事的环境氛围

环境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着重要影响,中国传统故事“孟母三迁”就指出了环境对育人有着影响。高校要有效利用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讲好中国故事的校园文化氛围。首先,充分利用大学校报、图书馆、广播电台、宣传栏等媒体平台开设讲好中国故事专栏,推出特色突出,影响广泛讲好传统文化故事、讲好红色故事、讲好改革故事等类型的优秀栏目,结合重大节庆日,组织开展专题活动讲好中国故事。其次,通过党团日活动,主题班会、道德讲堂、文艺演出等多形式进行中国故事的宣传教育。最后,要适应信息网络发展,积极构建讲好中国故事的网络阵地,建立宣传中国故事的主题网站,利用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媒介讲中国好故事,还可以利用历史遗址、纪念馆等开展实践体验活动,与课堂教学形成合力,拓展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教育空间。

参考文献:

[1]沈江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讲好中国“三个故事”[J].北京教育(德育),2017(10):40-43.

[2]程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理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74

[3]白显良.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亲和力的逻辑生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4):93-98.

[4]马珂琦,许门友.新时代高校讲好中国故事的内容定位与路径选择[J].中国高等育,2019(20):43-45.

猜你喜欢

中国故事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世界最大童书展,“中国故事”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