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饮用水的六个谣言与真相

2020-08-19

新传奇 2020年30期
关键词:活鱼流言避孕药

“中国饮用水的质量相当于德国的处理污水”“中国超八成地下水遭受污染威胁”“中国自来水中有避孕药”……近年来,这些与“水”有关的流言极易误导公众,甚至引起社会恐慌。本文对这些流言进行深度剖析,让流言止于科普。

流言一:中国饮用水的质量相当于德国的处理污水

“中国因水污染严重,其饮用水的质量相当于德国的处理污水,长期喝这样的水可能致癌。”按字面意思推理,公众就会认为自己每天饮用的是化粪池里排出的水,饮水卫生和安全根本无法保障,甚至会认为中国自来水“有毒”,这一流言具有很强的煽动性。

其实,中国自来水厂水源地的原水水质和德国污水厂污水被处理后的排出水的水质类似。该流言采用偷梁换柱的伎俩,模糊混淆了两组不同的概念:一是自来水厂水源地的(未经处理)原水不等同于用户家中水龙头放出的自来水;二是污水厂未经处理的原污水不同于污水厂处理后的排出水。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水环境的越发重视,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不断升级,各种新的水处理技术不断被应用于污水处理厂。当前很多污水厂处理后的排出水已达到甚至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因此,中国饮用水的质量是达标合格的,长期饮用不会致癌。

流言二:中国超八成地下水遭受污染威胁

“中国超八成地下水遭受污染威胁,不能饮用。”此类流言本不是故意产生,但是由于在发布或传播过程中,以偏概全而被误读,“变脸”为真假难辨的流言。

地下水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水利部公布的监测数据是针对浅层地下水,即上层滞水和潜水的水质化验结果。而我国采用地下水作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时,大都使用的是深层地下水,即承压水作为饮水水源。

承压水是埋藏在上下两个稳定隔水层(岩层)之间的地下水,因距离地表较远且受到两个隔水层的保护,不易受到人类地表活动的影响。承压水水质达到或优于地下水Ⅲ类标准且相对稳定。

所以,正确且严谨的表述应该是:“中国超八成的浅层地下水遭受污染威胁,不宜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但我国深层地下水水质稳定,均达到甚至优于地下水Ⅲ类标准,完全可用于生活饮用水水源。”

流言三:中国自来水中有避孕药

“中国自来水中有避孕药,难怪不孕不育越来越多。”此类流言利用近年来人们对饮水和食品安全健康问题的高度关注,忽略物质含量的比较直接得出结论,言过其实,夸大了事物原有的影响程度。

其实,“水中检测出微量雌激素成分”不等同于“水中就有避孕药”。避孕药中主要避孕的成分为乙炔雌二醇,每颗药的含量在20至30微克之间。而自来水中其物质的含量一般在0至0.005微克/升。也就是说,一个人至少需要饮用4000升自来水才能够达到一颗避孕药的含量。

自来水出厂前需达到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自来水中两种主要雌激素成分双酚A含量不得超过0.01毫克/升,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不得超过0.003毫克/升。同时,水中的物质可能有几千种乃至上万种,微量雌激素在水中被检出实属正常。

因此,饮用合格达标的自来水绝对不会导致不孕不育。标准规定范围内微量的雌激素也不会对身体有其他什么影响。

流言四:“功能水”能治百病

“‘功能水能治百病。”此类流言主要是炒作“水”方面的新概念和新科技。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公众对健康的刚性需求明显增加,五花八门的新概念“功能水”趁机粉墨登场,例如弱碱性水、磁化水、臭氧水、富氧水、能量水、活化水等。该流言正是抓住这一点,借用一些大众不了解的医学词汇,炒作所谓的新科技产品“功能水”,诱导大家购买与“功能水”相关的产品。

另外,这些“功能水”都会提及“优质健康水”的概念,再过渡到所谓营养保健功能等神效。而到目前为止,关于何谓“健康水”,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和标准。

另外,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構成,不论怎么处理都不可能具有特殊疗效,除非添加其他物质。而添加了其他物质后,也就不再是单纯的水了。

流言五:因水体污染,导致大量超市停售淡水活鱼

“大量超市停售淡水活鱼,是因水体污染导致的。”此类流言是利用某一时段大众关注的焦点,因权威消息未及时发布,群众心存疑虑,于是各种荒诞、奇葩的流言就“应运而生”了。

2016年11月17日,国家食药监管总局发出10个城市水产品专项检查通知,重点检查水产品质量安全及其在经营环节违规使用违禁药物情况。通知中还提到了具体的鱼的种类及违禁药物名称。部分超市经营者因心存疑虑,或是仍在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药物,担心被检出,故采取让淡水活鱼集体“失踪”的伎俩躲避抽检。

于是,公众在不了解详情时很容易直观地认为,是因水体污染导致活鱼被污染而停售的。

流言六:暴雨导致水污染,使得吃西瓜会感染SK5病毒

“暴雨导致水污染,使得吃西瓜会感染SK5病毒,并致人死亡。”此类流言是利用SARS(非典)事件后,人们对流行性病毒十分敏感和恐惧的心理,杜撰出一些看似“高大上”而实际根本不存在的专业词汇,人为制造恐慌,影响社会稳定。

该流言中所谓的“SK5病毒”,在医学上根本不存在,也就谈不上吃西瓜会感染这种病毒了。同时,即便是吃了受污染的西瓜等食物,其所传染的致病微生物通常为肠道传染病。目前医学上发现的肠道传染病还没有出现过直接导致死亡的情况。

最后,暴雨可能导致部分水体被污染,但也不会马上就使西瓜携带病毒。

(中国新闻网2020.7.21)

猜你喜欢

活鱼流言避孕药
流言之下
科普反流言需要“快准狠”
紧急避孕药怎么吃
四十岁以上的女性需少碰避孕药
用理智的剑,斩断流言
飘雪
停服避孕药后,多久可以要宝宝
难忘的“得莫利”
活鱼当成死鱼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