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探析

2020-08-19张丹鸽

经济研究导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中国梦精准扶贫

摘 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摆脱绝对贫困,是我们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带领全民族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的使命,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开展精准扶贫成为我党的关键任务。习近平精准扶贫系列重要论述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形成具有深厚的理论依托和实践经验,是对于新中国成立以来解决贫困问题相关论述的发展与升华。精准扶贫任务作为我国扶贫治理体系的突出表现,也是对解决我国绝对贫困问题的新论断。通过对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理论借鉴、现实依据以及发展脉络的考察,有助于清晰认识我国精准扶贫的科学体系,对于指导扶贫工作的优化升级,确保脱贫致富目标的顺利完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具有时代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精准扶贫;共同富裕;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19-0022-03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1]。脱贫攻坚战在中国一代又一代领人的带领下,不断地竭力奋斗,为中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开辟了新的局面,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2]。但是贫困问题依然存在,深度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仍有待改善,我们的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尤其指出要推进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3],不仅多次前往贫困地区开展调研,了解实际,还主持召开脱贫攻坚座谈会,围绕精准扶贫问题发表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新观点、新要求和新论断。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4]经过十八大以来的理论完善和实践探索,精准扶贫重要论述已经从理论构建逐渐走向成熟,形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因而,认真学习和深刻领悟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对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时代意义。

一、习近平精准扶贫论述的提出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群众仍受封建残余势力、帝国列强以及官僚资本残余的侵害,生活困苦,尤其是农民群体,深受封建地主的压迫和剥削,经济水平极度贫乏,依靠自身力量难以摆脱贫困,广大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人民生活艰难。农民个体化的生产方式,生产水平低下,生活水平难以提升。毛泽东同志便提出,“要把分散的个体经济组织起来,转变为集体经济,从而实现共同富裕。”[5]随后便组织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在农村地区普遍建立生产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实施“以农养工”和“用农民集体力量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6],为贫困群众创造脱贫条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邓小平同志认识到生产落后不能帮助人们摆脱贫困和落后,于是指出,“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就要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要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7]由此来强调发展生产对于创造财富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性,同时还强调先富帮后富,让有条件、有基础的地区和人民先富起来,在通过这些人们的帮扶和带动,让其他地方也逐渐发展,最终共同达到富裕的水平。在邓小平扶贫理念的指引下,江泽民同志根据扶贫工作出现的新问题,提出了系统扶贫开发理论。不仅指出要加大贫困力度,解决贫困群众温饱问题,还指出要改变扶贫方式,坚持开发式扶贫,通过开发当地资源发展经济来实现扶贫。胡锦涛同志在进一步继承江泽民扶贫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要坚持扶贫开发的科学发展观。扶贫开发不仅需要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核心,更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还要坚持全方位帮扶。因而,他指出,对待扶贫工作应“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坚持全社会参与、合力推进”[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总结党历代主要领导人的扶贫理论,继承和发展扶贫工作中坚持党的领导、大力发展生产力、科学扶贫等理念,进一步指出要坚持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理论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扶贫作为重要内容专门论述,提出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新思想、新要求、新策略和新方法。当前,我国减贫脱贫已经进入“最艰难阶段”,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要想实现“脱真贫、真脱贫”的目标任务,需要不同于以往的智慧和力度。

二、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科学体系

随着扶贫攻坚工作的持续推进,精准扶贫中的一些问题和困境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其中的矛盾和难题也逐渐显现。习近平总书记围绕这些困境和难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讲话,目标透彻、内容丰富、措施有效,是精准扶贫工作中具有指导性作用的方针和政策。

1.精准扶贫的目标任务。在2011年颁布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 年)》中明确指出,“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就是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就是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9]。同时,确定了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主战场。在这一目标和任务要求下,党中央积极施策,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功夫、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截至2018年底,我國贫困人口减少到了1 660万,平均每年减少1 300多万。虽然脱贫攻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要认识到越深入推进精准扶贫,成本越高、难度越大,我国已进入了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不但要解决扶贫难啃“硬骨头”,还要防止边缘户返贫。因而,要采取科学的方法,精准识别贫困村和贫困户,将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应用到最需要帮助的地区和人口上,以强化精准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精准扶贫的基本要求。“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10]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演讲中指出:“我们注重抓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11]因而,精准扶贫最关键的是要“精准”。对于解决在旧的粗放式扶贫中出现的无法精准明确扶贫对象、无法科学使用资金、巩固成效较难等难题,习近平精准扶贫理念回答了何为精准扶贫、为何要精准扶贫、如何精准扶贫,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解决了扶贫进程中“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一系列问题。

3.精准扶贫的实施路径。精准扶贫系列重要论述,内容丰富,按照“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工程、“六个精准”等精准扶贫思路和计划,提出了对实施精准扶贫的要求。当然,落实精准扶贫忌喊口号也不能盲目蛮干,要讲究正确的策略,采取科学的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扶贫开发实践的有益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是加强领导是根本,把握精准是要义,增加投入是保障,各方参与是合力,群众参与是基础。”[4]因而,推动精准扶贫的实施要坚持党的领导、增加扶贫投入、凝聚扶贫合力以及调动群众参与。

三、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时代意义

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是对以往扶贫问题科学总结而提出来的,既有扶贫的理论借鉴又有扶贫的实践奠基。因而,全面认识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对于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理论,推动扶贫攻坚目标的顺利实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1.指导扶贫工作的优化升级。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立足实际、把握大局,在科学总结我国扶贫的阶段性特征以及突出问题的基础上,遵循社会发展的脱贫规律,为减贫事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精准扶贫“空喊口号、好大喜功、胸中无数、盲目蛮干不行;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手榴弹炸跳蚤也不行”[9]。从目前情况来看,过去扶贫中存在贫困户识别不真实、扶贫机制不完善、资金落实不到位、扶贫项目错位、官吏贪污腐败、扶贫成效不明显等现象,严重阻碍了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入推进。为此,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指引下,围绕如何“精准”脱贫提出了“三位一体”“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工程、“六个精准”等具体的扶贫举措,有效地对过去粗放式扶贫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不仅完善了精准扶贫相关论述,推动了精准扶贫工作更进一步发展,还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

2.确保脱贫致富目标的顺利完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央继续高位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贯彻落实精准扶贫战略,完善了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改善了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面貌,强化了我们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实施精准扶贫就是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党中央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不可改变,坚决实现[2]。所以,我们更应该牢记中国共产党脱贫致富的庄严承诺,在扶贫攻坚的关键时间节点,决胜全面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实现共同富裕,一个也不能掉队。总之,深入推进精准扶贫,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担当精神,创新工作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因地制宜,精准发力”,确保到2020年顺利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12]。

3.推动中華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进入新时代,我国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3]。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很大部分体现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以及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有理论和实践的回答,是党和国家实行精准扶贫的行动指南,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精确的方针政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通过精准扶贫,对贫困地区精准发力,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增加教育投入力度,激发内生动力,从而缩小贫困地区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改变长期落后的面貌,让人们过上幸福舒心的生活。精准扶贫为贫困群众提供物质帮扶,也使贫困群众收获精神支持,他们将这些收获融入个人全面发展中,并不断践行以成为中国梦的书写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脱贫攻坚工程:习近平与“十三五”十八大工程[EB/OL].中新网,2015-12-14.

[2]  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EB/OL].安徽理论网,2018-08-22.

[3]  黄承伟.论中国新时代扶贫理论实践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

[4]  杨宜勇,杨泽坤.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探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

[5]  康芳泉.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精准扶贫思想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6]  黄承伟,覃志敏.我国农村贫困治理演进与精准扶贫[J].开发研究,2015(1):56-59.

[7]  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741.

[8]  胡锦涛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569-570.

[9]  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1-29.

[10]  李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思想武器[N].人民日报,2018-09-17.

[11]  习近平.消除贫困 共同发展——在2015年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5-10-17.

[12]  周述杰.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时代意蕴和实践价值——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12).

[13]  王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8.

收稿日期:2020-01-08

作者简介:张丹鸽(1996-),女,陕西渭南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中国梦精准扶贫
共同富裕:绘就美好生活蓝图
奔向共同富裕的路上
如何正确理解共同富裕
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绵薄之力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