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去的土圆仓

2020-08-19/

建筑 2020年15期
关键词:拉哈谷草大圆

文 / 赵 富

在生产队年代,有一种储存粮食的建筑物,叫土圆仓。

何谓土圆仓?就是土垒的圆形的装粮食的仓子。而凡称“仓”者,又有其悠久的历史渊源。

古书《说文解字》里,有这么一段记载:“仓,谷藏也,仓黄取而藏之,故谓之仓。”

在民间,也有“谷仓”“仓廒”“仓敖”的“三谷”之说,即“粮仓”“粮库”“储藏米谷的地方”之意。

“仓”的名称,还有许多,什么盐仓、货仓、添仓、填仓、义仓、仓府等,但大都泛指储藏钱财、粮食和其它物资的建筑物之意。

当年,生产队建设土圆仓,应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储粮建仓、备战备荒”的年代,那时每个小队都普遍建十几栋土圆仓。

土圆仓墙壁是采用谷草和黄泥垒拧而成的拉哈辫子。其墙体材料也很简单,和一堆稀点的黄泥,把一扎谷草裹透黄泥,上墙拧成辫子形,一层一层往上长,就形成了圆形的墙体。

从结构力学分析,谷草抗拉性能好,黄泥弥缝效果佳。如单独谷草和黄泥,墙易倾斜。在拧垒拉哈辫子时,墙体内还要每隔半米设根直径小于墙体厚度的圆木杆,待泥谷草扎通过时,把圆木杆包拧里头,使其泥、草、柱形成一个整体,抗风载、抗侧倾、抗外胀,非常结实牢固。

记得那时,土圆仓的选址都在小队院子,晚上更好经营,粮食入库也方便。而盖土圆仓是没有图纸的,具体需队长一一比划,多粗多高及各种要求,就可以施工了。

拉哈辫子墙厚度约12公分左右。每拧一米的高度就得停下来,待八成干后再继续拧垒。一个圆仓的墙壁一般要歇上三至四气,才能达到设计的高度。

土圆仓的仓体直径约8米左右,高约4~5米左右。拉哈辫子墙壁里外面,均抹层大穰脚黄泥。

土圆仓的檐下留10公分乘10公分的出气孔,罩上个筛子网,雨雪灌不进去,家雀也飞不进去。

土圆仓的小门也留在仓檐下方。宽1米,高1.2米。门框是木框,门扇是木插板,上板安把锁将军。门离地表面足有两米多。扛麻袋入库时,还要搭设跳板,否则是不够高的。

土圆仓的盖像个伞形,有人又说像酱缸帽子。土圆仓房盖结构,是小圆木檩条支个架,用柳条编个伞帽扣上当箔,上面抹一层长穰脚大泥,厚有七、八公分,再抹一层碱泥罩面,约两三公分厚,很抗雨水冲刷。

土圆仓的基础是土坯砌的,垒成通风洞。仓底不直接着地,在通风洞上边搭设,平铺一层坯,抹上一层大穰脚泥,厚度七、八公分。洞口不大,四周通直,空气对流,又防耗子嗑。

圆仓体,尖尖盖,远远望去,有点像俄式风格的建筑。无数栋堆在一起,形成个庞大的建筑群,很有些美学价值。

待打完场后,交完公粮,分完口粮,剩下的粮食都要入到土圆仓里。主要是队上第二年春天种地的种子、一年的马料、一部分社员起伙食用的零粮,品种大多是玉米、高粱、谷子等。而其余的杂粮就存在大仓库里了。

记得粮食入仓的场景是很热烈的。当年,我在回乡劳动第一年,就赶上了粮食入库。扛麻袋,上跑跳,不会使劲,直不起腰,一下袋口倒在门外边,差点闪了腰。还挨队长一顿数叨,至今我还记得那下不了台的场面。

当时光迈到了1980年门槛,突然一夜间土圆仓消失了。生产队解体了,原来的土圆仓位置,坍堆了一地的废墟。这时我已经离开老屯多年,但每当回到老家时,望着土圆仓的地方,心里多少有些失落的感觉,不知翻腾出来的是啥滋味。

土圆仓随生产队的诞生而诞生,又随生产队的消失而消失。虽然是历史进程的必然,但庄稼人终究在特定的体制里,骨碌好几十年的日日夜夜,经历人民公社的“有”与“终”,其漫长的岁月所培养出的情感是很难割舍的。

时间一晃,几十年弹指间就过去了。我从当年的一个热血青年,转眼步入了古稀之年。这些年来,一旦闲暇,我便常想:土圆仓是个圆,画了几天,就扣上头,规上圈;而生产队却是个大圆,画了几十年,才扣上头,规上圈。可不管是小圆或是大圆,却又都是一个弧度。小圆,是一句话的一个句号;而大圆,却又是一篇文章的一个句号。

土圆仓呀,虽然定格为一个时代的符号,但却是我心中难以割舍的“圆圆”情结。

猜你喜欢

拉哈谷草大圆
草树(散文)
画大圆
复合菌剂对干谷草发酵品质及营养价值的影响
抓(“欻chuǎ”)嘎拉哈
"神州一歘"
微生物厌氧发酵处理对张杂谷谷草分子结构特征和营养成分的影响
谷草青贮注意事项及品质评价
填数
失落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