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视的绝经期综合征
2020-08-19
女性处于生育期,卵巢参与协调机体生理活动长达30 年,血液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呈周期性变化,成为稳定女性机体内环境、维持健康的重要因素。此后妇女经过一段过渡期,步入绝经期。在围绝经期的数年时间内,卵巢功能减退,血液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下降。女性内分泌功能的变化,导致器官发生一系列退化性病变。随着人类平均寿命不断延长,女性一生中约有1/3 的生命期在绝经后度过,因而保护这一时期妇女的身心健康,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
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卵巢功能丧失,内源性雌激素缺乏而引起的一系列症候群。其症状程度不一,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受社会环境及个性特征等因素影响,有10%~15%的妇女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及工作。
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
内分泌的变化:卵巢功能的衰退表现为卵泡发育中合成分泌的性激素,主要是雌激素、孕激素的变化。围绝经期首先下降的为孕激素,绝经后,卵巢不再具有分泌雌激素的能力。
神经递质的变化:中枢β-内啡肽的减少是引起绝经期轰热、心慌、焦虑的重要原因。神经递质5-羟色胺水平的异常,与情绪变化有关。
种族、遗传因素: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及其症状的严重程度与个体性格、神经类型、职业及文化程度有关。文化程度高的知识女性症状重者比文化层次低者为多。
临床症状及体征
血管舒缩反应:绝经后的妇女,75%有轰热、出汗症状,发作多在夜间,影响睡眠,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的个体差异很大。82%的患者此症状可持续1 年以上,有时还能延续到绝经后5 年左右。
精神神经症状:表现为抑郁、焦虑、记忆力减退、情绪烦躁、易激动、爱哭、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抑郁症状较重时与精神病抑郁症不易区分,多数妇女性欲有所下降。
心血管系统:可表现为血压升高或血压波动,常见心悸、心律不齐、冠心病等。
骨质疏松:影响骨量丢失的因素除雌激素外还与种族、饮食、吸烟及体育锻炼有关。骨量丢失可能早在30 岁就开始,最初骨量是缓慢减少,由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转换加快,所以绝经期是骨量丢失的加速期。雌激素补充治疗可减少骨吸收,预防骨质疏松或使其发展速度减慢。
泌尿生殖器官萎缩: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外生殖器大小阴唇变薄,皱襞减少,阴道黏膜萎缩变薄,黏膜下组织呈红色,严重时易出血。由于阴道上皮萎缩,细胞内糖原减少,阴道pH 值升高呈碱性,细菌易于生长。由于阴道狭窄、变短、性交困难产生疼痛等症状,影响夫妻生活。
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
非激素治疗:适用于有性激素补充治疗禁忌证,或者对使用性激素有很大顾虑者。轻中度症状者给予心理指导,重点讲清症状出现的原因及转归,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鼓励患者参加社会活动、适度运动等。症状重者在上述基础上使用少量镇静剂及中药,如黑升麻有助于缓解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
性激素补充治疗:目前被认为是治疗绝经期综合征最有效的办法,在窗口期(绝经后10 年内或60 岁之前)使用激素补充疗法可使女性获益。若用于心血管疾病及骨质疏松疾病的预防,需长期使用。
性激素补充的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最低有效剂量补充,以期缓解症状,延缓退化性疾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而不引起重要的不良反应,性激素补充治疗应个体化地进行选择,在医师监测下使用。
性激素补充疗法的禁忌证:①雌激素禁忌证:雌激素依赖性肿瘤如乳腺癌、子宫内膜癌、黑色素瘤,原因不明的阴道出血,严重肝肾疾病,近6 个月内患血栓栓塞性疾病,红斑狼疮,耳硬化,血卟啉病;②孕激素禁忌证:脑膜瘤。
性激素补充疗法的慎用情况: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严重高血压及糖尿病,血栓栓塞史及血栓形成倾向者,胆囊疾病,偏头痛,癫痫,哮喘,垂体泌乳素瘤等,乳腺癌家族史者。
性激素补充疗法安全性监测:常规妇科检查,子宫内膜的监测,乳腺监测如乳房自检、超声、乳腺X 线检查。其他一般检查,如身高、体重、血压、血脂、肝功、肾功、凝血指标等。
性激素补充疗法明显提高了生活质量,降低了冠心病和骨质疏松的危险性,但是长期使用也可能导致乳腺癌发病率的增高,增加了非预期性子宫出血的烦恼。因此需要针对个体的全面情况,分析退化性疾病与癌等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全面权衡利弊后,尊重患者的意愿,决定是否使用性激素补充疗法及如何使用性激素补充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