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学习中的常见误区分析

2020-08-18双达来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学习初中物理

双达来

【摘 要】物理是初中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门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置物理课程,就是为了深化学生对世界的认识,使其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和原理,深刻意识到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逐渐建立科学的价值观念。学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学习物理知识,并进行自主探索和研究。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陷入误区,这对学习效果的提升产生了阻碍。基于此,本文对初中物理学习中的常见误区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习;常见误区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16-0091-02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教育的地位逐渐被强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教育,初中物理教学更是受到人们的重视。对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后发现,在新课改的影响下,虽然教师不断转换教学方式,应用创新性的思维进行教学,但是学生的学习水平仍然没有得到显著提升。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学生很容易陷入学习误区,无法正确领悟知识。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必须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思维误区进行总结,以正确指导学生,使学生可以及时走出误区,用正确的方法学习。

1   实验误区

实验就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验操作,自主归纳实验原理,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的一系列过程。通过自主实验操作明确实验结果,了解实际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能从根本上强化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实验素养。但是,目前的实验探究,都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进行的,学生存在一定的被动性[1]。

如在进行实验探究时,有些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具体需要学习的知识,以及实验操作步骤,整个探究过程没有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2]。学生虽然顺利完成了实验,但是对于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却没有任何了解;学生虽然得出了实验结果,但是却不知道得出实验结果的原因。所以,在实际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实验学习误区。

如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需要电阻两端的电压始终保持不变,只改变电阻即可。而很多学生在实验中,只想改变电阻而忽略控制电压,也有部分学生想到需要控制电压,但很难想到使用滑动变阻器来控制电压[3]。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直接提示学生只有加上滑动变阻器才能保证实验成功,却没有告诉学生加滑動变阻器的目的,更没有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针对这一误区,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对实验进行密切的观察,提出自己存在的疑惑。要以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为基础,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可以充分运用实验解决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对问题展开详细的探究。

2   题海误区

初中生有较重的应试压力,“题海战术”是他们在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方式,也是学习物理知识的主要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巧妙利用习题进行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能力[4]。

而在提升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方面,题海战术并不是十分有效。在学生做习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其进行适当启发,不能做无谓的题海训练。在不同的探究环境中,促使学生灵活解决各种问题,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

如在教学欧姆定律时,不能让学生在没有理解的情况下直接背诵定律,也不能让他们机械化地做题,而是应该让他们了解什么是欧姆定律、怎样应用欧姆定律、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运用该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在应用该定律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探究的过程中理解欧姆定律的原理和意义,并在此基础上理解欧姆定律怎样运用,能使学生对欧姆定律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和认识。要想让学生应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锻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能力,就应避免陷入题海误区。

3   表象误区

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陷入表象误区,认为自己只要了解表面的现象就理解了背后的物理知识。然而这种学习观念并不正确,物理知识很深奥,只有通过表象探寻本质,才能真正提高物理探究能力。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对物理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得出正确的物理规律,并试着应用物理规律解析物理现象。但是有些现象无法准确展示本质,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启发,使学生在对比、思考等环节中,作出进一步的探究,从而发现这些现象的本质。但是,很多学生对本质与表象的直接差异比较忽视,在探究过程中,容易被表象所迷惑,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因此,要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探究。首先,观察现象是采集物理信息的重要手段,是运用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基础,学生只要观察到了正确的现象,教师就需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本质进行观察,而不是将问题与物理现象简单对接。最后,要使学生明确物理现象的本质,并将这种本质与以往学习过的知识进行结合,从而应用物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长此以往,不仅可以使学生远离只注重观察表象的误区,同时也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促使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显著地提升综合素养。

4   日常生活观念形成的思维误区

物理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学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获取物理方面的感性认识,形成丰富的生活经验,这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条件。但是并不是每一种观念都是正确的,错误的观念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阻碍。如在学习运动和力的知识时,许多学生认为静止的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就会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只有受到力的作用,物体才会运动,并且力的大小会影响物体的运动速度。然而,这种观念并不正确,只有学习了该部分的知识,学生才能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而有些学生由于受到固有观念的影响,不能将自己学过的知识与物理规律相联系,从而影响了物理概念的学习和巩固。

学生存在的这种思维误区并不是短时间内能改变的,教师需要保持长久的耐心,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可以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错误观念,并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走出误区。如在讲解概念时,教师要对概念进行深度剖析,并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可以对概念有清晰的了解;还要对概念的形成过程进行梳理,使学生可以正确掌握概念。在训练环节,教师需要让学生巩固知识,使其逐步转变观念。教师也要应用生动的物理现象,形成强烈的对比,指出学生原有观念存在的错误,使学生可以彻底转变原有观念,完成概念的内化。

5   类比不当形成的思维误区

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等共同组成物理知识,学习物理知识是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基础。在学习物理知识时,学生如果对物理知识的内涵、联系等不理解,就很容易进入学习误区,制约学习效果的提升,无法应用正确的思维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出现思维的混乱。

类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推理方式,是人们用以理解事物的重要思维方式。但类比推理的结果还需要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在教学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灵活运用类比推理,那么就会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同时,也会使学生深刻意识到类比推理应用不当会导致思维误区。为了使学生克服这一误区,教师需要全面分析两种不同现象的本质差异,明确类比推理需要的条件,这样才能使学生避免走入误区,养成良好的类比思维。

综上所述,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很容易陷入误区,还有很多的误区本文没有列举。无论哪一种类型的学习误区,教师都需要正确对待,通过表面现象深入探究其本质,从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还要根据学情,引导学生采取正确的方式开展学习,灵活运用知识探究问题。这样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得到快速提高,学生才能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

【参考文献】

[1]苏龙,朱艳芬,吴小莉.初中物理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0(5).

[2]江新干,张晓宇.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引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

[3]张希才,吴欣桐,朱宇楠.关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J].学周刊,2020(6).

[4]高嵩,刘梦茹,潘增余.初中物理智慧课堂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J].教学与管理,2020(1).

猜你喜欢

学习初中物理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小学生学习与生活分离的社工干预行动项目设计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谈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