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拓展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初中物理
2020-08-18王宇东
【摘 要】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适度拓展,从遵循物理探究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与高中物理学习重点知识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与数学学科相关知识定向拓展、高效学习方法五个方面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能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自我监督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适度拓展;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16-0100-02
教师要注重知识的内在逻辑和意义,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价值,促进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发展[1]。初中物理的深度学习是指学生在理解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认知,批判性地学习新的知识,实现对物理知识的深层理解和灵活应用[2]。
初中生物理深度学习能力的形成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从生活中有趣的问题入手,获得体验和激励;中级阶段,从初步形成问题意识到发展问题意识,展示自身的思维过程,提升科学素养;高级阶段,从树立问题意识到发展解决问题的意识,深化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3]。
对初中物理课程进行拓展是教学的要求,如何通过适度拓展,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物理,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1 遵循物理探究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
初中物理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记忆规律。初中物理多以生活现象为模型呈现知识,所以教学的时候要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学生的好奇心强,在讲到相关内容时适当联系生活现象,能让学生感到自然,没有突兀感。如讲到光的色散时,笔者问学生:“白光会色散成七种光,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天空是蓝色的呢?”接着引入瑞利散射,让学生知道可见阳光会在大气层中发生瑞利散射;蓝色能量最强,发生瑞利散射也最明显,所以天空是蓝色的。
2 与高中物理学习紧密结合,注重质的研究
初中物理知识和高中物理有一定联系,但是重点和深度不一样。如凸透镜成像规律,在初中阶段只是定性说明,没有实验和公式的要求,学生学习时也只需浅尝辄止。为了打好基础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自主探究,并多次记录物距、像距,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物距、像距和焦距的关系,总结出,并告诉学生这就是高中物理中的高斯成像公式。对于机械能中动能、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公式,判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方向的左手定则等,教师也可以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通过自主探究和质的研究,实现初高中物理学习的无缝对接。
3 注意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多是单因素的因果逻辑关系。只有精心设计课堂,提出优质问题,才能激发学生进行思维碰撞。如讲到重力势能时,学生知道了物体下落势能会转化为动能。教师可以提问:“雨滴从高空下落为什么不会对人造成损伤呢?”继而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进行辩论,最后进行适度拓展,给学生讲一讲什么是收尾速度。通过拓展,学生知道了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雨滴下落时先加速,后匀速,且压强与接触面积有关,雨滴的收尾速度大约4m/s,所以不会造成损伤。这种拓展既能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4 结合数学相关知识定向拓展
物理与数学紧密联系,初中物理有部分知识涉及快速、精准的数学计算。如电学动态电路就涉及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问题,教师可以拓展新的一元二次方程求根解法,即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罗博深教授发现的韦达定理简化解法。
如图1所示,电路中,小灯泡L标有“3 V 1.5 W”的字样,闭合开关S,让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端向右移动,使变阻器电阻丝的连入电路。此移动过程中,电流表示数变化了0.1安,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化了0.6瓦,小灯泡消耗的电功率没有超过额定功率,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求小灯泡的电阻和电源电压。
5 利用高效学习方法
在物理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使学生不断对自己的物理学习进行评估和修正,让学生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思维导图就是常用的高效学习方法,适用于对每一节、每一章的知识进行梳理。初中物理学习结束后,利用二十多张精美的、带有自己特色的思维导图展示出初中物理知识结构,既便于学生系统化所学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如通过学生画的《电与磁》思维导图,可以看出学生对电与磁知识的总结状况。构建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
总之,只有深度学习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持久的物理学习兴趣,解决学生的物理认知困难。而适度拓展和深度学习是相辅相成的,适度拓展是培养学生深度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同时,让学生在适度拓展中获得成就感和提升自我监督能力也是实现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獻】
[1]郭真.聚焦核心素养初中物理深度学习课堂有效构建[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11).
[2]郭元祥.论深度教学:源起、基础与理念[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7(3).
[3]钱勇.初中化学三个阶段的实验探究教学中的深度学习[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9(6).
[4]罗伯深.A Simple Proof of the Quadratic Formula[J].https://arxiv.org/abs/1910.06709.
【作者简介】
王宇东(1972~),山东泰安人,教育硕士,一级教师,教科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