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数据应用对企业债券融资业务的影响及展望
2020-08-18罗子瑶
罗子瑶 喻 创
(1.贵州商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14;2.贵阳银行 贵州 贵阳 550081)
一、大数据及在企业债券融资领域的应用基础
(一)大数据的概念
对于“大数据”的概念,麦肯锡咨询公司在《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报告中明确定义:大数据可理解为是一种特殊性质的数据集合,其规模庞大,在数据的获取、储存、管理及分析等方面远超传统数据库软件的能力范畴,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及低价值密度的四个显著特征。
(二)大数据与企业债券融资业务的应用基础
现阶段,大数据的实际应用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经济利用。各行业通过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对特定海量数据加以挖掘、归类、流转、处理和分析,使数据汇集并产生规模价值。数据可以起到引导或反向指导现实情况的作用。在全球金融市场,大数据广泛应用于客户营销、风险管理、资产定价及产品创新等诸多领域,有力推动了银行、券商、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各项业务迅速发展。
1.国家政策大力倾斜,企业债券融资规模逐年增加
债券融资属于直接融资方式之一,有别于传统以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方式,直接融资因其业务操作标准化、无中间机构赚取差价以及全市场资源配置效率高等优势便利,其融资成本往往较低,深受企业亲睐。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提倡提高我国社会直接融资比重,行业相关主管单位也开始逐步完善更加成熟的市场机制,目的为进一步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提高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根据Wind万德数据库及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数据,截止2020年一季度末,我国通过直接融资方式——企业债券融资的债券规模共计38,712只,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中企业债券融资存量规模共计25.21万亿,较2019年一季度社会融资存量规模21.47万亿,同比增长3.74万亿元。
表1 2020年一季度末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表
2020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2020年为给民营及中小微企业降低融资成本,融资拓宽渠道,拟在2019年社会融资口径中企业债券净融资3.2万亿的基础上,新增1万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额,至4.2万亿元。这表明国家政策大力倾斜,企业债券融资规模逐年增加,企业债券融资规模的稳步增加为沉淀有价值的公开市场信息提供了数据基础。
2.债券发行的市场化数据,形成特有大数据系统
债券融资多数采用公开发行,债券发行涉及大量的信息披露和数据披露。根据监管机构业务要求,发行人需“真实、准确、完整”地向全市场及时披露公司年度和季度经营、财务、管理等全面信息以及动态的各项重大变化信息,即随着参与发行债券的企业数量增加,数据披露规模也逐步增加,形成债券市场特有的大数据系统,包含企业数据、行业数据、区域数据、全国数据、中介机构服务数据等信息,即“小数据”逐步汇集成“大数据”。这些大数据经过整理加工,可得出对同类数据的运行规律,起到指导现实的意义,在承销商选择客户、企业选择服务机构、投资机构筛选投资标的、行业主管机构制定宏观政策和风险管理方面形成准确有效的事实支撑依据,形成大数据与企业债券融资业务结合的应用基础。
二、大数据应用对企业债券融资业务的影响
(一)有助于承销机构获取更公开透明的市场化信息
随着越来越多企业、行业、地区情况的数据实时更新披露,对于承销机构而言,市场状况更为公开透明,所有数据触手可及。在激烈的债券承揽业务竞争当中,承销机构在开展市场营销之前,提前综合分析市场数据,区域发债融资、行业融资、区域融资环境、企业历史融资等经营数据,结合自身经营特点和风控标准,有助于帮助承销机构决定承揽力度和资源支持力度。尤其是对全国性的大型经营机构,有效全面的数据分析将有利于与融资企业实现高效对接。
业务实操方面,大数据应用优势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大数据为项目尽职调查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有别于传统信贷业务“一对一”的信息沟通模式,公开发债将企业信息线上化,在承销商对续发企业开展初步尽调或辅助尽调工作时,通过获取公开市场数据便能轻松了解客户经营情况,甚至了解行业全貌,极大的提高了项目承做工作效率。二是机构间业务开展情况数据对比也有利于同类学习和进步。如年度承销能力数据市场排名、承销客户情况数据对比、承销业务能力数据全方位对比能让落后机构找到差距,看出其背后在经营理念、组织架构、激励机制等方面的优劣,及时弥补不足追赶市场。
(二)有助于融资企业选择中介机构
融资企业在发行债券之前需在众多专业机构中聘请合适的承销机构、评级单位、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而在实际的机构聘请过程中,常会遇到选择难题。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可向发行人提供客观准确的市场数据,当发行人与承销机构之间有足够多的数据相互呈现交互时,双方将更容易趋于达到理性和稳定的合作状态,为双方均提供更多理性选择依据。例如承销商的过往承销业绩、对同类企业的支持力度、中介机构的过往服务数据等等,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其综合承做能力和服务效率,从而减少因市场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机构选择失误影响项目发行。
(三)有助于投资人理性筛选债券标的
有别于传统金融业务的区域限制,债券业务赋予了市场投资机构完全开放的投资空间,在监管允许业务权限范围内,国内所有企业发行的同类债券都属于投资机构的投资标的,投资机构可根据自身投资偏好和风控要求在全市场自主选择投资,因此,债券投资人承担了债券融资中最核心的信用风险。投资人要求对于宏观经济、行业信息、区域信息和企业信息等客观数据的把握更加精准。面对海量的债券信息数据,真实准确完整的市场和客户信息,有效的大数据管理和分析对投资机构“债券排雷”至关重要。
在投资收益方面,大数据对资产定价也同样产生积极作用。例如,一级市场债券发行利率通常由债券评级、企业性质、行业类别、所属区域、基准利率水平和市场资金供需情况等各类因素综合影响确定,从投资人理性投资角度出发,追求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获得债券收益最大化,在收益一定的情况下追求风险最小化。面对海量的债券标的,投资人需要在收益风险动态波动的环境中找到最优平衡,通过横向或纵向的数据参考,债券投资人可及时获取最贴近市场的客观实际情况,支撑其参与一级市场投标报价。
(四)有助于监管机构管理市场风险
对监管机构而言,稳定、高效、有力的市场风险管理,是培养高质量直接融资市场的必要前提。过去几年间,监管机构缺乏对银行信贷创新产品、非银金融机构非标准化融资数据的有效把握,我国金融市场局部地区“隐性债务”融资规模过大、融资成本过高,曾造成一段时期债务风险加大。为防范化解重大债务风险,国家部委接连出台了一系列严监管的政策措施,禁止了过去几年盛行于市场的各类非标准化债务融资模式。通过培养标准化的直接融资市场,鼓励企业将非标融资转向标准化直接融资,企业、地区以及全国融资情况等数据公开透明、尽在掌握,极大的减轻了监管机构对金融市场所有融资风险的监控难度,同时有利于监管机构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宏观经济金融政策。
三、大数据应用在企业债券融资业务的市场展望
我国直接融资市场整体起步较晚,相比发达国家80%左右的社会直接融资比例,我国目前的社会直接融资水平还不到30%,公开市场企业融资数据可以说还是“小数据时代”。但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公开发债参与到直接融资,该领域的“大数据时代”也会随之到来,债券市场将会更为繁荣复杂,届时监管机构、承销商、投资人、发行人等各类参与机构对市场的把握判断将更需要客观数据的支撑,与大数据分析相关的工作将得到更多的结合应用。
在大数据充分支持市场主体的理性选择后,市场资源配置将更充分有效:银行选择客户应更契合自身经营实力和风控特点;客户选择承销商及中介机构应更趋向满足自身的综合资源需求;投资人借助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进一步完善债券标的筛选的大数据分析流程,投资盲区减少,投资决策更为顺畅,更容易实现效益最大化;市场信息不对称减少,债券市场越发有效,行业监管机构对市场的管理难度降低,宏观政策指导更及时或前瞻有效,金融市场将整体趋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