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叙事研究的演变及研究热点
——基于CiteSpace V的可视化计量
2020-08-18韦志颖贾芳芳
韦志颖 贾芳芳
(华侨大学 福建 泉州 362000)
一、引言
自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后,很多人前赴后继的投入创业大军,试图通过创业实现其人生价值。尽管有些创业者能够在白手起家的情况下获取外部资源并壮大自己,更多的则是举步维艰,甚至是功亏一篑、临倒闭。大多数创业失败不仅体现在创业企业无法让投资者信任而造成的资金链断裂、难以获取外部资源,更多的体现在创业企业大多无法吸引其目标顾客。
究其原因,学者们提出了“创业叙事”这一概念,认为创业现象不能忽略创业过程中包含的文化动态[1],如果创业者能够巧妙地利用叙事手段和话语形式识别和利用机会,就能在竞争中获取合法性,以吸引更多资本创造财富[2]。近几年“叙事”、“讲故事”等标签开始频繁出现在创业学领域,创业学的两本重要期刊《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和《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分别为这一主题开辟过专刊,致力于创业叙事理论与方法研究的学术刊物也开始在国外出现。
然而,对比国外逐渐形成的小高潮,国内对创业叙事领域甚少涉及,使用创业叙事的研究也是凤毛麟角,仅有的几篇也是从定性的角度分析创业叙事的分类、特点等。基于中国语言自己独特的美以及现今这一创业热潮,创业叙事在中国这一特殊的情境下,必然会有其独特之处,因此,深入挖掘这一领域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本文从文献计量的视角出发,运用CiteSpace V可视化软件,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和突现词分析等方法对651篇创业叙事相关成果进行定量分析,梳理创业叙述领域关键的发展脉络,力求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工具
文中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平台的核心合集,数据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检索主题词为“entrepreneurial及narrative/ storytelling/ stories/rhetoric/discourse/discursive”,检索的时间是2019年8月15日,共检索出相关索引文献710篇,通过数据筛选,将其中的综述、评论、报告等无关文献剔除,得到文献共651篇。将检索结果记录存为download_.txt格式,设定为“全记录并且包含所引用的参考文献”进行输出。采用CiteSpace V软件,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
CiteSpace是美国Drexel大学陈超美教授开发的基于JAVA平台的一款运用十分广泛的,多元、分时、动态的第三代网络信息可视化分析工具。其主要功能包括了关键词共现分析、作者共引分析、作者合作分析、机构合作分析、文献被引分析,通过聚类视图和时区视图可以快捷清晰地绘制出某一知识领域的研究热点、动向、前沿与发展趋势。
三、时空知识图谱处理结果及其分析
(一)创业叙事研究时间分布
以杜威的实用主义经验观为哲学基础,Connelly和Clandinin(1990)将“叙事探究”作为一种独立的方法论加以确立[3]。将叙事研究最先引入创业学中的是William B.Gartner[4],在他之后,随着叙事研究在组织管理领域影响力的扩大,出现了创业叙事(entrepreneurial narrative)这一独特的研究方向。
本文考察提及“创业叙事”研究以来的成果情况,逐年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根据图1可知,2001—2012年有关创业叙事虽然有少量研究,但每年发文量都不足10篇,2013—2014年研究论文数量虽有增长,但也尚未形成规模。从2015年开始论文数量成倍增加,因此,2012年、2014年可以看成是创业叙事研究热潮的起爆点,随后该研究领域成果迅速增长。
2012年,瑾·克兰迪宁在《叙事探究:焦点话题与应用领域》一书中回顾了叙事探究的发展历史,例如使用故事作为数据的研究、以叙事或故事作为表达形式的研究,描述了叙事探究与其他领域的具体应用。由此,创业学方向学者开始重视叙事学的重要,并开始了将叙事与创业结合的一系列研究。
与发文量相对应的是参与创业叙事研究的科研人员投入情况,通过统计近十年的作者数量2010年之前文章个数均少于3篇,2011年和2012年也仅有,但在2015年之后实现激增,这表明该领域的研究群体规模逐年壮大,走势与发文量趋势图相吻合。从2012年到2018年仅七年时间内参与的研究者增长了30多倍,到2018年发文247篇。由此可见,创业叙事研究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值得被研究甚至发展为热点问题。
(二)创业叙事研究空间分布
1.国家分布
不同国家在创业叙事研究领域的发文量排名如图2所示。从国家发文数量来看,发文量超过20篇的,均是发达国家。其中,美国以155篇,占总发文量的25%,排名第一,英国以127篇论文,占发文总量的20%,排名第二,随后是加拿大、澳大利亚、芬兰等国。而我国共发表相关文献仅2篇,可以看出,相比于国外逐渐兴起的良好势头,国内对于创业叙事领域还鲜少涉及。
进一步分析不同国家发文影响力,在CiteSpace V软件中,节点类型选择“country”,可视化方式采用“cluster”,得到创业叙事领域国家共现聚类视图和国家发文中心性排名(见表1)。
从中心性强弱程度来看,发文量排名前二的美国、英国的中心性远高于其他国家,说明英、美两国在创业叙事研究领域不仅发文量远高于其他国家,其影响力也远在其他国家之上。新西兰虽发文量不高,但中心性排名靠前,其发表的论文大多为高水平论文,影响力较高。而对于中国而言,CiteSpace并未探测到其中心性,这表明中国在创业叙事研究领域上研究成果的国际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图2 2010-2019年创业叙事领域发文量超20篇的国家
表1 国家发文的中心性排名
2.重要作者分析
对作者发文量进行统计,发文量排名前6的作者分别是SMITH R发文6篇,MACLEAN M和ROUNDY PT发文3篇,作者GILL R、STEYAERT C和HEINONEN J发文2篇。由此可以发现SMITH R近十年的发文量最大,多达7篇,也远高于其他作者。在CiteSpace V软件中,节点类型选择“Author”,可视化方式采用“cluster”,得到合作者知识图谱,节点数为15,连线数为4,Density=0.0286,合作次数排名前6名的作者分别是SMITH R合作4次,MACLEAN M合作3次,ROUNDY PT、STEYAERT C、GILL R和HEINONEN J都分别合作2次。节点类型选择“Cited Author”,并将阀值设置为40,得到的节点数为206,连线数为850的作者共被引图谱,如图3。
图3 作者共被引图谱
被引频次排名前5的作者是Foucault M 87次,Shane S 75次,Gartner WB 71次,Harvey D 58次,Aldrich HE 58次。而中心度排名前5是Hytti U 0.3,Gartner WB 0.22,Foucault M0.21,Lounsbury M 0.21,Aldrich HE 0.17。
根据以上数据(表2),综合分析可知,该领域的作者分散,相互间鲜有合作。相较之下,SMITH R,MACLEAN M,ROUNDY PT,GILL R等人发文量大且合作次数多,促进了该领域学者间的交流合作,但从中心度和共被引情况分析可知,几位作者并不是该领域的领军人物。而Foucault M,Gartner WB,Aldrich HE三人不仅被引频次排名靠前,其中心度排名也靠前,可以说,他们是创业叙事研究领域代表人物,极具重要影响力。而Hytti U虽然共被引次数仅有21次,但中心度为0.3,远高于其他作者,表示其研究内容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引起了更多学者的关注。
四、可视化分析
引用文献能够反映该领域整体知识基础,高被引文献被视为该领域经典[1]。聚类分析揭示某一领域知识结构,反映重要学者、经典文献。651篇创业叙事研究论文引文记录的聚类分析结果见图4。网络中每个节点代表一个引用,节点大小与其共引频率成正比,节点间链接意味着在文献中被共同引用。
图4 引文记录聚类分析
2015年起,创业叙事相关研究显著增长,因此以此为界将该领域研究分为两段:2001-2014、2015-2019。
由于关键词是文章主题的高度概括和凝练,高频关键词反映该领域研究热点。利用CiteSpace软件,分别对2001-2014年的111篇,以及2015-2019年的540篇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定量显示该领域的全景和动态演进的视觉技术),频次排名前10的高频关键词见表2。
表2 频次排名前10的高频关键词
可以看出两个阶段都有较多学者研究的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1)话语分析。Munir和Phillips(2005)采用话语分析的工具,探索了制度型创业者在面临新技术使用这一重大的组织变革时的策略与作用;Ruebottom(2013)探索了修辞策略在社会企业家克服制度障碍,进行制度变革中的作用。(2)企业家活动。(3)创业叙事的实践意义。Garud和Giuliani(2013)提出了叙事视角的机会观,认为发现和创造都能生成创业机会;O’Connor(2007)认为通过故事叙述能够发现、构建、转化已有知识,有助于将创业机会变现。
此外,结合高频关键词表与关键词聚类图5,2001-2014年这一阶段研究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1)创业叙事中的关键角色及其作用。Gill,Rebecca(2013)通过对2000年至2009年通过美国商业期刊传播的企业家话语进行批研究,批评了企业家的原型,即拒绝社会契约和接受私有化的美国企业家梦想[2]。Pyysiainen,Jarkko;Vesala,Kari Mikko通过分析了在农业背景下负责基层政策实施的行动者运用企业家话语,探讨创业政策的“合理性”,并论证其使命的沟通性和互动性[3]。(2)慈善创业企业与企业家精神。Bajde,Domen(2013)结合诠释方法,勾勒出创业慈善思想,通过援引贫穷、社会进步和慈善的替代概念(即慈善捐赠、慈善捐助人和受益者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使“市场化”的慈善实践合法化[4]。塑造社会企业家作为远见卓识的英雄形象,通过纯粹的人格力量扫除旧社会并改变社会,这一精神进一步将市场导向纳入社会需求,将“企业文化”延伸到自愿、贡献等社会性行为[5]
2015年—2019年的研究开始形成系统,探究创业过程中受叙事影响的因素,具体分类如下:
(一)创业角色
角色模型可以定义为在一个人的生活中积极影响(有一个角色)的人,为该个人供一个模仿或作为信息和支持来源的例子。有研究表明,角色模型在一般的商业活动中,特别是在创业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一个人需要一个榜样时,他/她会寻找一个和他有相同特征的榜样。这一榜样会影响个体角色的感知期望性、对结果的预期、可行性等。此外,创业角色模型也会影响个人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影响企业绩效。当一个人开拓和发展一个企业时,是否符合他的潜力和热情将决定企业的绩效。因此,在阐释创业身份时,需要关注的是不同性别、不同类型的创业者形成独特人生故事,塑造一个积极的创业角色模型是很重要的。Lewis(2015)从创业者身份与女性身份视角出发,刻画了女性创业者领导者角色的身份塑造过程。Yitshaki和Kropp(2016)将科技创业者与社会创业者创业热情与身份认同之间进行了对比;Duncan和Pelly(2016)则描述了技术人员向创业者的转型过程。
(二)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是创业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方向之一,有研究表明,创业叙事作为一种文化上恰当的表达自我的方式,能够在创业教育实践中得以再现,并被学生使用[6]。Rae提出将叙事分析引入创业研究当中,采用话语分析、讲故事等方式,撰写了多篇文章讨论创业者是如何通过学习积累创业经验,展开创业活动的。
(三)社交媒体
21世纪以来,社交媒体发展成为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强的新媒介,不仅能够过去最新资讯,还能成为公众自由表达社情民意的重要场所和发声途径,广大民众能够通过其对现实生活的热点问题发表言论和观点。作为新兴的研究领域,管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等都与其息息相关,现今社交媒体已经涉及创业领域。可以说社交媒体是传播创业故事最有利的手段,好的故事通过适当的社交媒体能够被大众所熟知,使企业更好地获取合法性,以吸引更多投资者以及顾客。
五、研究趋势预测
以关键词出现频次为X轴,中心度作为Y轴,原点为频次和中心度的中值,将高频关键词在战略图显示,如图5所示。综合图5与表,可以发现:
(一)第一象限:主流领域
该象限的关键词具有高频次、高中心度,说明这些主题是该领域该时期研究的重点与热点,成果较为丰富,且与其他主题也有很高相关性,但创业叙事领域并没有主流的研究热点,仍有待挖掘。
(二)第二象限:高潜热点
该象限关键词低频次、高中心度,与其他主题联系密切,一般具有研究潜力,如图5显示,“深度访谈”、“创业教育”、“社会影响”、“话语分析”等可能具有研究潜力。
(三)第三象限:孤岛领域
该象限的关键词既不具备高频次,也不具有高中心度。但应区别对待,其中部分关键词代表的研究有可能发展成为新兴的研究热点,如“社交媒体”、“创业者身份”等,而“创业叙述”等关键词代表的研究逐渐减少。
(四)第四象限:边缘地带
该象限的关键词如“创业行为”、“实践意义”具有高频次、低中心度,说明这些关键词代表的主题研究较多,但与其他主题联系偏低,在研究网络中重要度降低,可能将逐渐边缘化,但也可能是启示未来研究的基础,如未来研究可能向纵深、精细化发展,更关注其特定的某些细分维度。
图5 高频关键词战略图
六、研究展望
本文通过对创业叙事研究演进进行定量分析,比较了不同时期的研究热点,动态显示创业叙事研究前沿随时间变化的发展历程。随后基于关键词战略图预测该领域未来研究趋势,结合对该领域既往经典文献、近期前沿文献的定性综述,展望未来研究,以推动创业叙事领域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未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创业叙事研究进行拓展:(1)跨学科研究。综合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可以从神经科学和认知视角探究叙事、讲故事对创业企业投资者、利益相关者、目标顾客分别有什么影响;(2)前因、结果变量的深挖。现有的研究大多是运用创业叙事法探究某一现象,对创业叙事本身的前因和结果变量研究的较少,在后续研究中可以深入挖掘其前因和结果变量;(3)立足于中国情境。以往的研究大多是国外的研究,国内研究甚少,可以从中国情境出发,探究创业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