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药品行业发展分析及人才需求调研分析
2020-08-18潘嫣丽黄卫萍李富宁潘家丽
潘嫣丽 黄卫萍 李富宁 潘家丽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7)
我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内市场经济发生了极大的变革。我国医药行业也随之取得了快速发展和进步[1],中国医药产业的产业内贸易规模是逐年扩大,迅速发展的[2]。2011年,特色原料药、西药制剂出口21.74亿美元,同比增长40.17%,高于医药保健类产品出口平均增速,尤其是对欧盟市场大幅增长,增幅达到69.31%[3]。随着国内医药行业发展的趋势的利好,广西药品行业发展步伐也在加快,本文就广西药品行业发展及人才需求进行调研分析。
一、广西药品生产与药品流通行业现状
截至2019年11月底,全区共有药品生产企业有270家,办有药品生产(GMP)的企业182家,办理医疗机构制剂单位有23个单位,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14家,其中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223家,生产医用气体企业22家,生产药用辅料企业19家,生产特殊药品企业8家。从全行业来看,具有企业质量安全信用等级整体不高、地域分布集中、产品同质化严重等特点。
药品经营企业15942家,药品经营批发企业368家,药品经营零售企业15596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25468家,网上药店11家,行业的特点有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发展迅速、行业集中度亟待提高、医药流通组织化现代化水平较低。
二、广西药品行业人才结构及质量分析
(一)人才结构分析
经过企业走访和调研,选择一定规模的广西药品生产企业进行人才结构分析,针对企业岗位员工年龄结构比例、学历比例、人员技术等级等进行了调查,经归纳整理后,结果如下。
1.岗位人员年龄结构情况。调研企业岗位人员年龄结构比例如表1。
表1 药品生产企业年龄结构比例表
从表1可以看出,药品生产企业是以年轻员工为主,趋向年轻化,50岁以上的除了行政管理为11.7%其余都在10%以下,40岁以下是企业的生力军。
2.岗位员工学历情况。药品生产企业岗位员工学历比例见表2。
表2 药品生产企业岗位员工学历比例表
从表2看出,在调研的企业中,生产岗位员工的学历以中职为主,尤其是生产操作岗位,比例达到59.6%。各岗位上高职高专学历员工比例较为一致,在30%-40%。管理岗位员工的学历以本科为主,比例在50%以上。药品生产企业各岗位对人员学历标准有明显的倾向,生产操作岗位的学历要求不高,主要以中职和高职高专为主,管理岗位的学历要求高职以上,偏重本科。
3.岗位人员技术等级情况。药品生产企业各岗位人员技术等级比例如表3:
表3 药品生产企业从业人员技术等级比例表
从表3看出,药品生产企业从业人员技术级别偏低,特别生产岗位,没有定级的人员达到80%以上,管理岗位的高级技术人员的比例还不到10%。药品生产保证药品的质量,加强药品质量管理监督,提高药品质量管理水平是药品生产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和任务[1],为保证药品生产的质量,企业岗位人员技术等级急需提高。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5版)》(GMP)的第二十五条规定:“生产管理负责人应至少具有药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或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或执业药师资格),具有至少三年从事药品生产的实践经验和至少一年的药品生产管理工作经验,接受过与所生产产品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针对企业发展需要,企业要加强在岗员工的培养,着力提升员工的学历层次和专业技术等级,尤其是后者,使企业发展与人才成长相得益彰。
(二)人才质量分析
根据调研企业反馈的信息,我们对企业人才进行了质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不同学历层次的人才,具有不同的特点,具体而言,本科学历的人才理论功底更扎实,能更深刻理解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更全面,但相对地操作能力偏弱,不容易扎根基层;专科学历的人才较为均衡,操作能力强、理论偏弱,能较快领会工作指令,及时完成工作任务,但在遇到复杂问题时,灵活性不足。中职学历的人才,缘于年龄和教育时限的影响,在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上都相对偏弱,能完成一般操作性的任务,同时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另外,调查显示,年龄也是影响人才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在药品流通行业。在药品流通行业中,30-40岁年龄段的人才更具协作精神、沟通能力和更易于管理。
三、广西药品行业人才需求调研
近年来,广西药品行业整体在政策引导、人口结构调整、大健康产业发展等作用下,逐渐迎来产业结构调整后的新发展,进入2018年以后,广西药品行业人才需求持续走低。而在该行业的人才供给方面,其求职人数却保持着良好的增长状态。广西人才网联系统的数据显示,2018年药品行业需求人数合计为14046人,求职人数合计为17669人,人才供求比为1.26,人才竞争较缓和。
(一)广西药品行业人才需求分布和走势
2016年至2018年,药品行业人才需求最大的是医药零售业,其人才需求占比每年均超过三成,2018年医药零售业合计人才需求为4634人,占比32.99%,比上年增加2个百分点左右。具体情况见图1。
图1 2016-2018年药品行业人才需求对比
从图1可以看出,医药零售业、医药批发业在近三年人才需求呈上升趋势,医药制造业人才需求升中有降,其他医药行业在2017年有所下降,2018年稳步上升。
(二)广西药品行业招聘人才的学历要求分布情况
2016年至2018年药品行业需求的人员为:2016年11834人、2018年13484人、2018年14056人,行业需求人数的逐年增多,行业对求职人才的学历也在提高,药品行业招聘人才的学历要求分布情况见图2。
图2 2016-2018年药品行业招聘人才的学历要求分布情况
由图2看出,药品行业中用人单位对人员的学历要求不断提高,其中2018年需求最大的为大专学历,占36.47%,与上年增长了46.64%;减小对学历没有要求的人员数量,比上年减小28.96%。
(三)广西药品行业招聘人才的职位分布情况
2016年至2018年,药品行业中业务类职位的人才需求较大,业务类、生产类和管理类都的人才需求都呈上升趋势,业招聘人才的职位分布情况见图3。
图3 2016-2018年药品行业招聘人才的职位分布情况
由图3可以看出,业务类职位需求量最大,2018年达到6839人,比上年增长7.13%,占2018年药品行业总需求人数的48.69%。2018年生产类职位需求人数为3686人,管理类职位需求人数为1701人。
(四)广西药品行业求职人才的职位分布情况
从广西药品行业求职人才供给方面看,生产类、业务类和管理类每年呈上升趋势,生产类求职人员最多,2018年,生产类职位的合计求职人数达到12016人,而生产类职位需求人数为3686人,3.26人录取一人,供大于求。药品行业求职人才的职位分布情况见图4。
图4 2016-2018年药品行业求职人才的职位分布情况
从图3药品行业人才需求和图4药品行业人才供给的对比可以看出,业务类、其他类、质量保证/品质管理类和物流/仓储类,急需补充人才,2018年,业务类需要人才6839,供给人才2414人,业务类人才急需补充;其他类需要人才1094人,供给人才为512人;质量保证/品质管理类需要人才435人,供给人才255人;物流/仓储类需要人才291人,供给人才223人。
四、广西药品行业未来三年学历人才的需求情况预测
从2016年至2018年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学历需求数据来看,未来三年,用人单位可能对人才的学历要求越来越严格;在明确学历要求方面,用人单位的学历需求主要集中在大专学历,大部分用人单位将大专学历作为药品行业人才的入职门槛。从数据显示的规律来看,在明确要求学历方面,大专学历的人才需求在未来三年继续占据主导地位的可能性较大,而本科和中专及以下学历的人才需求将在很大概率上保持稳定。
五、广西药品行业发展及人才需求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广西药品行业人才需求中目前存在的问题有:专业设置与人才需求脱节严重,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需求背离。
(一)专业设置与人才需求脱节严重
2016年-2018年度药品专业类人才供需统计见表4。
表4 2016年-2018年度药品专业人才供求统计表
由表4可知,自2016年-2018年,制药工程的人才供需严重失衡,供需比都超过了70.91,却一个职位就有71人竞争,特别是2018年,4个职位就有895人求职者。还有化工与制药类、化工与制药、生物制药、药学等专业都存在供大于求,而其他非医药相关专业的人才供求关系出来供不应求,这些情况说明,高等院校某些专业的设置与人才需求存在严重的供大于求,极大的造成资源浪费。
对策: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的通知对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作出了详细和严格的规定,《办法》第十九条规定人才培养明显不适应社会需求,就业率连续2年低于60%、对口就业率连续2年低于50%,应对该专业进行调减招生计划或停止招生。
《办法》扩大了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和调整的自主权,明确了设置专业必须满足五大基本条件,根据调查,建议各级院校加强专业定位和专业建设,有条件的院校加强中药材鉴定、药品检测技术、药品监督与管理专业的建设,重点策划好制药技术专业的布局与定位,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
(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实际需求背离
监管是药品生产和药品流通的一项重要内容,政府相关部门在全国建立了多个行政和技术监督机构,建立了食药监所、农村药品供应和监督网,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和制度也在逐步完善,GMP检查成为了常态,政府部门监管急需相应的人才。针对需求,各级院校也开设了对应的专业:药品监督与管理专业和食品药品监督与管理专业,但从食药监等政府部门反馈的信息来看,食品药品监管人才队伍还是未能满足现有职能的需要,主要问题有:高层次、国际化人才严重匮乏,人才素质和能力有待大力提高等。院校设计的专业课程体系与实际需求的背离,职业素养不足的缺陷。
对策:针对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实际背离的现象,建议各级院校在做人才培养方案时深入企业和用人单位调研,邀请用人单位合作开发课程,将实际工作要求和思政内容融入到课程体系中,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使人才培养过程尽可能贴紧工作现实。
结束语
总之,高校的职业专业设置要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革,具体包括:从“学历本位”到“能力本位”转化;从“学科中心”到“受教者中心”转化;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