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OPPPS模型的《投资学》混合式教学探究
2020-08-18许诚
许 诚
( 湖北民族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
0 引言
《投资学》课程是金融类专业核心必修课程,以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为核心,包含各类金融工具和投资分析方法,具有很强的实践应用特征。本文混合式教学模式以“线上+线下”形式开展,将课堂过程延伸到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学习,在教学方式上利用BOPPPS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翻转课堂、参与式学习设计,在教学评价上以大数据基础的学习记录进行过程性评价,在育人内涵上强调课程思政融合。
1 混合式教学形式和内涵
混合式教学从广义上来讲是指综合运用不同的学习理论、不同的技术手段以及不同的应用方式实施教学的策略方法,强调在恰当的时间应用合适的技术达到预期教学目标[1]。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逐步深入,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对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高度依赖,使得学习过程体现出环境多元化、时间碎片化、内容零散化等新的特征[2]。相应的技术平台和产品也层出不穷,诸如MOOC(慕课)、学堂在线、超星学习通、雨课堂等教学平台得以广泛利用。
混合式教学从形式上体现为“线上+线下”以及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补充的教学方式,通过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学科特点,借助MOOC(慕课)等教学平台,融合翻转课堂、个性化学习等教育理念,达成线上新知识学习和线下知识内化的结合。其内涵包括了教学空间、教学时间、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的混合[3]。从教学空间上将学生的学习空间从几十平米的教室延伸到广阔的网络空间;在教学时间上将45分钟的传统课堂延伸到课前、课堂、课后全过程学习;在教学方式上将传统讲授法为主的面授拓展到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在教学评价上将结果性评价延伸到基于大数据整合的过程性评价。
2 线上教学资源建设
线上教学资源建设包括线上MOOC(慕课)视频资源、雨课堂平台网络课件、问卷星习题库,结合教学设计体系运用到课前自主学习、课中检测与课后复习环节。
MOOC(慕课)资源引用中央财经大学刘志东教授团队开设的国家精品课程《投资学》和对外经贸大学肖欣荣教授开设的《投资学》,结合学情特点和培养要求进行SPOC改造。根据教学大纲和学时安排生成12个教学单元,共计48个教学视频,作为学生课前在线学习的内容要求。完成每单元线上学习后,学生需要完成线上检测内容,以考核线上学习情况。
网络课件通过“雨课堂”微信小程序发布,将线下教学课件内容提前发布,方便学生进行预习和复习,了解学生的预习进度、预习难点并进行线上互动答疑。除此之外,还构建了线上习题库,通过“问卷星”在线下课堂上进行发布,用于过程性评价检测。
3 线下课堂教学改革
在线上自主学习阶段,学生对教学内容基本知识点进行识记和简单理解,通过线下课堂教学设计,将“内化知识”的过程由课外移到课内,改变以往“满堂灌”和“单声道”的教学模式。本课程通过BOPPPS教学模式进行线下课堂教学改革。BOPPPS模式起源于北美教师技能培训体系,以建构主义、交际法为理论依据设计的闭环式课程教学模型,包含导入(Bridge in)、目标(Objective)、前测(Pre-tes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ion)、后测 (Post-test)和总结(Summary)6个环节,各环节相互串接,有机构成了课堂教学框架[4]。
(1)导入阶段(Bridge -in)。导入阶段通过实事案例、新闻报道等形式引入课堂,并抛出思考问题让学生通过“padlet”共享墙展示答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投资学课程应用性较强,特别是与证券市场相关的新闻报道、案例资源丰富,可结合课程内容需要选取相关资源。例如,利用新闻事件导入,用次贷危机事件分析金融风险、资产证券化、信用评级、信用衍生工具等内容;利用理财产品实例导入,用理财产品设计分析投资组合理论、资产配置等内容;用明星基金业绩案例导入,用主动型基金业绩持续性与指数ETF对比分析主动投资与被动投资。
(2)目标阶段(Objective)。在教学目标上需要考虑目标实现的参与感、体验感,从知识层面上,教学目标的设置可检验、可评价,尽可能细化、明确学习重点和方向;从能力层面上,教学目标可操作性、能实现,让学生有体验感;从德育和情感层面上,将“立德树人”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融入到专业课程教育[5],找到与专业相关的“触点”和“融点”,润物细无声。
(3)前测阶段(Pre-test)。前测是混合式教学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需要学生在课外做大量的知识理解和复习工作,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参与课堂的难度,线上的学习效果也决定了课堂是否能“翻转”起来。在线下前测阶段,通过“问卷星”设置对应线上学习内容随堂检验并讲解(5道选择题),当场公布成绩靠前和靠后名单,达到奖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在督促线上学习的同时掌握学生学习难点,调整授课思路。
(4)参与式学习阶段(Participation)。参与式学习是BOPPPS模式的核心环节,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参与式交互式学习,利用翻转课堂、对分课堂思想,实现“内化知识”的效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开展情景式、研究式、启发式、探究式等“用中学”的教学手段组织课堂,将传统课堂的 “单声道”转变为百家争鸣的“双声道”。例如,在讲授核心基础概念和应用时,可利用经典行为金融实验,在课堂中现场模拟,让学生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体会关键知识点并引发思考;在讲授定价模型时,可提前准备市场数据,让学生利用模型对二级市场真实数据进行分析,加深对定价模型的理解,提高应用能力;在讲授证券分析时,将学生分组进行课堂翻转教学,各小组分配具体公司,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查阅分析、PPT制作和汇报。
(5)后测阶段(Post-test)。后测的形式可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灵活设计,可通过试题检测、互评检测方式,也可以通过“对比试验”方式强化“用中学”效果。在导入阶段(Bridge in)学生对案例、新闻抛出的问题有了“初次”思考,在通过课程参与式学习后,对之前的思考问题进行“二次”思考,并通过“padlet”共享墙展示之前的答案,比较学习前后对该问题思考和认识,通过“对比试验”的形式让学生直观感受学习效果,体会知识运用的过程。
表1 BOPPPS模式混合式教学设计(以风险资产配置为例)
(6)总结阶段(Summary)。总结阶段对应学习目标分为知识层次、能力层次和德育思政层次。在知识层次上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在能力层次上通过简单案例进行延伸,在德育思政层次上,融合课程思政进行德育教育。例如,资产配置章节的总结可通过“巴菲特和泰德的50万十年赌约”案例总结资产配置和被动投资方法,并进一步提出资产配置方法无用论思想,让同学们认识到,资本市场收益,特别是被动投资的指数收益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繁荣稳定。
4 基于BOPPPS模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以马科维茨投资组合理论中“无风险资产与风险资产投资组合配置”章节为例进行教学设计,该章节理论性较强,传统课堂通过定义投资可行集,并数学推导CAL曲线进行讲授,学生对资产配置思想感悟较少,结合现实分析偏弱。本文通过BOPPPS模型进行混合式教学设计,表1介绍了教学设计过程。
5 结语
本文研究了混合式教学在投资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了BOPPPS模型框架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在进行混合式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高质量的线上教学资源进行本地化改造、探索线上“金课”的多重应用模式,打造适合本校学生、学情和培养需要的混合式课堂;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精心准备开放性课程案例和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