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新品种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分析①
2020-08-18孙泓希于树涛王立夫于洪波
孙泓希 于树涛 王立夫 王 虹 于洪波
(辽宁省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 辽宁阜新 123000)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在我国保障食品安全与油料供应方面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国家种植结构的调整,地处农牧交错地带的东北花生产区播种面积逐年增加,占全国播种面积的10.7%,当地产出花生中黄曲霉含量极少,因此受到国内外种植户及加工企业的青睐,是我国重要的小花生生产基地[1]。进入“十一五”后,我国花生育种工作者逐渐将高油酸新品种作为重要的育种目标之一[2]。截止2016年底,我国共选育38个高油酸花生品种[3],多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等省份,适合东北产区(辽宁、吉林、黑龙江第一积温带、内蒙古东北区)的较少,制约东北花生产业发展。直至2019年,区域试验中多份高油酸花生品种在东北花生生产区种植表现良好,对增加东北花生生产区的品种多样性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对新花生品种各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以明确参加东北区花生品种生产试验的各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间的关系,为今后参加区域试验的花生新品种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材料与试验地点
品种15个(含对照),以国家鉴定品种‘锦花15’为对照,参试品种与试验地点分布见表1~2。
表1 参试材料与品种单位名称
表2 试验单位与承试地点
1.2 农艺性状调查
小区面积10 m2,3次重复,亩播种1万穴,随机区组设计,与当地大田生产管理一致,收获时每小区随机取5株进行考种,测定主茎高、侧枝长、分枝数量、单株果数、单株果重、百果重、百仁重、出仁率,收获后进行品质检测。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试验结果采用Excel与DPS 7.05 软件分析,在欧氏距离水平上采用类平均法进行聚类统计分析[4]。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的变异分析
由表3可知,15个花生品种的农艺性状中主茎高为27.3~38.2 cm,侧枝长为29.4~41.5 cm,分枝数量为6.4~8.4个,说明东北地区生产的花生株型整齐,结果集中,不易出现徒长现象;另外,从变异系数分析,单株荚果数变异系数最大,为19.2%,说明单株产量差异显著;从品质性状分析,油酸含量最大为79.2%,属于高油酸品种类型,并且变异系数较大,说明试验材料中包含了普通油酸与高油酸花生品种,并且材料中出现蛋白含量达到30%,脂肪达到55%的特异花生材料,说明试验组材料来源十分丰富。
表3 花生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变异分析
2.2 主要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15个品种的农艺性状与品种性状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主茎高与侧枝长、单株生产力达到极显著水平,百果重与百仁重达到极显著水平,油酸与亚油酸达到极显著水平;单株生产力与侧枝长达到显著水平,出仁率与百果重达到显著水平,见表4。
表4 花生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系数
2.3 参试品种的聚类分析
将各点的数据进行平均,经聚类分析得出,在相似性系数5.3处,所有品种分为2类,DB19-08、DB19-09、DB19-12单独化为一类,说明这3个品种的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较为相近,其余品种分为一类。在相似性系数5.0~5.2,聚类图分为3类,见图1。
3 讨论
通过本试验15个品种的11个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的分析表明,试验品种的变异系数范围较大,为4.30% ~67.05%,一方面是由于品种来源广泛,包含辽宁、山东、河南、河北等省份;另一方面是由于包含5个高油酸花生品种,导致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差异较大,而结果中百仁重变异系数差异最小,受生育期的限制,本地区适合小粒型花生品种的生产,同时鉴于东北地区自然生态特点,本地区生产的花生在主茎高、侧枝长、分枝数等农艺性状方面与江苏、福建、河南等省份存在明显的差异,可为东北地区引种与花生品种示范推广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5-7]。从相关系数分析,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没有相关性,因此,在加强品质性状的同时可协同改良农艺性状是可行的;从聚类结果分析,参试品种相似性系数为5.0~5.2,品种间差异明显,丰富了东北区花生品种的遗传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