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策略探讨

2020-08-17陈芷寒蒋宏彬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0年8期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信息化发展策略

陈芷寒 蒋宏彬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已然成为教育体制发展和改革的必由之路。现代教育要想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就必须迈向规范化、信息化的发展道路。基于此,文章将目光聚焦基础教育,着重探讨了信息化发展的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发展策略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教育信息化的水平会对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教育体制改革与发展方向等产生直接影响。早在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就曾明确提出,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整体战略涵盖了教育信息化,同时指出教育发展受信息技术的影响是深远的,一定要提高重视程度。下面是笔者结合个人体会提出的四点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策略。

一、竞争分配,调动地方的积极性

基础教育领域中的主力是市、县,引导者则为省级。省教育厅在着手各地加强方案制定,并进行指导的过程中,为了调动各地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积极性,由省财政厅着手制度层面,良好发挥出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在进行资金分配时,可以鼓励各市、县结合自身情况,着手信息化建设方案的制定,并引入良性竞争机制,由省财政厅与教育厅组织评审方案后进行分配,从而使地方发展基础教育的主体责任得到良好落实。同时,要全面考虑方案设计的合理性、绩效目标的可量化度等诸多方面,然后在分配省奖补资金时,将各地方案的优劣情况作为重要参考因素。

二、多方参与,加强信息化服务供给

在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中,互联网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重要。要想促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良性发展,需要多方的积极参与,一同进行治理,并且能够使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加入到教育信息化服务供给。具体而言,一是在教育信息化服务中引入“互联网+教育”,使农村中心校、村小、教学点所遇到的问题得以良好解决,进而有效促进当地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速度,如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当前所有学校都接入了“智慧校园”,而完成这些几乎是零成本;二是在教育信息化供给中要见到更多“互联网+教育”企业的身影,对“产学研用”的合作模式予以大力支持,以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教育信息服务体系,使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得以提高;三是教育信息化服务所选平台应该具有普适性和可延展性,在挑选合作伙伴时,为了使基础教育信息化获得更好的发展,对于一些拥有核心技术实力的教育信息化企业要做优先考虑。

三、软硬兼顾,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

政府应该投入足够资金,确保中小学校能够具备基本的硬件设备,如增加教学用计算机数量、多媒体教室数量,并且在确保硬件设施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软件环境的重要性,其也是实现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元素。以西部地区学校为例,由于信息化水平、教育专项投资等方面的限制,很多学校在建设信息化系统或软件时都会偏向购买已经研发的软件,部分学校会让软件公司做二次开发。但是,对于学校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情况,软件开发公司并不了解,同时开发人员对于学校教育管理特点和教学运行模式也不清楚,如此一来,则可能导致设计出的系统功能与实际需求不匹配,并且软件设计上存在的缺陷还会影响到后续许多功能的拓展。因此,在设计教育信息化系统时,中小学管理者应该密切与开发设计者交流,帮助设计人员更多地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这样才有可能开发设计出实现自主探究、多层次教学互动,与学校教育规划、发展相符合的信息化系统。

四、加强培训,增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虽然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有所更新,教学能力也有所提升,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时都不够熟练。作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好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信息化的良性发展。为了改善现状,应该重视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帮助其不断提升相关能力,同时注意提升教师整合学科教学知识的能力,对信息化时代下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展开积极探索。具体而言,一是教师专业发展考核中应该涵盖应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结合当前的情况制定相应的能力考核标准。二是利用网络展开混合式学习、在线学习、数据素养培训等多种活动,以使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以不断提升。三是校长要不断发挥自身信息化领导力,在实现基础教育信息化良性发展的过程中,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至关重要,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进度会受到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直接影响。首先,要不断提升校长的信息素养和数字化胜任力;其次,针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培训,可以结合当地教育信息化现状分批次进行培训,或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同时还需长期跟踪和测评中小学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最后,要想不断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还要加强信息化教学理念的引领,以使其能够正确地理解当前背景下教育教学所出现的变革。

五、结束语

总之,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内容是教学资源配置均衡、接受教育机会平等、教育过程与结果的均衡、教学条件的均衡。而基础教育信息化则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教育改革的主要动力。因此,我们应该将目光聚焦到如何实现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良性发展,针对其探索诸多可行路径和可用方式。

参考文献:

[1]檀慧玲,刘艳,罗良.面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教育发展特征及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19(2).

[2]张晴.信息化缩小基础教育發展差距的作用及探索[J].教育探索,2019(3).

[3]马世国.以信息化助推县域基础教育发展[J].中国教师,2019(10).

[4]林君芬.基础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策略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9(10).

猜你喜欢

基础教育教育信息化发展策略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