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渗透
2020-08-17孙花
孙花
摘要:时代在不断进步,我国的教育制度也在积极改革。随着素质教育的落实,我国的德育工作也逐渐得到了重视,德育工作体系在不断完善。中学时期是学生的叛逆时期,因此应该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要适当地引导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文章主要阐述了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如何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以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学时期;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工作;渗透策略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产品的逐渐普及,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也越来越多。中学时期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方面正在发育、发展,并且所面对的学业竞争压力比较大,班主任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并跟随教育改革的步伐落实德育工作,将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与日常教学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养成。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当前,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逐渐加大,并且生理和心理上的发育还不够完善,在学习和生活中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不良情绪的积累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状态,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并疏导、排解学生的不良情绪。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班主任要通过多种教育途径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联系
中学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面对新课程的學习和新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都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当前的德育工作主要以思想品德作为教育原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理念,但是在教育中却缺少了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注。中学是学生产生心理疾病较多的阶段,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可或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与同学交往中出现的矛盾,并找到适当的解决方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了促进其全面发展,使学生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德育工作中,引导学生解决心理上的困扰,能避免学生的思想发生偏离。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借助当前形成的德育工作体系,在德育的基础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比较容易被学生接受,同时运用心理学中的辅导方法辅助德育工作的开展,将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德育工作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巩固学生主体地位
中学生通常会有自己独特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班主任应该发现学生的自身特点,顺势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在教学活动中,班主任可以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之间的思维发生碰撞,在交流中获得知识,同时经历感性和理性的学习过程,使学生保持活跃的思考状态,找到问题,然后由班主任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2.强化教育教学效果
在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教育落实之后产生的效果。当前德育工作体系已经形成,因此德育工作的开展变得更加顺利。中学生经过德育教育后会逐渐树立自己的道德观,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需要班主任把握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引导学生去了解和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工作中运用心理学和班级管理的技巧,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教学中的一部分,并逐渐渗透到德育工作中,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促进学生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从而提高教育效果。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保障。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有多种形式,其中最重要的是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与其他各学科教学结合起来,营造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氛围。校园文化建设还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有助于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化解学生的心理障碍。同时,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能够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避免学生产生自卑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四、结束语
中学生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其中自卑感是自我意识中的一种消极因素,严重时能够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德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在德育工作的基础上,班主任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加上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避免学生出现认知冲突的现象,为学生奠定基本的知识与素质基础,培养与树立自信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使学生勇于探索,逐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最终使学生拥有积极的情感与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耿树忠.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20(3).
[2]杨洁.新时期中学生德育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速读(上旬),2019(3).
[3]尹江海.试论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中学教学参考,2017(36).
[4]张杰明.班主任工作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成才之路,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