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视角的江苏赣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思考

2020-08-17王宇丁胜

电子商务 2020年8期
关键词:PEST分析农村电子商务互联网+

王宇 丁胜

摘要:江苏赣榆农村电子商务借助“互联网+”建设起高效的农产品产销体系,按照“四个倒逼”工作理念强力推动电商工作。本文简要剖析赣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利用SWOTPEST模型分析齐发展优劣之处,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可以给赣榆农村电商带来帮助。

关键词:互联网+;赣榆区;农村电子商务;SWOT-PEST分析

★基金项目:2019年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研究——以连云港市赣榆区为例”(项目编号2019NFUSPITP0251)。

引言

“互联网+”是创新2.0模式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于2015年3月在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创新出新的发展生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集成作用,特别是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互联网+农业”目前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新路径,对于三线城市的县区农村和西部农村而言,电子商务使得特色产品快速进入销售网络并能减少很多中间环节,使得供给和需求的有效性更强,并且提供了就业创业机会。

新常态经济下,江苏赣榆农村电子商务紧跟潮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扶持好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挥电子商务优势,助理赣榆经济发展。

1、江苏赣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概述

伴随着“互联网+”的概念得到不断深化,物流与供应链技术在城市县区不断完善,电子商务的建设成为许多经济总量相对较小但有特色产品和产业的县区实现经济增长和脱贫攻坚的重要着力点。赣榆区位于连云港市,地处江苏省北大门,是承接齐鲁区域的重要腹地,临近黄海,有天然港口条件,历年气候平稳,风调雨顺,以平原地为主,渔业为特色。

2018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全区实现GDP608.26亿元,增长4.8%,总量突破600亿元。人均GDP达到62775元,增长4.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沿海12县(市)居第8位,在苏北21县(市)居第9位,位次较上年均不变。早在2015年,根据阿里巴巴集团研究院、浙大CARD中国农村电商研究中心统计数据,2014年赣榆农村电商交易额位于全国前20名,主要交易产品为煎饼、海鲜、虾酱等土特产,海前村由于海产品方面的突出表现被评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村,涉及B2B,B2C,C2C多种模式。现代服务业亮点纷呈,创成省电子商务示范镇1个、示范园区3个、示范村4个,投入使用柘汪e+众创空间、墩尚泥鳅等13个电商产业园,快递上行量增长94.4%。镇村建设特色彰显。完成14个镇总规编制,实施新型小城镇“九个一”工程,并且成立了一批特色小镇,花卉种植等产品销量可观。

2、江苏赣榆农村电子商务建设模式分析

2.1 强势发展具有特色的农村电商

许多内陆城市出于增加就业和脱贫攻坚的考虑,其农村电商的发展多少缺乏一定优势。赣榆区地处黄海海岸,海陆交通便利,经济基础在全国范围内较好,因而有其特有的道路。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多次视察、调研相关乡镇微企,以优势产业为突破点,紧抓人才、物流和发展环境等方面,在全市率先创建农业综合信息平台,集合了三农资讯发布、农业物联网、农产品质量责任追溯等七大功能,取得了惊人的成绩:比如以沙河和班庄为种植基地,果蔬品相较好的雅仕农场,其产品成为南京青奥会制定蔬菜供应商;以泥鳅为特色的墩尚镇,建设有国家级出口典型示范区——墩尚泥鳅产业园,海前村成为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全村网上销售额2017年达到2.3亿元,此外还有柘汪镇“柘里拼拼”电商平台、金山镇电商中心、厉庄镇海泰尔防护用品公司、宋庄镇电子商务孵化中心等建设品牌。

除了发挥好各乡镇的优势外,在政府支持下区里还建立了统一的电商平台,2018年年底,赣榆电商产品直供店在城区核心地带正式运营,实现线上线下齐开花,在保持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下同时保持实体经济活力。截至2019年1月,赣榆区登记在册的电商企业有1651家,年度交易额超过30亿元人民币,有9家电商企业年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24家超过1000万元,61家超过500万元,223家交易额在100万元以上。销售渠道覆盖国内一线知名平台,如淘宝、京东、天猫、拼多多等,并且充分利用快手、抖音等自媒体平台进行推广。与此同时,全区积极配合电商企业建设特色街、示范园区,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的服务体系,现已建成墩尚镇年年有鱼电商街、赣马镇电商一条街、城头镇电商一条街。

2.2 贛榆农村电子商务的SWOT-PEST分析

SWOT分析又称为态势剖析法,是在环境分析与预测的基础上,从组织内部的角度分析,对组织或单位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挑战(threat)四种因素进行评估,PEST模型分析法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即对Political(政治的)、Economical(经济的)、Social(社会的)、 Technological(技术的)四类宏观因素进行分析。SWOT-PEST模型即将两种分析法结合起来进行系统分析,它将两个模型中的四种因素分别进行对应组合,然后评价这些因素对组织制定以及实施战略目标的影响,如表1所示。

3、赣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症结所在

3.1 电商专业人才缺乏

首先以2019年赣榆高考情况为例,分析全区的大学入学情况。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2019年赣榆区高考本一线及以上为1735人,全区参加高考约2万人,本一率为8.68%。在这一千七百人中学习经济管理相关专业的不足三分之一,而这些毕业生基本都留在长三角地区,几乎没有人返回家乡农村支援电子商务建设。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互联网战略思维和懂得经济管理专业知识的人才成为农村电商的发展瓶颈。从业者大多是农民或是在外务工返乡的人员,对互联网的运用不是很了解,缺乏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之赣榆区缺乏鼓励吸引大学生回乡就业的政策和号召,尽管有电商平台和企业,也会由于技术和理念的落后导致发展滞缓。

3.2 规范化生产有待加强

农林牧渔产品普遍在生产规范化标准化方面存在不足,消费者没有一个标准去评判,因而会影响消费者特别是外地不熟悉情况的消费者,影响产品印象。赣榆区特产海产品、泥鳅以及煎饼,都是属于易腐易坏产品,鲜活产品的保险冷冻包装都要按照标准严格执行。从事这些产品销售的渔民缺乏规范意识,没有树立大品牌的追求,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3.3 大品牌建设期望和宣传力度不强

以海产品为例,海头镇大量产出海产品,但多数渔户是与线下大小餐饮店签订供货协议,即海产品上岸后直接由大小餐饮店接货领走,这种情况是大多数。渔民仅仅是为了快速出货,这些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从业者没有建立起大品牌的长远打算。而且当地的特色产品基本信息,许多信息连本地人都缺乏足够的认知,因为从业者对特色产品的宣传力度过小,很少在一些权威媒体或是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自媒体上宣传,因此知名度有限,以致近两年农村电商发展出现滞缓的趋势。

3.4 互联网技术应用充分度不高

赣榆区为农村电商建立了平台和网站,但是特色没有很好突出,农民知识水平也有限也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设备和技术,信息技术作为农业经纪人的信息传达和收集作用发挥程度有限。

4、赣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建议

4.1 提高专业人才参与率

人才问题靠的是“开源”和“提质”,内部培养和外部吸引相结合,即一方面要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吸纳有知识有文化的城乡青年、村镇干部和大学生积极投身参与到农村电商发展中来,给返乡从事农村电商的人员给予住房、社会保障、家属就业和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待遇和补贴。另一方面,对现有从业者要成立专门的机构或协会,定期安排人员集中外出学习开拓视野,与国内电商巨头合作开发培训平台,设立一定的扶持资金,增强从业者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4.2 完善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

农业和渔业产品是赣榆农村电子商务销售的主要产品,比如生鲜海货、紫菜加工和特色果蔬,附带有花卉、种植和苗圃等其他行业产品。为了更好地打开网络销售之路,农特产品应当进行QS质量认证、地理标志认证和绿色认证,主管部门如农委、商务局、发改委、经信局、市场监管局和旅游局等应当主动对接农村电商从业者,协商制定标准化体系并且严格监督执行,将质量监督建立起常态化制度化体系,成立电商企业红黑榜,奖惩分明。

4.3 创新生产销售方式,实现个性宣传

特色的农村电商首先应该在本行政区内基本上实现人人知晓的效果,才能更好的向外推广,人民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本地人对当地特色电商产品的熟悉程度达到很高程度后会主动对外宣传推销,这一点不容忽视。许多县区的农村电商只注重对外营销,忽略了本地市场,这种做法应当得到改变。在本地可以开展许多活动,比如在中心商业区开展普及宣传,在乡镇举办相关文艺演出,政府部门可以带头在官方媒体上进行推广,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积极宣传,当地居民主动接受有关信息。以人民群众的力量开拓市场和销路。

其次是对外宣传,要主动依托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及快手、抖音等自媒体,对赣榆特色农村电商进行专项推广,逐步扩大知名度。当然在全力宣传的同时更要注意确保质量的可靠性。

4.4 强化培育优势品牌

大品牌和知名度将是增加交易额和推动农村电商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应当充分发挥赣榆区的自然优势,对有特色和优势的新鲜果蔬、苗圃花卉、墩尚泥鳅、海头生鲜、厉庄樱桃、夹谷山茶叶等产品壮大其品牌规模。建立起销售网络和质量追溯制度,确保农产品健康可靠,在区域内实现较高的知名度。

5、结论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赣榆区农村电子商务仍然有较长的路要走。这需要政府、企业、从业农民以及众多个人的共同努力。赣榆区有着良好的自然条件,应对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革创新,认真反思长处与不足,解决实际问题,变通发展模式,全力推动地区经济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努力使赣榆农村电商成为全国知名,江苏一流。

参考文献

[1]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2018年赣榆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lyg.gov.cn/zglygzfmhwz/tjgb/ content/fc913750-6d27-4ae9-bbc3-b2015523970d. html,2019-09-09.

[2]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赣榆:电商产业发展成效显著[EB/OL]. http://www.lyg.gov.cn/zglygzfmhwz/xqdt/content/0b37ac34-5784-4a56-82c5-bc4ecd24f065.htm, 2019-09-09.

[3] 陈耀龙.互联网+背景下桂阳县农村电商发展研究[J].电子商务, 2019(07):42-43.

[4] 魏延安.农村电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36-38.

[5] 何倩,杨加猛.生鲜产品网购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南京市消费者调查[J].电子商务,2018(12):24-26.

[6] 杨加猛,张智光.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共生模式研究[J].电子商务, 2014(02):15-16.

[7] 刘静娴,沈文星.农产品电商发展问题及模式改进對策[J].现代经济探讨,2016(07):38-41.

[8] 刘静娴,沈文星.共建共治视角下农村电商发展模式研究[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19):100-103.

[9] 童国平,李绍君,陈岩.基于案例分析的农村贫困地区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34):22-24.

作者简介:

王宇,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校生,研究方向:农林经济管理;

通讯作者:丁胜,博士,南京林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林业经济管理及政策。

猜你喜欢

PEST分析农村电子商务互联网+
基于PEST分析的中国农业众筹发展研究
重庆职业教育宏观环境的PEST分析
农村电子商务下电商企业物流运作模式思考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