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迅与新兴木刻对中国公共美术教育的启示

2020-08-17戴浩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0期

戴浩

摘 要:鲁迅是20世纪中国最有声望的文学家,他在美术上也有极高的修养,并且为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鲁迅的美术情结从少年开始萌发,他与中国传统绘画、木刻版画、漫画都有着不解之缘,他对木版画的独特见解促进了中国新兴版画的繁荣发展。文章将从鲁迅的美术情结讲起,阐述他与木刻版画之间的故事,并基于中国公共美术教育的现状,论述鲁迅与新兴木刻对中国公共美术教育的影响。

关键词:鲁迅与美术;新兴木刻;公共美术教育

鲁迅弃医从文,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散文和小说,在20世纪的中国文坛独领风骚,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在文学上的建树遮掩了他在美术学上的光芒,鲁迅一生都对美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少年时期便很关注绘画;在日本留学期间,他对美术的社会价值和功能有了新的认识;在中年时期,他花费了大量时间研究和推广石刻画、小说插画;在老年时期,他举办展览推动中国新兴木刻运动。鲁迅对美术的独特见解引领了中国新兴木刻的走向,为中国现代美術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

1 鲁迅的美术情结

鲁迅对美术的喜爱出自其天性对美学的向往。鲁迅在读私塾时,就很喜欢读带有插画的书。他偶然读到了带有大量生动有趣图画的《山海经》,从那时起,他便开始攒压岁钱去购买画谱。鲁迅在回忆自己童年的散文中多次提到了他对图画的喜爱,在《阿长与山海经》中,他写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字经,我给你买来了!”

成年之后,鲁迅开始大量收集古人画、现代木刻、日本浮世绘和欧洲现代美术作品等。他希望通过大量丰富的藏画来洞察世界,提升自己的艺术品位和审美能力,并将对艺术的解读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鲁迅对美术的热爱并不停留于搜集和欣赏,他还参与了美术的相关活动。他认为美术能够启迪人心,能够鼓舞人们在思想上觉醒,美术也是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因此,必须重视美术的编辑、出版和翻译,鲁迅参与编印了《近代木刻选集》《蕗谷虹儿画选》等美术作品选集。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对美术的见解受到外国美术的极大启发,回国后,他翻译了日本美术史论家坂垣鹰穗的作品《近代美术史潮论》,向中国读者介绍了欧洲近代美术发展的历程。在中年和晚年时期,鲁迅举办了很多美术展览会,并发表了很多颇有见解的美术评论。

2 鲁迅与新兴木刻

2.1 新兴木刻版画的历史

木刻版画起源于汉朝,明清时期是版画发展的最高峰,当时许多文人、书商和民间艺人都纷纷加入研究版画技艺的行业中,他们把生活中的趣事、自然界的景象和光怪陆离的传说故事,一刀一刀地刻印在木刻版画中,让人们知道了更多的艺术传承,让普通人的生活又多了一丝乐趣。

2.2 鲁迅推动了中国现代木刻版画的创新发展

鲁迅一生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去扶持木刻版画的发展。彼时中国青年对木刻的了解只停留于表面,鲁迅邀请日本画家内山嘉吉为中国青年开展木刻艺术的讲座,并亲自担任现场翻译,为感兴趣的青年解答疑惑。木刻版画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可以作为启发国民艺术萌芽的载体。

鲁迅对木刻版画情有独钟是因为他创作的文学作品与木刻版画的角度极为相似,都以黑色和白色作为强烈对比色。鲁迅很多书刊的封面都由自己设计,封面多以黑白色的版画体现。黑色与白色的强烈对比,带给人一种肃穆、清冷、严峻的视觉体验,暗示中国动荡时期渺小人物动乱的一生。鲁迅为推广木刻版画,编辑了《新俄画选》《梅斐尔德木刻〈士敏土之图〉》,这些书成为当时喜爱木刻版画青年的宝贵精神食粮,引导着他们奋发图强。

鲁迅发起新兴木刻版画运动,源于他自身对木刻版画的喜爱和革命性动机。新兴木刻版画承载着思想启蒙运动的理念,走向了大众,将进步的思想和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他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意识到推行新文化不仅要推行文学的革新,还要重视艺术对人心的启示作用。鲁迅既主张传承中国传统版画中的精华,也提倡多引用西方版画的优秀艺术内涵和创作方式。鲁迅眼中的木刻版画是有生命的,它具有创造性和革命性,是人民推翻封建统治的有力武器。许多创作者受鲁迅的影响,从社会生活中截取素材,创作出一些经典的木刻版画作品。如《不让敌人抢走粮食》生动地描绘了底层百姓与剥削阶级斗争的场面。

3 鲁迅与新兴木刻对中国公共美术教育的影响

中国的美术教育自“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教育制度几经更迭。当前,许多美术教育工作者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即不做选择地接受西方艺术思想,普遍缺乏对艺术的思考。高校教育者面对不断扩招的学生,产生了巨大的教学压力,教学质量受到威胁。选修美术公共选修课的学生也陷入了低效率课堂的困境,学习过程中缺乏主观审美能力和创造力。鲁迅自日本留学归来后,长期投身教育活动,美术教育是他人生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鲁迅完成国民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鲁迅推广的新兴木刻为中国美学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更给中国公共美术教育带来了很多启示。

3.1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吴冠中先生曾经说过:“中国现在文盲不多了,但有很多美盲。”鲁迅先生说过:“中国的版画也有过体面的历史。”但自明代以来,传统版画就变得很柔弱、没有力量了,画面太精致,变成文人雅士手中的玩物,变成了小众艺术。他认为审美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艺术传播美的功能是相对的,要真正地让艺术普度大众,就需要借助迎合时代发展的新兴木刻去感染大众。同样的,当代公共艺术教育也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结合具有新时代社会特征的艺术形态,与时俱进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3.2 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

木刻版画在高校的公共美术教育中有着特殊的地位,通过介绍木刻版画的制作过程,能够在不知不觉间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不同地域的木刻版画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都体现着各地的风土人情,在木刻版画的公共课上,学生能够通过版画作品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了解各地的自然风景和文化特色。

鲁迅曾多次与木刻爱好者互通书信,了解青年爱好者对木刻的热爱与实践,他曾不止一次地在演讲中强调:“画家不能只会临摹别人的作品,还要学会观察生活中事物;画家必须具备造型、构图、色彩等基本功,提升绘画技巧。”鲁迅一直非常重视美术创作的题材,他曾在与青年人的通信中提道:“不能局限于山水畫、花鸟画,要格外关注社会的表现,用画作展现时代精神。”

3.3 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与创新精神

在木刻版画的公共课中,学生能够积累一定的艺术洞察力。鲁迅认为不论是文学作品的创作,还是美术作品的创作,都离不开作者长期积累的生活经验,只有阅历丰富的人才能创作出抵达人心深处的作品。“纸上得来终觉浅”,创作者不能仅仅依赖从书籍中获取艺术创作灵感,还应该用敏锐的洞察力去感受生活点滴。要想把生活中的见闻或感悟转化成一幅木刻版画,还应具备跨学科的能力,精通历史、政治、文学等方面的知识。

鲁迅在推广新兴木刻版画的过程中,一直强调创造性,他认为“有出息的艺术家,不仅应当是艺术遗产的继承者,而且这也应当是新艺术创作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学生在学习美术时能够学习艺术新思想,也能够在艺术新思潮中获得创新思想的启迪。

4 结语

鲁迅对我国美术事业的推动作用丝毫不逊色于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他推动了新兴木刻版画的发展,成为我国现代美术的重要奠基人。鲁迅对木刻版画和美术的兴趣自少年时起,受留学日本的影响,他的美术造诣颇有提升,回国投身革命活动的鲁迅积极参与了我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为推动新兴木刻版画的发展,他编辑多部画集,翻译国外画家的艺术著作,在多地举办画展,更是与热爱木刻的青年互通信件,讨论关于木刻的创作。鲁迅推动了美术事业的发展,不仅为新文化运动做出了突出贡献,更影响了我国美术教育事业。受鲁迅对美术和艺术独特见解的影响,我国公共美术教育看重审美及创造,强调艺术普度大众,倡导当代大学生要培养自己全面的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张乐.德国表现主义版画与鲁迅新兴木刻版画对比研究[J].美与时代(中),2019(10):113-114.

[2]陈沁杰.叙事与启蒙[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9.

[3]陈腾.鲁迅的美术思想及其对当代美术教育的启示[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6.

[4]和新辉.鲁迅美术思想在初中美术课上的渗透[J].美与时代(中),2018(5):114-115.

[5]卢贇.鲁迅对西方现代木刻在中国的传播与推广[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