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化背景下古建筑改造的历史记忆与文化怀旧分析

2020-08-17武明星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0期

武明星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对我国现存的古建筑进行保护和改造已经成为一项重点工作。尤其是在对城市历史建筑街区改造时,既要符合新时代城市化发展的需求,又要最大限度保留历史建筑的历史韵味和文化底蕴。因此,在城市化背景下进行古建筑改造,必须要正确认识古建筑本身所蕴含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以便在为城市发展增添新型古建景观时,不破坏传统的建筑肌理,保存古建筑在城市发展中的个性化特点。

关键词:城市化背景;古建筑改造;历史记忆;文化怀旧

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进步,城市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气息和古建筑记忆越来越少,这催发了当代文物古建筑保护改造工程的发展,规划设计人员通过对城市中现存古建筑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在完成古建筑改造后,最大限度保护古建筑的历史记忆,从而让城市在现代化发展中依旧保留传统地域文化色彩,为现代化城市增添历史文化底蕴。

1 作为城市美学景观的古建筑改造更新

在当下的古建筑改造中,通常是在资本利益的驱动下,将古建筑改造成城市标志性建筑并作为商业用途进行建筑开发。这种改造所营造的建筑文化意义要远超过其本身所具有的建筑功能,代表着城市的传统文化内涵,既是对城市景观的美化改造,同时也是通过这种改造后的古风古景来衬托城市的文化气息。这是城市古建筑改造发展的趋势,其所表现出的重点不再是建筑本身的职能性,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传承、政治诉求,不管是城市本地人,还是外地来旅游的群众,在面对这些改造后的古建筑景观时,都能产生对城市文化发展的认同感,都能从古建筑构造中认识到该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当今时代的城市美学景观构造中,设计师不仅通过对古建筑空间结构的改造,结合西方建筑规划公共空间的设计理念,对传统古建筑进行形式和功能性上的保留,而且从建筑规划机理、古建筑与周边环境、周边城市建筑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入手,使古建筑能完全融入现代化的城市建筑群中,成为点缀城市的一颗明珠。当然,在全球商业化的今天,城市发展大都需要为商业发展服务,这就需要设计师在对古建筑进行改造时充分发挥出古建筑的景观特点,将城市文化内涵贯彻在古建筑内,促进城市商业化的发展。因此,改造保护之后的城市古建筑大部分被作为新的消费形式和城市发展的亮点,并将怀旧历史文化进行保存和传承,用古建筑的历史记忆来打造现代化的文化怀旧景观建筑,以此来加深人们对历史的记忆和印象,从而在丰富城市文化底蕴的同时,吸引更多的群众目光,促进城市的现代化发展。

2古建筑改造中的地域性认同观点

如今,对城市古建筑的改造和保护,除了将城市古建筑应用于商业外,还保留了一部分古建筑的居住功能,将其改造成为更适合人们居住的建筑类型,这种对古建筑的改造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古建筑结构,但是也是对古建筑功能的继承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重现了城市发展的历史记忆,并将历史人文情景再次展现在人们眼前,使城市具备更有活力的传统文化内涵,对现代化城市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当然,也有不少学者认为,改造后的古建筑已经失去了城市文化意义,将古建筑与商业相结合,会使古建筑改造越来越缺乏历史韵味,最终彻底失去城市历史记忆。如上海石库门民居,随着古建筑与商业化的发展与融合,如今该处古建筑只是在表面保存了老上海的建筑形式,古建筑所蕴含的历史记忆与文化怀旧传承随着商业发展早已不复存在。由此可见,在对城市古建筑进行改造保护时,一定要控制好改造程度并预测出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大限度地将古建筑传统文化内涵在城市文化发展中传承下去。

在以往的古建筑改造中,大拆大建的城市开发模式一度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来源,然而一些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古建筑在被大规模拆除改建时,对人们情感所造成的影响更值得规划人员深思。因为这种大拆大建模式虽然在短期内提高了城市发展的公共利益,但是却极大地损害了城市的文化底蕴,丢失了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怀旧精神,这对城市文化的建设有不利影响。所以在城市化背景下进行古建筑改造,必须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将古建筑的改造和保护与城市历史记忆、文化怀旧相结合,从而避免城市集体记忆的消失,保护好城市历史街区的文脉。

3 城市化背景下古建筑改造存在的矛盾

在城市化背景下进行古建筑改造,有很多难点与矛盾之处,既需要让古建筑街区符合当今时代城市发展的需要,又要保护好古建筑的传统文化底蕴,同时还需要满足城市群体对古建筑改造的要求,最终还必须要符合政治特点,这无不给古建筑改造增添了很大的难题。可以说政府机构、商业资本与文化群体三者之间的博弈平衡造就了现代化的古建筑改造模式,即由文化精英群体与人民群众共同抵御住了政府发展与资本融入的压力,最终形成一种相对的平衡,对古建筑改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文化群体来说,古建筑具有很高的传统文化价值,其所蕴含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不容丢失,需要得到保护与传承。然而对于政府来说,对古建筑街区进行改造更新,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需求,是整合城市整体空间布局的基本要求,这种诉求在一定程度上要高于传统文化传承诉求。因此,规划师一定要把握好古建筑改造与保护的度,在城市肌理融合的基础上对古建筑的历史记忆进行保留,使其成为城市文化怀旧的一种有效补充。

古建筑所具有的地域性特点,能实际表现出各地城市间的差异性,在如今城市发展同质化倾向严重的时代,城市的地域感不断降低,文化辨识度也逐渐消失,城市特色越来越少。在这种背景下,对城市古建筑进行保护性改造,将古建筑的传统文化特色融入城市空间布局中,既是在提高城市整体文化氛围,又能为城市增添新的活力,使城市具有更高的辨识度,这种文化辨识是新时代古建筑改造必须要保留的内容,也是城市化发展中各城市急需的景观文化亮点。

4 城市古建筑的改造保护发展观

目前,我国还有许多城市的古建筑街区一直作为居民的生活居住地,而被政府忽视了其所具备的历史记忆与文化怀旧价值,使古建筑街区在整体发展上一直处于城市发展的落后水平,既不能增加城市的文化内涵,还拖了城市发展、城市文明建设的后腿。因此,对城市古建筑街区进行保护和改造刻不容缓。古建筑作为城市历史发展的见证物,在增强城市文化传承,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上有积极的意义。规划师需要依据不同城市的发展特点以及地域性特色文化,对传统古建筑进行保护性开发,采用商用开发、旅游保护等多种方法对城市古建筑群进行定位,在保护古建筑历史记忆和文化怀旧价值的基础上,明确改造后的古建筑职能,从而利用古建筑的特色景观和文化魅力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这是在城市化背景下,对古建筑进行可持续发展改造的最佳方法,是解决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千城一面”和城市同质化问题的有效手段,在保护城市多样化和个性化方面有积极意义。

5 结束语

总之,古建筑街区蕴含的历史记忆与文化怀舊价值,代表着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底蕴,是一种值得被保护并传承发展的文化精神内涵。尤其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间的个性化和地域特点逐渐被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所取代,古建筑作为城市地域文化的代表性建筑,能展示出城市的历史记忆、文化特色,对城市的个性化发展和城市的文化建设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宁夏银川市规划局.银川市历史建筑挂牌工作顺利举行 历史建筑保护迈出重要一步[J].城建档案,2018(1):8.

[2]李天太,楼舒.城市国际化背景下 杭州历史建筑的“新活法”[J].杭州,2018(6):44-45.

[3]杨宝华,傅燕芳.“治危拆违”背景下浙中乡村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活化[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6):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