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型团队模型联合线上孕妇学校课程在产科新入职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2020-08-17戴亚端陈秀琴林金凤林丽媛

护理学报 2020年13期
关键词:新入护士长产科

戴亚端,陈秀琴,林金凤,林丽媛

(泉州市第一医院 产科,福建 泉州362000)

《2016—2020 年我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重点加强新入职护士培训,建立“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护士培训方案,切实提高其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1]。 随着我国二胎政策放开后,产科工作量迅速增加,医院大量招收新入职护士。而新入职护士临床经验不足,导致供需矛盾日益突显。即使在集中培训后, 因工作繁重使其无法及时复习和深入研究所学内容,短期内胜任临床工作的难度较大[2]。 如何采用有效的培训方式, 提升新入职护士的培训质量,将直接影响护理队伍的质量[3]。 学习型团队模型是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为基础,强调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学习理念,自觉调整自身行为,使护士能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主动学习, 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及护理质量[4]。 研究表明[5],信息化技术为护士主动学习提供海量信息,微信是国内第一大移动社交平台,线上孕妇学校是微信平台中的一个产科公众号,内含280 个围生期保健课程,通俗易懂,在门诊孕妇掌握孕产知识的研究中已取得成效, 其课程设置适合新手学习[6-7]。 目前利用微信平台的教学,已涵盖护理管理、教育及带教等领域,可使护士及时高效获得知识,激发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掌握和记忆[8]。 本文旨在构建学习型团队模型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引入线上孕妇学校课程开展新入职护士培训并探讨其效果,为促进护理队伍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 年6 月—2018 年12 月福建省泉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产科A、B 2 区新入职护士42 名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应届毕业并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 (2)入职1 年内,且未接触过线上孕妇学校课程;(3)已完成医院岗前培训;(4)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整个管理过程。排除标准:培训期间外出学习或请假>10 d。其中A 区的新入职护士纳入对照组,B 区纳入观察组,每组各21 名。 2 组新入职护士的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水平、编制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1。

表1 2 组新入职护士一般资料比较

2 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新入职护士入科后,由通过本院护理部考核,且具有带教资格证书的临床带教老师实施一对一带教, 跟班学习并参加产科护理工作3 个月, 并按照护理部要求3 个月内完成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97 项培训清单。其中基础护理及护理制度相关内容79 项,例如:科室情况、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护理安全及应急预案等;产科专科知识18 项,包括围生期课程及产科常规操作,例如:产前产后护理、正常分娩、新生儿护理和预防接种、母乳喂养、催产素引产、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等护理常规及胎心监护、产后康复、听力筛查、新生儿沐浴、母乳喂养、会阴护理等操作流程。要求第1 个月完成科室相关知识的培训及掌握;第2 个月完成产科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的培训及掌握;第3 个月完成业务讲座1 次,护理查房1 次,理论及操作考试各1 次, 对照组按医院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要求学习产科专科知识,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不增加学习线上孕妇学校相关课程。培训方式采用自学、授课、示教、床边教学等;考核等级分为了解、熟悉、掌握3 个层次,未达到考核标准者需再次考核,直至全部通过再进行产科理论及操作考试,合格后方可独立参与产科护理工作。在平时工作中,护士长发现质控问题,及时给予口头提醒,帮助其提高。 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在A、B 2 个产科病房,不在同一楼层,由不同护士长、总带教及临床带教老师培训,从而规避组间沾染。

2.2 观察组 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构建学习型团队模型为指导, 引入线上孕妇学校课程的教学模式。 该模型采用李洪波等[4]构建的学习型护理团队的运行模型,包括诊断、计划、学习、固化、应用、反馈、支持系统7 个要素组成。 培训前,新入职护士需签订《孕产妇保密协议》,以杜绝泄露孕产妇信息。

2.2.1 创建学习型团队模型管理团队 由护士长1名、总带教1 名、具备带教资格证书的临床带教老师10 名组成。 研究者即护士长,承担本研究微信平台管理、 质量控制工作及理论操作考试命题及考核工作;总带教承担督促线上孕妇学校课程的学习、操作视频的拍摄及上传、理论操作考试命题、考核及问卷发放收集工作; 产科临床带教老师则承担教学指导工作。

2.2.2 诊断 护士长通过入科访谈, 了解新入职护士的个人情况,例如学习简历、个人专长等,查阅医院岗前培训成绩,掌握新入职护士的业务水平,从而根据其个人特点因材施教。 比如岗前培训理论成绩不理想者,在今后培训中注重理论知识的授课;操作成绩不理想者则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从而达到有针对性地教学。

2.2.3 计划 总带教根据培训要求,安排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包括完成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97 项培训内容、线上孕妇学校280 个课程等。要求第1 个月完成科室相关知识的培训及掌握; 第2 个月完成产科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的培训及掌握; 第3 个月完成业务讲座1 次,护理查房1 次,理论及操作考试各1 次,其中线上孕妇学校课程的学习,要求1.5 个月内完成。

2.2.4 学习 (1)搭建线上孕妇学校课程平台:培训前护士长向半米公司申请且注册线上孕妇学校公众号,并命名为“泉州市第一医院N7 区产科”,获取二维码并无偿使用;同时建立科室微信群,护士长负责管理及维护。新护士入科第1 天,护士长向其介绍本研究的内容及意义,获得知情同意后,指导新入职护士加入科室微信群,并关注线上孕妇学校公众号,掌握课程学习的方法。 (2)捆绑式教学:新入职护士进入微信群后,护士长介绍群规及临床带教老师,实施一对一带教。 新入职护士定期找自己的带教老师考核培训内容, 带教老师每周日将本周带教情况传至微信群;未按规定时间上传者,总带教给予督促。 临床带教老师按照护理部统一的带教要求及本人具体的带教情况, 在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手册上如实记录。 护士长每月对临床带教老师的带教情况及新入职护士线上学习打卡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评选出“最佳带教老师”及“优秀学员”,给予奖励。 (3)上传交班本:科室责任护士每天下午将当天孕产妇情况,例如诊断、护理注意事项及特殊情况写在交班本,夜班护士审核后拍照上传至微信群。 护士长根据交班本,选择重点病例在微信群内进行讨论,采用抢红包的形式,由红包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发言,最后指定一个病例安排1 名新入职护士就该病例查找文献、制作PPT、组织早会学习,从而加深新入职护士对该类病例的印象,每名新入职护士均有同等参与机会。(4)经验交流:通过微信群,护士长提出日常工作中的共性问题,达到人人知晓,彼此共勉;并发布院内通知,将当天工作情况进行小结并上传,周末发送下周的培训安排;科内若有特殊事件或安全隐患,第一时间发送微信群,引起全体护士重视,针对工作中的问题征求大家的意见。 新入职护士在工作中存在疑问可随时通过微信群寻求帮助,获得解答。

2.2.5 固化 总带教将线上孕妇学校280 集围生期课程有计划地安排新入职护士学习, 每天学习6 个课程并打卡,1 个课程5 min,每天学习30 min。同时将产科常规操作,例如胎心监护、产后康复、听力筛查、新生儿沐浴、母乳喂养、会阴护理等操作流程拍摄成短视频,或制作标准化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OP)上传至微信群,供新入职护士学习。 并制定本科室今后新入职护士入科培训的制度,形成制度化管理。

2.2.6 应用 护士长不定期在微信群内发布孕妇先产、子疒间抽搐、新生儿窒息等突发情境的病例,并指定1 名新入职护士就该情境模拟应急演练式地回答,其他护士给予补充,最后由该新入职护士根据本次模拟应急演练的情况进行总结并上传至微信群,帮助大家再次巩固学习。要求每个新护士必须参与,整个培训期间共进行21 次,每人均有1 次机会。 临床带教老师可通过新入职护士在模拟演练中的表现,在工作中针对该护士的薄弱环节,反复提问,直至掌握,帮助其提高业务水平及操作技能。

2.2.7 反馈 新入职护士是护理质控检查的重点关注人群。护士长每周末将本周督查护理质控项目,例如:病区护理管理与安全质量、优质护理、分级护理、急救药械、医院感染控制、住院病历护理文书、住院患者身份识别等存在的问题, 采用不记名方式上传至微信群, 帮助其了解质控标准及科室常见的质控问题,做到重点人群、重点培训,从而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2.2.8 支持系统 (1)塑造学习型护理团队的科室文化氛围:设置文化墙,将本科室业务学习、应急演练的照片上墙,激发主动学习的热情;(2)护士长通过微信群中临床带教老师的反馈, 了解带教情况及线上孕妇学校公众号后台记录的新入职护士的线上学习情况,每月评选“最佳带教老师”、“优秀学员”,为临床带教老师及新入职护士树立学习的标杆;(3)管理制度:将护理行为能力作为考核指标,纳入科室奖金绩效,帮助新入职护士胜任岗位,提高工作积极性。

2.3 评价指标

2.3.1 护理行为六维度量表(Six-Dimension Scale of Nursing Performance,6-D 量表)由Schwirian[9]于1978年编制,用于临床护士的能力测评。 中文版由刘国云等[10]2012 年翻译,用于评估我国文化背景下的临床护士的护理行为能力,Cronbach α 系数为0.959。该量表包括领导能力(5 个条目)、危重症监护(7 个条目)、教学与合作(11 个条目)、计划与评估(7 个条目)、人际沟通(12 个条目)、专业发展(10 个条目),共6 个维度52 个条目。 该量表采用Likert 4 级评分法计分,前42 个条目从“不是很好”~“非常好”分别赋值1~4 分, 后10 个条目从 “很少或从来没有”~“持续有”分别赋值1~4 分。计算各维度得分,分值越高,说明该维度的能力越强。

2.3.2 产科知识理论及技能操作考试 理论考试由A、B 2 区护士长和总带教共同命题, 并存入问卷星题库, 新入职护士扫描二维码进入考试系统闭卷考试,系统随机出题;题型主要是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等客观题, 作答时间为45 min。 满分100 分,80~100 分为优秀,60~79 分为合格,<60 分为不合格。 操作考核共4 项操作, 新入职护士随机抽取1项,满分100 分,评价标准同理论考核。

2.3.3 明尼苏达满意度量表 (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MSQ) 由Weiss 等[11]于1967 年编制,用于测量企业员工对工作整体的满意度。 中文版由杜方冬等[12]于2011 年翻译,用于评估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系统的工作人员,Cronbach α 系数为0.844。 该问卷包括内在满意(6 个条目)、外在满意(8 个条目)和一般满意(6 个条目),共3 个维度20 个条目。 均采用Likert 5 级评分,从非常不满意~非常满意分别赋值1~5 分。计算各维度得分,得分越高表示该维度满意度越高。

2.4 资料收集及质量控制方法 调查问卷由A、B 2 区总带教向新入职护士入科第1 天和培训3 个月末发放,调查前,采用统一指导语向新入职护士解释研究目的、意义及问卷填写方法,获得知情同意,问卷当场发放,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84 份,回收有效问卷84 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理论、操作考核于2 组新入职护士入科第1 天和培训3 个月末分别进行。理论考试由系统随机抽题、打分;操作考试由A、B 2 区护士长和总带教4 人参与监考评分, 依照医院护理部制定的考核标准打分, 去除最高分及最低分后,取其平均分,保证公平公正。

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录入及分析数据。 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 描述,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 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P25,P75)描述;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培训前、培训3 个月末2 组新入职护士护理能力各维度得分的比较 培训前,2 组新入职护士护理能力6 个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3 个月末, 观察组护理能力6 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培训前、培训3 个月末2 组新入职护士护理能力6 个维度得分的比较(±S,分)

表2 培训前、培训3 个月末2 组新入职护士护理能力6 个维度得分的比较(±S,分)

培训前 培训3 个月末对照组(n=21) 观察组(n=21) 对照组(n=21) 观察组(n=21)领导能力 7.76±1.37 7.81±1.57 0.105 0.917 9.67±2.46 13.10±2.23 4.732 <0.001危重症监护 11.05±2.62 10.76±1.89 0.405 0.687 14.00±3.48 16.05±2.60 2.161 0.037教学与合作 17.14±3.60 16.90±3.13 0.229 0.820 20.67±4.05 27.10±3.86 5.264 <0.001计划与评估 11.14±3.02 11.00±2.37 0.171 0.865 13.24±3.11 17.67±3.41 4.395 <0.001人际沟通 18.67±3.43 18.95±3.63 0.262 0.794 23.67±4.12 32.67±8.34 4.433 <0.001专业发展 15.90±3.13 15.10±2.61 0.911 0.368 20.33±4.19 25.14±2.92 4.317 <0.001项目 t P t P

3.2 培训前、培训3 个月末2 组新入职护士产科知识及操作技能得分的比较 培训前,2 组新入职护士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得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3 个月末,观察组在培训后的理论和操作的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培训前、培训3 个月末2 组新入职护士培训前后产科知识及操作技能掌握情况比较(±S,分)

表3 培训前、培训3 个月末2 组新入职护士培训前后产科知识及操作技能掌握情况比较(±S,分)

培训前 培训后对照组(n=21) 观察组(n=21) 对照组(n=21) 观察组(n=21)理论考试 65.95±6.14 64.52±4.13 0.884 0.382 86.95±5.24 91.19±2.71 3.292 0.002操作考试 65.95±4.81 64.33±4.42 1.136 0.263 85.90±5.99 91.52±3.46 3.722 0.001项目t P t P

3.3 培训前、培训3 个月末2 组新入职护士工作满意度的比较 培训前,2 组新入职护士内在满意、外在满意和一般满意得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3 个月末,观察组工作满意度3 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培训前、培训3 个月末2 组新入职护士工作满意度3 个维度得分的比较(±S,分)

表4 培训前、培训3 个月末2 组新入职护士工作满意度3 个维度得分的比较(±S,分)

培训前 培训后对照组(n=21) 观察组(n=21) 对照组(n=21) 观察组(n=21)内在满意 22.52±6.04 21.38±4.82 0.678 0.502 24.38±5.31 32.90±5.27 5.218 <0.001外在满意 14.81±3.89 14.19±3.49 0.543 0.590 16.52±4.39 22.71±3.38 5.122 <0.001一般满意 37.33±9.57 35.57±7.61 0.660 0.513 40.90±9.25 55.62±7.40 5.694 <0.001项目t P t P

4 讨论

4.1 以学习型团队模型联合线上孕妇学校课程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新入职护士的护理行为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产科新入职护士在培训后的领导能力、危重症监护、教学与合作、计划与评估、人际沟通及专业发展6 个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可能得益于以学习型团队模型为指导的教学模式,让新入职护士全程参与,并潜移默化感知护理领导能力, 经指定新入职护士针对交班本重点病例组织早会学习,激发新入职护士的知识、技能、态度等护理领导能力[13],培养了教学能力;不定期开展以新入职护士为主体, 围绕产科孕产妇突发状况情境模拟演练, 临床带教老师针对新入职护士的薄弱环节反复刺激直至掌握, 不仅锻炼了新入职护士处理危重症监护能力,还强化计划与评估思维。本研究新入职护士的人口学特征资料均相当, 由护士长、总带教、临床带教老师三级督导完成97 项培训清单的捆绑式教学,针对重点病例的群内讨论,由其他护士对新入职护士模拟演练补充的经验分享,充分运用以专业发展为导向的同伴教育, 为新入职护士的培训创造了重要的支持网络, 提高了人际沟通、合作及专业发展能力[14]。 说明该教学模式对提高新入职护士的护理行为能力具有较好的效果。

4.2 以学习型团队模型联合线上孕妇学校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新入职护士的产科理论知识成绩和操作技能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在培训后的理论及操作考试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与江敏等[15]的研究结果一致。 观察组在以学习型团队模型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基础上借助线上孕妇学校课程的带教管理,该课程是微信平台的一个公众号,微信学习是一种相对放松且容易为新入职护士接受的培训方式[16]。 传统的教学方法让新入职护士再次重温学校授课的产科理论及操作知识, 显得枯燥无味,且重复学习,护士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而线上孕妇学校课程涵盖从备孕期到产褥期等不同阶段的孕产期相关知识及技能操作演示, 内容由北京协和医院把关,保证科学性,课程为动画片,形象生动且通俗易懂,适合新入职护士学习,帮助其尽快掌握产科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 课程时间短, 容易集中注意力,并可反复播放,新入职护士利用下班后碎片化时间学习,可提高学习积极性;课程后设置测试题,帮助其巩固、强化学习内容。总带教将产科常见操作技能拍摄成视频或SOP,并在微信群上传。 视频、课件及聊天记录可根据新入职护士需要进行滚动式无限循环播放, 不断鼓励新入职护士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反复学习以提高自身操作技能,且形成今后本科室新入职护士培训的制度化管理, 有助于提高科室带教护士的重视程度, 因此也有利于新入职护士的学习。

4.3 以学习型团队模型联合线上孕妇学校课程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新入职护士的工作满意度 内在满意度指新入职护士对工作内容相关因素的满意度;外在满意度指与工作内容本身无关因素,例如晋升、报酬、奖励、医院政策实施方式及领导方式等满意度; 一般满意度指内在满意度和外在满意度总体的满意度[1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培训后的内在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可能为该教学模式借助线上孕妇学校课程进行管理, 能够提高新入职护士的护理行为能力、 促进产科知识及操作技能的掌握,从而提高内在满意度。 此外,通过塑造学习型的科室氛围,并将护理行为能力及临床带教、线上课程的学习情况作为奖金绩效考核指标, 可促使新入职护士获得较好的护理行为能力及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促其尽快融入科室,找到职业归属感和工作自信,进而提高外在满意度[18]。 观察组在培训后的一般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可能为护理管理者采用民主型的领导方式管理新入职护士,及时分享科室及医院的最新信息,鼓励护士积极参与讨论,营造和谐、积极的同伴教育氛围,此种领导方式更能获得新入职护士的认可。

5 本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本研究仅在一所医院完成, 且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样本量不足,可能一定程度上影响研究结果的代表性,今后将增加样本量,争取多个医院或多个科室等多中心合作,采用随机试验方法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新入护士长产科
新入职护士工作价值观、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与心理弹性研究
基于信息化平台的积分制管理对提高护士长执行力的实践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探讨产科护理中常见风险与预防和处理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联合翻转课堂在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等 你
一张字条:“我不抢救”
新入园幼儿适应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结对名师 搭建平台 形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