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测站标准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2020-08-17唐金武
唐金武
(阿克苏水文勘测局,新疆 阿克苏 843000)
2019 年6 月,阿克苏水文勘测局针对辖区内水文测站标准化建设管理工作,专门成立了管理领导小组,对辖区内的水文测站展开实地调研,并将所有水文测站都纳入标准化建设管理的范围之内,结合各水文测站的实际情况,制定对应的标准化建设管理方案,拟定分年度实施计划,希望能够有效促进水文测站标准化建设管理。
1 阿克苏水文勘测局水文测站管理现状
1.1 阿克苏水文勘测局概况
阿克苏水文勘测局当前共有18 个国家基本水文测站,新建中小河流水文站5 个、水位站14 个、雨量站14 个,计划纳入新建的水文测站有2 个:西大桥、拜城站。近年来由于塔河站网、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等项目的实施,各类水文测站新增数量较多,但在标准化建设管理上却未得到落实,使得许多水文测站在管理维护上显得不足。因此,当前应充分认识到水文测站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严格依照相关规范和法规,对各水文测站进行分类分级管理,以充分发挥各水文测站的作用。
1.2 水文测站管理模式
随着阿克苏水文勘测局推广和落实分类分级管理体制,在针对水文测站的管理工作上形成较为多样化的管理模式。其主要包括以下四种:①驻测模式。所谓水文测站驻测模式,主要指的是安排专门的人员常住水文测站(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并由这些人员观测和记录水位信息、降水量信息等,及时发现和处理水文测站运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异常状况。阿克苏水文勘测局通过水文测站驻测模式收集到较多可靠水文信息,对区域经济发展建设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1]。②巡测模式。水文测站巡测主要指的是观测人员通过巡回流动的方式观测各观测站点的水文信息,当前阿克苏水文勘测局巡测管理模式应用主要集中在个别较小的雨量站和水位站上面,以降低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同时保证准确获取需要的水文要素信息。③间测模式。水文测站间测模式指的是当水文测站内拥有10 年以上的水文信息资料,且通过这些信息资料证明该测站水位流量关系相对稳定,那么在进行观测时可针对其中某要素(如:流量、水位等)停测一段时间,只依据与之相关的水文信息进行推算。④无人值守、有人看管模式。无人值守、有人看管模式主要指的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水文测站进行监管,通过通讯手段及时获取观测到的水文信息,这种监测模式不再需要安排专门人员值守,且获取水文信息具有较高的实时性,同时也是当前阿克苏水文勘测局积极推广应用的管理模式[2]。
1.3 存在的问题
从阿克苏水文测站建设现状来看,其主要表现出站多、面广、线长等特点,也因此使得阿克苏水文测站在运行的过程中表现出较多的问题,规程制度不完善、运行管理不规范、站容站貌不美观、自动化程度不高、信息化水平落后等较多的问题,影响到阿克苏水文测站水文信息监测的有效性。基于此,阿克苏水文测站在后期标准化建设中,应以解决这些问题作为建设方向和目标。
2 水文测站标准化建设策略
2.1 科学划分巡测线路
在进行巡测线路划分时应遵循便于巡测的原则。充分考虑自然地理条件、河流水系水文特征、站网分布等因素,确保水文巡测在技术上和时空分布的可行性。从具体来看:渭干河流域巡测区至辖区各巡测站的车程最远110 km,最近23 km;行车1 h~2 h 到达,主要公路省道S307 线与各乡镇平行连接横穿东西交通体系畅通无阻。因此,在巡测线路规划上可基于需要建立两种循环线路:
(1)大循环线路:拜城—破城子—卡木鲁克—卡拉苏—托克逊—黑孜—黑孜水库—拜城;在1 月~5 月、9 月~12 月水沙情变化平稳时采用;除卡木鲁克、兰干逐步采取全年巡测外其它站5 月~8 月主要由驻站人员完成测验工作,部分时段水沙情虽变化较大但与驻站人员共同不失抢测洪水要素时机采用,测站可留守少量人员轮流驻测(基于次第式巡测各站点洪峰、沙峰出现的有先后顺序)。
(2)小循环线路:构建两条循环线路:拜城—破城子—卡木鲁克—卡拉苏—拜城;拜城—托克逊—黑孜—黑孜水库—拜城。在水沙情变化急剧又要抢测洪峰,能在最短的时间赶到监测[3]。巡测区站网分布及主要交通路线见图1。
图1 巡测区站网分布及主要交通路线
2.2 规范管理制度,落实岗位责任
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是顺利实现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在管理制度建设中,应由阿克苏水文勘测局统一编制,对操作规程、规章制度、应急措施、专业技术资料图表等进行规范,如:专业技术资料图表应包括大断面图、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图、水文特征值汇总表等;应急措施应包括水文测报应急方案、水雨情分析预警方案、水质监测应急调查预案、事故处置方案等。此外,为促进管理制度落实,督促工作人员严格执行,还需科学划分岗位类型,且需明确岗位责任,确保责任到人,避免问题相互推诿的情况发生[4]。
例如:选择西大桥水文站试行,组织编写《阿克苏水文勘测局测站管理制度汇编(试行)》《阿克苏水文勘测局测站运行管理手册(试行)》等文件,其中应包括测站岗位职责、设施设备检查维护、站容站貌、水文测站组织管理等内容,然后将编制完成的制度和管理模式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检验管理制度、管理手册的有效性,具有针对性的做出改进完善。通过西大桥水文站试点运行,逐步推广到全勘测局,进而达到标准化建设的目的。同时在巡测机构设置上,可与渭干河中心管理站进行联合,构建联合组织机构见图2。
图2 巡测机构设置
2.3 完善辖区设施建设工作,制定检查维护规程
在开展水文测站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以保证各类基础设施、设备的完整性。如:应当依照标准化建设规范,针对水文测站建设降水量观测场、水位台、缆道房、水准点、比降断面等基础设施,同时在仪器设备上应尽量实现自动化、信息化,如:保证水准仪、GPS、RTK、ADCP、电波流速仪、通信网络等齐备,在基础设施设备上实现标准化建设[5]。
在水文测站日常运行过程中,首先应规范各类水文设施的操作应用规程,以便降低水文设施、设备的故障率;其次,应当针对各类水文设施、设备制定检查维护计划,定期对相应水文设施、设备进行保养维护,提升其运行质量;再次,在运行过程中如果发现设施设备异常,应及时通知技术人员对之进行处理,并以书面形式登记备案。通过不断强化设施设备的检查维护,能够有效降低设施设备的运行故障发生率,从而让水文测站得以高效化运转。
2.4 加强水文测站现代化、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现阶段水文测站标准化建设必不可少的环节。为此,阿克苏水文勘测局应加大各水文测站的信息化建设力度,提升各个环节的信息化水平。例如:在西大桥水文站的建设中,可积极开发“阿克苏水文信息化管理平台”,对西大桥站6 处自计水位遥测平台进行改造,安装雷达水文计,实现水文测站水情信息的实时监测,提升西大桥站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同时建立人工、遥测、卫星、手机APP 等多种水雨情报汛传输通道,构建自治区、市、县水情会商系统和水雨情监视预警系统,实现数据、情报、决策等实时共享[6]。
此外,在水文测站标准化建设中,还应注意加强水文测站站容、站貌管理。如:对原本较为陈旧、破损、落后的驻测站房做出整改,科学划分驻测站房的办公、生产、生活区域,同时保证水文测站内的环境卫生,提升水文测站的整体形象。
3 结语
综上所述,水文测站标准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当前阿克苏水文勘测局在标准化建设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都只是阶段性的,实现区域内整体标准化建设还有着较大的差距。因此,阿克苏水文勘测局在后期水文测站管理中,还应当积极抓住水文测站标准化建设这一契机,优化和完善自身的管理制度、管理模式,加强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努力提升水文测站整体形象面貌,以此才能确保各水文测站高效化运行,为区域经济发展建设提供良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