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接受血液透析后的老年患者进行远红外线治疗的效果

2020-08-17伍素仪杨兰换杨爱玉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12期
关键词:热疗血流量内瘘

伍素仪,杨兰换,杨爱玉

(广东省台山市人民医院1. 护理部2. 血液净化中心,广东 台山 529200)

目前,临床上为接受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常留置动静脉内瘘[1-2]。但由于老年患者血管的弹性及修复能力较差,对其动静脉内瘘实施常规的包扎不能有效保护其动静脉内瘘,且易导致其发生各种并发症[3-4]。有研究资料显示,对接受血液透析后的老年患者进行远红外线治疗的效果很好,可促进其血管的修复,延长其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为了进一步探究对接受血液透析后的老年患者进行远红外线治疗的效果,笔者对在台山市人民医院接受血液透析的78例老年患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6 年10 月至2018 年10 月期间在台山市人民医院接受血液透析的78 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1)连续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时间>1年。2)留置了动静脉内瘘。3)其本人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为:1)合并有精神障碍及沟通障碍。2)合并有严重的并发症。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参照组和热疗组。在参照组患者中,有男21 例,女18 例;其平均年龄为(73.42±5.13)岁;其留置动静脉内瘘的平均时间为(18.74±2.56)个月。在热疗组患者中,有男23 例,女16 例;其平均年龄为(72.67±6.31)岁;其留置动静脉内瘘的平均时间为(19.65±2.68)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台山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后,对参照组患者的动静脉内瘘进行常规包扎,对热疗组患者进行远红外线治疗。热疗组患者接受治疗的具体方法为:将红外线治疗仪放在患者接受穿刺部位的一侧或斜上方,将照射的距离控制在30 ~50 cm,将照射的温度控制在<40℃,治疗的时间为30 ~40 min,每周治疗2 ~3 次。在治疗期间,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热疗相关知识的宣教,嘱其不能擅自调节照射的距离及温度,密切观察远红外线治疗仪的工作状态及患者皮肤的情况,经常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若其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止治疗,并对其进行对症处理。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动静脉内瘘的血流量、动静脉内瘘的内径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将两组患者的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显效:治疗后,患者动静脉内瘘的血流量较治疗前显著增加,且其未发生并发症;有效:治疗后,患者动静脉内瘘的血流量较治疗前有所增加,且其未发生并发症;无效:治疗后,患者动静脉内瘘的血流量无改善,且其发生并发症。

1.4 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以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疗效

治疗后,在热疗组患者中,疗效为显效、有效及无效的患者分别有28 例、10 例、1 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44%(38/39);在参照组患者中,疗效为显效、有效及无效的患者分别有11 例、21 例、7 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05%(32/39);与参照组患者相比,热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P <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疗效[%(n)]

总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的血流量及动静脉内瘘的内径

治疗前,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的血流量及动静脉内瘘的内径相比,P >0.05。治疗后,热疗组患者动静脉内瘘的血流量多于参照组患者,其动静脉内瘘的内径大于参照组患者,P <0.05。详见表2。

2.3 治疗后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治疗后,在热疗组患者中,出现血栓的患者有1 例,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6%(1/39);在参照组患者中,出现血管狭窄、血栓及血管里形成硬结的患者分别有2 例、3例、2 例,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7.95%(7/39);热疗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患者,P <0.05。详见表3。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的血流量及动静脉内瘘的内径(±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的血流量及动静脉内瘘的内径(±s)

组别 例数 动静脉内瘘的血流量(ml/min) 动静脉内瘘的内径(m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热疗组 39 348.86±51.67 491.83±63.58 3.26±0.43 4.18±0.51参照组 39 347.72±49.75 450.62±60.39 3.24±0.47 3.49±0.36 t 值 0.099 2.935 0.196 6.903 P 值 0.921 0.004 0.845 <0.001

表3 治疗后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n)]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为接受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常留置动静脉内瘘。老年患者的血管缺乏弹性且血流缓慢,常导致其动静脉内瘘出现狭窄及血栓[5-6]。远红外线是一种具有极强渗透力的电磁波,其可传递到人体皮下较深的部位,起到扩张毛细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促进人体组织的代谢、提高人体组织的再生能力等作用[7]。有研究资料显示,对接受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进行远红外线治疗时,利用远红外线产生的热效应可扩张其血管,进而可增加其动静脉内瘘的血流量;利用远红外线产生的非热效应,可促进其血管内膜的修复及血液循环,进而可防止其动静脉内瘘出现狭窄[8]。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接受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进行远红外线治疗期间,需密切留意照射的距离及温度是否恰当,以防止其出现皮肤灼伤。对接受血液透析后的老年患者实施彩超检查,可了解其动静脉内瘘的情况。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热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患者,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的血流量及静脉内瘘的内径相比,P >0.05。治疗后,热疗组患者动静脉内瘘的血流量多于参照组患者,其动静脉内瘘的内径大于参照组患者,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患者,P <0.05。分析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为,采用远红外线疗法对接受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进行治疗,可减轻其血管内膜出现氧化应激反应的程度,降低其血栓的发生率,进而可防止其动静脉内瘘出现堵塞。采用该疗法对接受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进行治疗,可提高其皮肤的温度,促进其舒血管物质的释放,改善其血管的内皮功能,进而可防止其动静脉内瘘出现狭窄,增加其动静脉内瘘的血流量。

综上所述,对接受血液透析后的老年患者进行远红外线治疗的效果显著,可增加其动静脉内瘘的血流量,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热疗血流量内瘘
自体动静脉内瘘护理8要点
高频超声监测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术后并发症的价值
阻力递增踏车对年轻健康男性相关呼吸、运动肌肉血流量的影响
两种治疗方法对动静脉内瘘穿刺镇痛效果比较
动静脉内瘘应用单纯纱布折叠指压法压迫止血效果观察
进展期胃癌热疗联合其他治疗的进展
体外高频热疗联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电针及高频热疗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
奇异值分解法用于MR灌注成像脑血流量估计的仿真研究
肿瘤患者全身热疗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