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1例注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所致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患者进行诊治的效果
2020-12-13张丹
张 丹
(云南省老年病医院,云南 昆明 650011)
重症大疱性药疹(SBDE)包括重症多形红斑(EMM)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TEN)。多数学者研究认为,药物代谢性异常是引起SBDE 的主要病理机制。多数SBDE患者会出现水疱、黏膜出血性糜烂、广泛性皮损红斑等临床表现。有研究表明,根据SBDE 患者的发病原因,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抗过敏治疗,可有效地改善其预后[1]。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对1 例注射用头孢哌酮钠/ 舒巴坦钠所致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效果。
1 对该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过程
患者,女,1938 年出生。2018 年11 月30 日,该患者在无明确诱因的情况下出现咳嗽、咳痰、痰液较粘量少、间断性发热(最高体温为37.5℃,在发热期间其未发生寒颤,体温无规律性上升)、盗汗等临床表现来本院急诊科就诊,其无头痛、呕吐、皮疹、胸闷等临床症状。使用头孢西丁对其进行抗感染治疗后,其咯痰量有所减少。在12 月2 日,该患者的病情被诊断为肺部感染后转入感染科。该科使用2 g 的头孢西丁对其进行抗感染治疗,间歇12 h 为其给药1 次。在12 月7 日,将使用头孢西丁改为使用3 g 的注射用头孢哌酮钠/ 舒巴坦钠对该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间歇12 h 为其给药1 次。同时间断性地使用呋塞米、人血白蛋白等药物对其进行对症治疗,并使用胰岛素对其进行控制血糖治疗。在12 月15 日,该患者的皮肤上出现红疹,其躯干上的红疹较多。在发病的初期其红疹未破溃、出血,数日后其红疹的数量有所增加,并出现较多的小水疱,且部分小水疱破溃。此时其出现低热的症状。在12 月16 日,该患者暂停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 舒巴坦钠。然后使用丙种球蛋白和抗过敏药对其进行抗过敏治疗,其皮疹没有明显改善,而且其皮疹已弥漫扩散至全身,有许多水疱破溃。这时其病情被初步诊断为疑似药物性皮疹,可能与其使用抗生素(注射用头孢哌酮钠/ 舒巴坦钠)有关。因该患者发生严重的肺部感染,需对其进行抗感染治疗,故在暂停为其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后,根据其痰培养的结果,改为使用美罗培南对其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使用盐酸赛庚啶片、维生素C 片等药物对其进行抗过敏治疗。在治疗2 d 后,该患者皮肤上的红疹逐步消退,其局部皮肤的红斑逐步扩大,并出现松弛性水疱。对该患者进行胸部CT 检查后,其肺部感染是由于其左侧基底节脑出血进入脑室系统所致。与皮肤科医生对其进行会诊的结果显示,该患者的尼氏征呈阳性,其皮疹被确诊为注射用头孢哌酮钠/ 舒巴坦钠所致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使用地塞米松、钙剂、复方甘草酸苷对该患者进行静脉注射,同时让其口服地氯雷他定。在进行治疗的第30 d,该患者皮疹的颜色逐步变淡,且未出现新发皮疹,其松解坏死的皮疹逐步脱落。
2 结果
经过一系列的治疗后,该患者在体温恢复正常、进行胸部CT 检查结果显示其肺部正常、皮疹全部消失后,出院。
3 讨论
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是一种SBDE。多数患者的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是由解热镇痛类药物、磺胺类药物所致。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患者在发生皮疹的初期,会出现固定型药疹,其皮损可迅速地蔓延至全身,同时会出现大小不同的松弛性水疱,其尼氏征呈阳性,其皮疹受到轻微外力就会出现糜烂、渗出,进而引发大面积地表皮坏死松解[2]。本次研究中的患者在发病的初期出现了较多的红斑,这些红斑均为弥漫性或麻疹样红斑,红斑的颜色为鲜红色或紫红色,随后其红斑处的表皮出现明显松解的现象,同时其还出现了较多的松弛性大疱,其尼氏征呈阳性,随着其水疱的逐步扩大,水疱间相互融合后形成巨型松弛性大疱,大疱的表皮极薄,其皮疹处有较多的糜烂和渗液。注射用头孢哌酮钠/ 舒巴坦钠是将第三代头孢菌素融合于β- 内酰胺酶抑制剂中制成的复合性抗生素,其中的舒巴坦钠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其中的头孢哌酮钠会引发多种不良反应[3]。参照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ADR 评判规范[4],确定该患者发生的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是由注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所致。有研究表明,注射用头孢哌酮钠/ 舒巴坦钠引起的各类不良反应多与患者皮肤及皮肤附件有关[5]。
综上所述,临床医生在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患者进行治疗前,需全面了解其是否存在使用该药的禁忌证,以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在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 舒巴坦钠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其若发生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需立即停药,并对其进行抗过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