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0-08-17北京外国语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20期
关键词:信念理想信念信仰

■韩 冬/北京外国语大学

人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关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中国梦”对理想信念教育发挥重要作用,它与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内在的关联和一致性,用“中国梦”缓解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一、确立人生信仰坚守理想信念

大学生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网络信息“精彩纷呈”,思政教育要充分利用这个平台,“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大学生朝气蓬勃,富于激情,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勇于担当。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比较敏感,由于认知不足,很容易被迷惑。一些大学生很容易受网络不良信息的侵蚀,对理想信念不能坚守,甚至会被误导。既然他们已经着眼于社会问题,教育工作者就应该加以正确引导,让大学生到社会实践中去亲身感受和检验其价值取向的正确与否。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有针对性的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贴近大学生的实际,达到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不仅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且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恩格斯说:“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历史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的党。

1935年10月,正值民族危亡之际,我们的红军,我们的党背负着民族和家国的重任,所以红军一定要有一种信念的支撑,一旦有了这个支撑,所有的困难,包括雪山、草地,都可以跨越,最后一道高峰又会怎样呢?此时红军过了草地之后,面临最后一道难关,就是六盘山,毛泽东在这首《清平乐·六盘山》诗词中写出了豪迈的气魄:“……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同时具有深刻的价值内涵的支撑——这就是一座高峰、一座信念的高峰。

因此,从知与行的角度,发掘每个大学生心底蕴藏的善良道德意愿,道德情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心,外化为行,夯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二、对人生理想信念不动摇

2019年3月1日,习总书记在中央党校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信仰认定了就要信上一辈子,否则就会出大问题”。

当前一些大学生之所以缺乏理想目标、信仰不坚定,根本的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牢固,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能够经受住困难考验,面对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能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在我们党的老一辈革命党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靠的就是共产主义信仰,为的就是共产主义理想。“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在信仰问题上,“坚守”还是“动摇”,从来都是一块试金石。

在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中,有些人的一生是革命的、光辉的、伟大的一生。也有几个人如同鲁迅先生所说,“因为终极目的的不同,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历史让我们警醒,一旦共产党人的精神信仰垮了,就会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大厦将倾。

习总书记指出:“只有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了,对党忠诚才能有牢靠的基础,才能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习近平同志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强调:“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

三、大学生理想信念调研

为了发现问题,我们做了一次摸底问卷调查,通过这次调查,对调查的主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调查结果给予我们更多的反思。在大学生理想信念问卷调查过程中,发现当代大学生在信仰问题上出现了偏差。信仰可以让人拥有最起码的道德底线,对外部世界、内心世界、对个体生命拥有最基本的敬畏感。信仰让人能够有尊严地生活下去,能够淡然处世、坦然面对人生、面对一切,不轻易抛弃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不要抱怨、不要失落,应该感悟内心,向周围散发善与信仰的光芒,少点抱怨多做点事,人人都能成为向善行善的使者。

理想信念应当成为支配和左右大学生活动的精神动力和前进动力。此次通过对大学生理想信仰现状以及对人生理想信念态度的调研,便于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的总体脉络和思想动态。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5份,有效回收率98.3%。在回收的试卷中,大一有62人,占回收样本的21%;大二有81人,占回收样本的27.5%;大三有56人,占回收样本的19%;大四有96人,占回收样本的32.5%;问卷选择答案主要分布情况及发现问题的部分题目如下:

如何选择自己的专业?A.好就业,占比52.3%;B.喜欢,占比38.6%;C.实现梦想,占比9.1%;见图1。

图1

你觉得人生的目标是什么?A.享受生活,占比32.4%;B.报答父母,占比25.2%;C.为社会奉献,占比43.4%;见图2。

图2

在实现理想过程中,什么是你的主要动力?A.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占比24%;B.让家人有尊严地生活,占比19%;C.报效国家,占比57%;见图3。

图3

什么原因促使你放弃或者改变理想信念?A.太遥远,占比26%;B.遇到困难,占比53%;C.无法实现,占比21%;见图4。

图4

大学生实现理想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A.信念,占比25%;B.意志力,占比36%;C.信仰,占比39%;见图5。

图5

你认为大学生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A.道德品质,占比46%;B.成绩优秀,占比21%;C.人的和谐全面发展,占比33%;见图6。

图6

基于以上调查数据和分析,结合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总结,得出以下结论:

(1)近60%的大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目标和崇高而坚定的信念,说明当前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总体上是卓有成效的。

(2)部分大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但缺乏实现远大理想的具体规划,这说明他们社会阅历浅,对社会的认知不足,对自己今后的路怎么走尚未明确方向,遇到困难与挫折会产生动摇。

(3)近20%的大学生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以后评奖评优、求职都是拿这些量化的指标说话,其他什么都是“浮云”。

(4)近46%的大学生认为道德品质是做人的关键,有33%的学生认为人的和谐全面发展很重要,有21%的大学生认为学习成绩优秀最重要。

(5)接近30%的大学生对将来毕业后是否有意愿到边远地区服务国家建设,持观望甚至否定态度。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办学就要尊重这个规律,否则就办不好学。”可见,立德树人始终贯穿于我们思政教育的始终。

四、结语

青少年阶段是养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思政教育一定要把好大学生的脉搏,并施与正确引导,接地气,戒空谈,与时俱进,力图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思政教育应着力培养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在报效国家、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人。

猜你喜欢

信念理想信念信仰
不灭的希望 永恒的信念——歌剧《徐福》一席谈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有一种信念,叫“中国红”
信仰的真与执着——读《秋瑾集》
信仰的旗帜
信仰之光
冠军赛鸽的信念(上)
论信仰
围墙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