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VLOG+新闻”在灾难性报道中的应用探析

2020-08-17◎王

新闻前哨 2020年7期
关键词:官媒灾难性博主

◎王 楚

一、自媒体:率先发力、覆盖面广

在新冠疫情爆发初期, 最先一批获得受众关注的内容之一,是B 站博主“林晨同学”在1 月22 号发布的一条名为《武汉up 实拍,冠状病毒肺炎下,超市、商圈、公司现在是什么情况?》的VLOG。这条VLOG 记录了博主在武汉开车、采购、上班的真实见闻,彼时正是疫情开始爆发式进入公众视野的时候,人们对于武汉的真实现状有极强的求知欲,而普通人经历的生活比新闻的数据通报更“平易近人”,也更容易引起共鸣。 这条抢占时间先机的VLOG 作品一经发布就获得了众多央媒的转发传播, 在当时武汉疫情尚不明朗的情况下,VLOG 博主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民间记者”,他们回应了网友的认知需求, 展现出大新闻背景下的个体生活细节,尽管不带有任何评论或是对现状的概括,但对传统新闻报道中数据及文字的描述起到了有力的补充。

此后,在微博、B 站、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创作者聚集的平台,出现了一批又一批VLOG 博主,他们记录自己在疫情期间的生活,获得了不少关注。 尽管作品质量参差不齐,但因主题本身受关注度高,加上拍摄者多元化的身份,还是带来了较高的点击量。一些原粉丝数不足百人的博主,甚至因为疫情期间拍摄的VLOG,收割了上百万的“新粉”。 在疫情中心转向海外的当下, 有许多在海外的华人甚至是入驻本国平台的外国博主也在记录着全球的疫情, 他们在视频日记里传递出来的“个人生活”成为了受众了解疫情概况的重要部分。

因自媒体内容创作的低门槛、发散性特征,此类VLOG的内容发布相对自由、内容覆盖面广泛,在灾难性报道中,满足了信息传播的及时性、现场感要求。

二、官媒:集中资源、形成系列

紧随自媒体之后,官媒也迅速开始了“VLOG+新闻”的报道。 以央视为例,央视纪录片频道《武汉:我的战“疫”日记》选取了不同行业人的来做这样一部全民战“疫”日记。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及资源优势,他们发动普通人拍摄VLOG,并向诸如快手这样的三方平台征集素材,确保选题丰富性。VLOG 的主角有的是援鄂医生、有的是滞留在武汉的记者、有的是社区工作者,有的是治愈患者,他们在面临重大灾难性事件时,有着不同的生活临场反应,而这些普通人的选择给新闻事件带来丰富的人文情感,展现着“真善美”的人性本色,让新闻报道有温度、有力量、有召唤。

每一集VLOG 的时长在3-4 分钟,但涉及到的素材非常丰富,影片的起承转合,精准的故事切入点,让我们看到了专业制作团队的实力,在成片的过程中,一定有前期导演的沟通和干预,以及后期强大的剪辑技术来支撑。

“央视新闻”客户端推出的《武汉观察:总台记者Vlog》,则是以记者作为VLOG 的主角, 实地探访疫情下的武汉。VLOG 的选题不仅仅限定在新闻现场, 而是全方面展示记者在武汉生活的方方面,用接地气的切入点,比如:在武汉可以买到零食吗?实测武汉晚上还能点外卖吗?来呈现真实的武汉,不仅收获了受众在情感上的共鸣,也提供了疫情生活的攻略和信息,使得灾难性报道有了更多实际意义。从内容方面看, 记者的专业素养使得每一集讲述的内容虽然并不都是“惊心动魄”的,却都有巧思,独具匠心,可看性很强。

无论是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去发动 “普通人” 拍摄VLOG,还是以专业记者的视角去制作VLOG,官媒在此次战“疫”的报道中,很好的发挥了自身强专业性、多平台的优势。 不管是从选题的切入还是内容的制作,都更加精良,也使VLOG 和新闻结合得更加紧密。成体系、栏目化的制作与传播,使得官媒的VLOG 作品影响力建立得更快。

三、“VLOG+新闻”在灾难性报道中的优势及创作前景

1.VLOG+新闻”在灾难性报道中的优势

从自媒体的率先发力,到官媒的后来居上、集中资源形成系列化报道,疫情VLOG 在此次重大灾难性报道中的传播力与传播效果都不容忽视。 这种传递真实体验,强调“我在场,我看见,我叙述”的新闻报道方式,对灾难性报道中及时性、现场感、体现人文关怀的要求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兼顾。

首先,灾难性事件发生后,公众普遍处于一种恐慌的状态之中,此时及时传递信息是必要的,在事件里,受关注度最高的是“人的状态”,VLOG 这种以人为主体 ,形式自由的“讲述”方式,很好地满足了这一要求。“林晨同学”在武汉封城24 小时拍摄的《“空城”武汉的物价、交通、生活状态》展示了自己在灾难发生时的真实生活经历,这种“真实”远比冰冷的数据更能及时、有温度地传递信息,安定人心。

其次,VLOG 的摄制门槛比一般的新闻视频低。 在人人都有一部拍摄手机的当下,VLOG 对制作者的包容性很高。在灾难性事件里,被忽略的“受害者”往往会成为舆情发酵的引爆点,当人们可以用VLOG 来自我表达,自我呈现时,新闻事件触及到的面就会更广。

2.VLOG+新闻”在灾难性报道中的创作前景探析

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在新闻专业主义的探讨上,反复提及“到达才是真正的传播”这一观点。 尽管我们无法完全用数据浏览量来判定一则报道的优劣, 但仍然可以从传播力和传播效果中总结一些规律, 来提升可观性与价值传播的兼容度。

在疫情的开始,微博、B 站两大自媒体主战场上的视频博主收获了较大的关注度, 他们只是很随意的记录自己在武汉生活的琐碎片段,就能引发网友的同理心和同情心。但这种抢占时间红利的作品只能在短期内激起火花, 官媒在之后的发力有力地证明了影响力的创造, 仍然是需要专业主义来辅佐的。

央视纪录片频道《武汉:我的战“疫”日记》,给官媒和自媒体的合作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发挥平台的资源优势,向普通人征集生活素材,再辅以专业化的干预和加工,在保留视角多样性的前提下,成体系的输出战“疫”日记,既鼓励了自媒体创作者,又建立了官媒的影响力。

从内容的制作层面上看, 可看度高的VLOG 都很好地掌握了这一视频创作形式的特点:重体验,少说教。 作为一种诞生于民间, 主要创作群体偏年轻化的视频形式,VLOG传递不了太深刻的信息, 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应该交给受众去理解和完成,而非vlogger 过于积极的诉说。VLOG 应该立足于个人的体验和场景的展现, 从形式上去创新新闻事件的表达方式。

“VLOG+新闻”的不断发展创新,反映了新一代互联网民对社会事件的“自我表达”“自我参与”越来越强,如何利用这一年轻的表现方式去实现新闻报道中的温度与热度,仍需要长时间去实践和探索。

猜你喜欢

官媒灾难性博主
跟着零食博主买拼多多小吃
如果孩子想当美妆博主
科学家说地球变暖速度比以前认为的要快,而避免灾难性后果的窗口期即将结束
时尚博主谢慕梓:分享身边的美
公共突发事件中的舆论策略
官方媒体融合新闻下的转型之路
论中国古代的官媒制度
综合发力 化解灾难性医疗风险
中国媒体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中的改进与不足
创意折纸小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