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对控制科室医院感染的作用研究

2020-08-16王秀珍

中华养生保健 2020年11期
关键词: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王秀珍

摘  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控制科室医院感染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合肥市传染病医院落实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前后的4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落实优质护理管理模式与否分为两组,每组200例, 2017年1月~2018年6月20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为对照组,2018年7月~2019年12月200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管理模式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和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院内感染率和对照组相比较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和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为(P<0.05)。结论  在医院感染控制期间应用优质的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預防院内感染,对提高医院护理管理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应用。

关键词: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护理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0)-11-0091-02

医院感染是目前临床需要解决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如果在医院管理中发生严重感染会损害患者机体健康,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残疾、死亡现象,在增加患者经济损失的同时对医院信誉也具有一定的影响[1-2]。医院中所涉及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充分融合无菌技术操作以及消毒隔离制度、抗菌药物规范使用等相关内容,加强护理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具有积极意义[3]。此次研究实验分析了医院感染的优质护理管理模式,现将具体研究内容以及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合肥市传染病医院落实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前后400例患者,依照落实护理管理模式的时间划分为两组,每组200例,对照组(n=200)入院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6月,仅采用常规护理,其中包含男性患者117例,女性83例,年龄38-50岁,均值为(42.63±3.17)岁;观察组(n=200)于2018年7月~2019年12月落实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其中包含男性患者114例,女性86例,年龄37~49岁,均值为(42.27±3.04)岁。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可展开对照研究。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以及直系亲属于研究前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方案拟定后经医疗伦理组审核批准。

排除标准:合并发生感染性疾病者;护理期间不能主动配合者;对研究内容较为抗拒者;临床研究资料不齐全。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具体护理管理内容为依照医院相关管理制度实施相关护理操作,加强护理人员自身的技能培训,收集患者关于护理管理措施的反馈意见进行护理管理内容的调整。

观察组患者则应用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具体护理措施如下:①创建感染预防机构:医院感染控制期间设置独立科室,有效探究和管理院内感染情况,落实专业工作职能,在实行医院感染控制期间感染机构起到监督、指导作用,将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上报,监督患者管理工作。②加强护理人员培训:通过培训管理提高医护人员的自身预防意识水平,向护理人员详细讲解感染控制的相关内容。此外调整绩效制度,将考核成绩与年终奖励联系在一起,调动工作积极性。③加强监督管理:在护理管理期间医院需要合理划分感染以及非感染,有效区分患者病情发展情况,对于出现感染相关症状的患者可以尝试采用集中管理模式,加强消毒隔离,对医疗器械同样实施相应消毒处理,对于医院探视人员以及探视时间需要有效限制,此外告知患者家属在探视时尽量避开护理操作时间。④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护理人员严格按照一次性医疗用品回收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销毁,在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同时需要减少环境污染。⑤管理制度的规范:护理工作期间需要严格依照医院感染控制制度进行,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性。⑥医疗器械管理:对医院中所应用的医疗器械需要进行及时的消毒管理,例如呼吸机、吸痰机以及湿化瓶等,对医疗器械以周为单位定期进行消毒、清洗,保证一次性管道的卫生,严格依照消毒、清洗制度进行器械管理。

1.4  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在护理管理期间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感染发生率=感染例数/总例数×100%。

依照护理质量考核评分标准进行患者护理管理质量的对比研究,所涉及内容包括工作质量、服务态度、护理安全、操作技能等,分值越高则表示护理质量也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计算和处理用软件SPSS23.0统计,计数资料以[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显著。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对比

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和对照组相比较明显较高(P<0.05)。见表1。

2.2  感染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感染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较低(P<0.05)。见表2。3  讨论

院内感染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护理人员在护理管理中的工作内容主要在于控制、预防院内感染,护理工作操作以及消毒都是护理人员的具体工作内容[4-5]。由于医院感染的质控工作比较复杂,在工作期间所涉及的医疗环节以及科室比较多,任何一个环节都会产生不良后果。据调查研究数据表示,由于护理工作失误、操作管理不当所引起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已达到30%,因此在医院中护理管理对预防感染发生具有积极影响,护理质量直接关系着医院感染的防控效果,对有效落实消毒隔离技术起着积极作用[6]。

此次研究数据表示,观察组感染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较低(P<0.05);以对照组为参照,观察组患者护理管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如下:对照组在此次研究实验中给予其常规护理管理,此类护理模式的关注内容主要为医护人员的工作情况,在护理工作期间具有一项的局限性,导致护理工作展开时存在着被动状态,缺乏医院感染的防控意识,会增加医院感染概率。观察组在此次研究中落实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加强了对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护理人员对于院内感染的管理知识有了明确认知,认识到了医院感染管理深刻理解的重要性,有利于转变传统的护理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7]。在工作期间严格按照操作标准落实无菌操作以及消毒隔离制度,定期评估护理质量,采用可持续改进的方式,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此外,完善上岗制度,以人力资源的充分优化为目标,进行护理人员奖励机制、薪酬、待遇等方面的协调,能够保证护理人员同工同酬,有利于促进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的顺利展开。

综上所述,在医院感染控制中落实优质的护理管理模式,能够促使护理人员更好服务于医院感染管理,保证患者治疗期间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了护理质量,可在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袁艳玲,翁晓芳,王剑云,等.分区域细节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05):772-774.

[2]李娜.医护一体化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24):119-121.

[3]于爱玲,黄美香.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医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24):129-131.

[4]柯雅真,吴婷婷,朱晓兰.护士绩效考核模式在麻醉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當代医药,2019,26(32):182-186.

[5]杨俊娟.护理管理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分析[J].甘肃科技,2019,35(21):149-150.

[6]张冬梅.精细化护理管理对医院感染率降低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31):79-80+82.

[7]王达莉,王中梅,陈艳林,等.团队制管理在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5):2321-2323.

猜你喜欢

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液压系统常见污染及控制措施的探讨
航道整治工程齿形构建安装安全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探析
市政路桥工程测量技术要点及控制措施探讨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措施
手术器械摆台图谱在手术室护士培训中的临床应用
外科临床护理过程中手卫生教育与预防医院感染
重症监护病房感染危险程度分析与护理措施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某金融商业项目进度计划与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