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溶栓在早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中的有效性研究

2020-08-16郑树萍

中华养生保健 2020年11期
关键词:静脉溶栓早期心肌梗死

郑树萍

摘  要: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在早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  纳入2017年6月~2019年6月于武城县人民医院就诊治疗的早期急性STEMI患者84例,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研究组(42例),给予对照组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静脉溶栓治疗,给予研究组注射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r-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再通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总有效率及再通率明显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于早期急性STEMI,r-PA静脉溶栓治疗临床疗效更显著,在改善临床再通率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更具优势。

关键词:静脉溶栓;早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中图分类号:R6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0)-11-0071-02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一类临床上出现持续时间在20min以上的典型缺血性胸痛症状且经临床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典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原因中较为常见的致死因素,而临床早期(发病3h内)充分再通梗死冠状动脉可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1]。目前该疾病临床治疗也多以恢复心肌血液灌注为主,其中静脉溶栓治疗是于再灌注治疗中较为多见且简单易行,并于早期再灌注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的科学治疗策略[2]。本研究纳入于我院就诊治疗的早期急性STEMI患者84例,探讨静脉溶栓在早期急性STEMI治疗中的有效性,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7年6月~2019年6月于武城县人民医院就诊治疗的早期急性STEMI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其中研究组男27例,女15例;年龄33~75岁,平均(51.43±5.35)岁;梗死部位:前壁22例,下壁20例。对照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35~76岁,平均(51.56±5.47)岁;梗死部位:前壁21例,下壁21例。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急性STEMI相关诊断标准并经心电图等检查确诊;②溶栓适应;③患者意识清晰,具备基础认知能力,能清楚表达自身意愿并配合研究调查。

排除标准:①对本研究所用注射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r-PA)等药物有禁忌证或存在过敏反应者;②有精神障碍;③拒绝本研究者且无法参与或不能全程参与本研究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生产厂家:上海天士力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110003)静脉溶栓治疗,具体用药方案如下:分别将20mg和30mg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于10mL和90mL0.9%氯化钠注射液(生产厂家: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1021156)中,先给予前者静脉注射用药,后者给予静脉滴注用药(滴注时间控制在30min以内),12h后给予患者5000U低分子肝素(生产厂家:深圳市天道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846)皮下注射用药,12h/次。

研究组给予患者注射用r-PA(生产厂家:山东阿华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70023)静脉溶栓治疗,具体用药方案如下:将18mg注射用r-PA溶于10mL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注射用药,30min后,再次静脉注射18mg注射用r-PA,12h后给予患者5000U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用药,12h/次。

两组均连续治疗7d。

1.4  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经治疗7d后两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为:①治疗后胸痛、心律失常等临床症状完全或基本消失,心电图显示结果正常者为显效。②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减轻且趋于好转,心电图显示结果得到明显改善者为有效。③临床症状未见减轻或加重,心电图显示结果无明显改善者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以符合以下情况中第1种两项或所有情况中超过2种者为再通:①经治疗后2h内显效或可见再灌注性心律失常;②经治疗后2h内ST段抬高回降率超过50%;③于发病16 h内出现清肌酸激酶峰值或于发病14 h内出现其同工酶峰值。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SPSS19.0软件分析本研究所收集整理出来的数据,计数资料应用[n(%)]描述,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及再通情况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48%(38/42),再通率为85.71%(36/42),其中显效26例,有效12例,无效4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3%(30/42),再通率为64.29%(27/42),其中显效16例,有效14例,无效12例;研究组总有效率及再通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其中心力衰竭和心包积液各1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05%,其中心力衰竭2例,心包积液4例,严重心律失常和室壁瘤形成各1例;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STEMI属危急重症,是基于冠状动脉狭窄突然出现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引发持久心肌缺血、坏死的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临床尽早进行心肌血液再灌注不仅可有效预防梗死面积扩大,维护、保护心功能,挽救濒死心肌,还能有效减少心肌缺血引发的心力衰竭等并发症,预防猝死事件的发生。有研究调查结果显示[3],在再灌注治疗中,静脉内溶栓疗效肯定,对于病发不超过3h的急性STEMI应用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即刻疗效可比直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目前已有诸多研究报道,王庆等[4]在探讨急性STEMI患者应用不同再灌注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中也表示,在早期冠状动脉血栓负荷较重时,直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整体效果与静脉溶栓相当,两者均可有效改善患者梗死时相关血管血流,同时不会增加并发症风险,预后均良好。为不具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但有STEMI适应证的患者也能得到更良好的治疗,本研究针对早期急性STEMI静脉溶栓开展调查研究,旨在探讨更科学有效的静脉溶栓治療方案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本研究对比分析r-PA与重组人尿激酶原在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STEMI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及再通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STEMI时应用不同用药方案的临床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r-PA不仅临床疗效更显著,临床再通效果也更良好,还能有效减少临床并发症发生。李海霞[5]相关领域研究中也指出,于发病3 h之内应用r-PA治疗急性STEMI,溶栓再通效果显著,并发症风险也更小。

综上所述,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STEMI,r-PA的临床疗效较重组人尿激酶原更为显著,不仅可有效改善临床再通率,还能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彭波涛,丁岩.左西孟旦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QT离散度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J].医药导报,2018,37(6):708-712.

[2]冯群燕.瑞替普酶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1):1866-1868.

[3]张学玉,阎佳,刘锐.重组人尿激酶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研究现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35(7):127-130.

[4]王庆,汪雁博,郝国贞,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不同再灌注治疗策略的疗效研究[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9,27(9):510-516.

[5]李海霞.注射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45例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8,25(20):2620-2623.

猜你喜欢

静脉溶栓早期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急诊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早期应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干预
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马克思主义早期大众化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
年轻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