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0-08-16宋兵

中华养生保健 2020年11期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康复效果

宋兵

摘  要:目的  分析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试验对象选择为武城县人民医院在2018年4月~2019年8月收治的74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随机抽签的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7例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37例给予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就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更高;术后2周和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2周和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助步器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更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有助于提升其康复效果,能显著改善其髋关节功能,缓解术后疼痛,加速病情的康复。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康复效果;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常规康复训练;Harris评分

中图分类号:R68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0)-11-0025-02

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中應用较广,是治疗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的常用方法,该类术式已比较成熟,其疗效较好,但患者在手术后肢体功能无法快速恢复,还需长期进行康复训练[1]。常规康复训练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不佳,无法有效提升其关节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患者认可度也不高。本次试验中我院对部分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现就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试验对象选择为武城县人民医院在2018年4月~2019年8月收治的74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随机抽签的方法进行分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有37例。研究组中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龄介于55~79岁之间,平均为(66.5±4.0)岁。对照组中男性24例,女性13例;年龄介于51~81岁之间,平均为(67.4±4.3)岁。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以上资料对比(P>0.05),本研究征得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均签署了试验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手术指征,认知能力良好,且生命体征稳定。

排除标准:偏瘫、脊髓炎患者和合并恶性肿瘤、精神类疾病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由患者自行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行走、坐起、翻身等基本训练内容,家属可在旁协助。

研究组予以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措施如下:①术后当天和术后第1天。在患者麻醉复苏后可指导其进行下肢肌力训练,足部背身和跖屈训练3次/d,大约15min/次。②术后第2~3天。患者需继续进行下肢肌力训练,并增加髋关节屈曲训练,训练2次/d,大约15min/次。③术后第4~7天。需继续进行下肢肌力训练和髋关节屈曲训练,可根据患者康复情况适度增加训练轻度。同时还可进行负重训练,训练3~4次/d,大约5min/次。④术后2~3周。上述训练继续进行,并增加行走、髋关节内收和外展训练,在进行内收和外展训练时幅度不可过大,以免造成人工关节脱位。在进行行走训练时需借助拐棍或助步器,并控制运动强度。⑤术后第3~12周。患者可在家进行上述训练,每天训练时间可延长至30min,术后6周可摆脱拐棍或助步器,训练时要有家属陪护,需注意的是髋关节屈曲幅度应控制在90°内,内收不宜超过中线位置。⑥患者在术后需每月复查1次,以了解康复情况,并给予必要的心理辅导,鼓励其持续进行康复训练。

1.4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效果、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术后疼痛程度、助步器使用时间、住院时间。①康复效果评判方法:如患者可自由行走,且无明显疼痛感,则判定为“治愈”;如患者行动轻微受限,存在轻微疼痛感,则判定为“好转”;如患者无法自由行走,存在明显疼痛感,则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②患者髋关节功能采取Harris评分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则髋关节功能越佳。③术后疼痛程度以VAS评分进行分析,得分越低则疼痛越轻微。

1.5  统计学方法

试验资料的处理采取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n(%)]表示,以t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χ2检验,P<0.05时两组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康复效果对比

对照组患者康复总有效率明显低于研究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1。

2.2  研究组、对照组患者Harris评分对比

术前1周,两组患者Harris评分相近(P>0.05);术后2周和术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研究组、对照组患者VAS评分对比

术前1周,两组患者VAS评分相近(P>0.05);术后2周和术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助步器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研究组患者助步器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更短,两组比较(P<0.05)。见表4。

3  讨论

中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发生髋关节损伤的风险极高,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此类疾病的有效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生理功能,已是一类十分成熟的术式。虽然髋关节置换术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是由于患者术后肢体功能短时间内难以恢复,所以患者术后还需长期进行康复训练,以防肌力下降和肌肉萎缩。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持续时间太长,且效果不够理想,容易导致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无法满足临床需要[2]。

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是一类科学的康复训练方法,此康复训练方法具有一定的计划性,能循序渐进的提升患者肌力,促进其生理功能的恢复,可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发生,还能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和康复周期[3]。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有助于保障患者身心健康,此干预方式相比于常规康复训练更具优势,其训练内容较多,且非常有针对性,对患者术后康复具有积极作用[4]。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效果已得到诸多研究证实,本次试验结果显示,在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早期规范化康复训练后,可取得很好的康复效果,患者康复总有效率高达97.3%,髋关节功能也明显改善,术后2周和6个月的Harris评分较之术前显著提升,疼痛程度也明显降低,术后2周和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较之术前明显降低,患者助步器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且上述指标均优于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者(P<0.05),王琴[5]的研究结果与此相似。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建议将此康复训练方法在临床中应用。

参考文献

[1]吕小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规范化康复训练及并发症预防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011):156-157.

[2]乔玉兰,祁晓琴.早期康复护理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011):118-119.

[3]张惠香.早期康复训练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16):58-59.

[4]郑慧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的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9,25(01):192-193.

[5]王琴.早期康复护理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3):160-161.

猜你喜欢

髋关节置换术康复效果
穴位帖敷中医护理干预
髋关节置换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
严重粉碎移位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运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分析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全程护理对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及满意度的影响
康复护理对解锁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
阶段式康复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疼痛控制护理有效促进骨折术后患者康复效果评价
整体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探讨早期介入认知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