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0-08-16董娟孙秀娥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6期
关键词:不良事件优质护理新生儿

董娟 孙秀娥

【摘 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方法:我院于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产科的新生儿中,从中选择了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病例,采取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进行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病例数均为45例,后者接受常规护理管理,前者接受优质护理管理,分析比较二者护理后的总体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在护理后大大减少,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明显较好,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的相关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结论:优质护理管理精细而全面,将其应用于新生儿护理中,避免了新生儿不良事件的发生,取得明显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优质护理;不良事件;满意度

随着医疗制度的变化,人们对于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常规的临床护理无法满足产科护理的服务需求。优质护理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在临床中得到了应用与推广,找出护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与升级,让医疗资源实现了最高效的分配。本次研究对象为新生儿,对我院收治的90例接受不同的護理方法的新生儿进行研究,通过分组试验的护理结果对比来证实优质护理管理的临床价值,如下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产科新生儿,病例纳入时间为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从中选择了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病例,按不同的护理方法进行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病例数均为45例。对照组45例新生儿中,男性与女性新生儿例数分别为25和20,日龄在5~16d之间,日龄均值为(10.2±1.5)d,体重在2-4kg之间,体重均值为(2.5±0.4)kg;观察组45例新生儿中,男性与女性新生儿例数分别为26和19,日龄在5~15d之间,日龄均值为(10.4±1.3)d,体重在2-3kg之间,体重均值为(2.6±0.3)kg。两组新生儿进行基本资料的比较,差异较小(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新生儿接受优质护理:

①健康教育:护理人员指导家长护理,构建和谐护患关系,让家属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发放健康知识手册等方式进行健康宣传,告知家属相应的护理时间与方法,通过专项宣教、从旁指导、文化墙展示等方式加强教育,向家属发放爱心贴;

②体温护理:护理人员要时刻关注保温箱中的新生儿的体温与箱内温度,定时检查新生儿的体温,做好温度调节工作。对于体温较低的新生儿,进行体温护理,准备40℃的热水袋套上棉布套,将其放入新生儿的肢端,及时更换热水,保证热水袋的适宜温度,切忌造成烫伤[1];

③饮食管理:鼓励产妇进行母乳喂养,让产妇明白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指导产妇正确挤奶操作,让产妇保持科学的姿势进行母乳喂养,产妇要根据医嘱合理选择新生儿的哺乳时间,护理人员要教会产妇观察新生儿的情况,关注新生儿的排便情况;

④开展新生儿的抚触:,护理人员应通过柔缓的抚摸等方式对新生儿进行安抚工作,给予新生儿安全感,让新生儿感到舒适,促进新生儿情感的健康发育[2]。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的相关统计数据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计算,统计学处理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用均数±标准差表达分析结果,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相关研究数据的对比用t检验。P<0.05时,表明两组新生儿的相关研究数据对比,存在明显的不同。

2 结果

2.1 分析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

观察组的安全管理、人员配备、感染管理控制、布局设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如表一。

2.2 分析比较两组新生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观察组中有1例发生不良事件,对照组中有7例发生不良事件,差异明显(P<0.05),如表二。

2.3 分析比较两组家属护理满意度

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明显较好,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如表三。

3 讨论

近年来,人们的健康意识的提升,对医疗护理要求明显提高,越来越多的新型的护理管理在临床中得到了应用。产科护理中存在较多的风险,其护理干预措施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优质护理管理模式旨在提高服务质量,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展开护理工作,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护理能力。护理人员应对新生儿进行动态观察,准确的筛查疾病,对家长进行健康宣教,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指导家长进行护理,通过发放爱心贴、健康手册等方式让家长了解相关新生儿疾病,能够更好的控制新生儿疾病的发生。新生儿在出生后容易发生黄疸、肺炎、高热症等疾病,应加强对新生儿的监护,通过皮测量总胆红素进行鉴别新生儿黄疸,对患儿进行动态观察,保证临床治疗效果;对于出现高热症状的患儿,护理人员应实施必要的物理降温处理,例如擦拭乙醇、热敷毛巾等,若降温效果不理想,或者患儿出现了其他严重的症状,应立即通知医师开展对症治疗[3]。在新生儿体重测量过程中,要保证无菌操作,及时更换一次性的垫布,避免交叉感染。

优质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直接影响了新生儿的生存质量,根据新生儿的特征实施科学的护理干预。对于患病的新生儿成立家庭病房,为患儿提供全面的护理,让家属实施袋鼠护理。还可以建立PICC微信圈,邀请患儿的家属们的进入微信圈,在圈内积极提出问题,护理人员耐心的对其进行解答,起到随时随访的作用,家属之间也可以进行沟通交流、分享经验。护理人员要对家长进行护理指导,让家属学习新生儿护理的相关知识,提高家长的护理能力,增加了其护理经验。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安全管理评分分别为(98.63±0.32)分、(80.14±1.25)分,人员配备评分分别为(98.56±1.88)分、(80.45±1.47)分,感染管理控制评分分别为(96.57±1.14)分、(81.23±1.25)分,布局设施评分分别为(97.28±0.27)分、(81.45±1.26)分,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22%与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15.56%相比,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与对照组73.33%的护理满意度相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1.11%明显较高,差异较为明显(P<0.05)。说明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两种护理方法的护理结果存在不同,优质护理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给予新生儿各项指标全方位的关注,有利于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4]。对新生儿行优质护理细化了护理工作,强化晨晚间护理,告知家属与新生儿多互动,避免发生感染等情况,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优质护理管理开展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产妇进行了健康指导,让其尽快适应母亲角色的变化,加强对新生儿各项指标的监测,充分发挥家属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减少了护理风险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管理,弥补了护理工作中的不足,家属护理满意度得到了提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李晓冬. 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22):111.职晨阳,许斯,王敏. 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26):149+153.廖金枚,杨烁,黄小芬. 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07):59-60.

猜你喜欢

不良事件优质护理新生儿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早期颅骨修补治疗脑外伤的临床应用优势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诊断中的应用
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