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医轻导泻灌肠促进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

2020-08-16南拉卡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6期
关键词:阑尾切除术胃肠功能

南拉卡

【摘 要】目的:探讨在阑尾炎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应用藏医轻导泻灌肠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10月间曾在我院接受阑尾切除术的患者104例,将这些患者分别以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表示,对照组中患者在手术后给予其温水灌肠处理,观察组中患者给予其藏医轻导灌肠,观察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在治疗结束之后,对两组患者行胃肠功能评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观察两组患者的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观察组患者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结论:在在阑尾炎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应用藏医轻导泻灌肠方法具有比较理想的临床效果,有利于患者胃肠功能尽快恢复,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因而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阑尾切除术;胃肠功能;藏医轻导泻灌肠

阑尾切除术是临床上治疗阑尾炎的一种常见方法,也会最为有效的一种方法,应用比较广泛,但是阑尾切除术对于患者手术的胃肠功能会产生影响,因而在临床上需要以有效方法促使患者的胃肠功能尽快恢复。就目前临床研究情况而言,对于阑尾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灌肠属于比较理想的一种方法,而藏医轻导泻灌肠属于比较有效的一种灌肠方法。本文特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10月间曾在我院接受阑尾切除术的患者104例,在手术后分别对其进行温水灌肠与藏医轻导泻灌肠,以促使其胃肠功能尽快恢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文研究中所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2018年11月—2019年10月间曾在我院接受阑尾切除术的患者104例,将这些患者分别以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表示。在对照组中患者的总人数为52例,其中男性患者人数为30例,另外22例为女性患者,这些患者年龄大小均在22—72岁之间,其年龄大小平均值为35.5±2.5岁;观察组中所纳入患者共52例,该组中患者中包括的男性与女性分别为28例与24例,这些患者的年龄大小在21—70岁之间,患者的年龄平均值为34.6±2.6岁。对两组患者分别在年龄及性别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并不显著,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中患者以温水灌肠方式进行治疗,即在手术之后12h给予患者200ml温水进行灌肠。观察组中患者以藏医轻导泻灌肠方法进行治疗,其方剂组成主要包括牦牛乳50ml、肥羊肉汤150ml、融酥油10g,还有广木香2g、还包括荜拨、河畔柏及光明盐与诃子各1g,将这些药物融合一起,制成溶液,取200ml对患者进行灌肠治疗,且两组患者均给予其抗生素治疗及补液治疗[1]。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治疗前后均需要对胃肠功能进行评分,观察比较其改善情况,同时还需要对手术后的首次排便时间及排气时间进行观察比较。

1.3 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520.0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于其中的相关计量数据及计数资料分别行t检验及检验,对于两组患者之前的比较,以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改善情况

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围城功能进行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患者治疗前后的评分分别为45.6±5.6分、85.8±5.8分,对照组中患者治疗前后的评分分别为46.8±4.8分、65.8±5.6分,观察组中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

2.2 观察两组患者的排气及排便时间

在经过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患者的排气实践及排便时间分别平均为31.5±2.5h、42.8±2.8h,对照组中患者的排气及排便时间分别为41.5±5.5h、52.8±3.8h,观察组中患者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差异较显著。

3 讨论

阑尾切除术在目前临床上治疗阑尾炎方面属于最有效的一种方法,但是该手术很容易导致患者的胃肠功能受到影响,分析其影响因素主要就是麻醉以及手术,手术实施会导致患者的胃肠道蠕动功能受到暂时抑制。相关临床研究显示,患者在接受手术之后其肠交感神经会受到过度激活,导致患者的肠动力受到抑制,从而引发肠道功能紊乱。同时,麻醉药物的使用可起到镇痛及抑制作用,会导致患者手术后机体内电解质失调,从而影响其胃肠道功能,因而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处理,以促使其胃肠道功能尽快恢复。目前临床实践表明,术后灌肠处理在此时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方面具有比较理想的效果,而不同灌肠液体的选择所得到的效果也不同,其中藏医轻导泻灌肠具有比较理想的效果,而本文研究也证实这一结果。在藏医学理论研究中阑尾切除术后所产生的胃肠道功能紊乱主要是由于赤巴、隆及培根三者出现失衡而导致的,对于这一症状的治疗,藏医学的治疗原则就是调节三因,利用藏医轻导泻灌肠方式可起到活血化瘀、氣血通畅及除邪温胃的效果,对于赤巴、隆、培根三者失衡情况可进行有效调整,促胃肠道功能发挥其应有作用以达到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可促使患者的胃肠功能实现尽快恢复[2-3]。

综上所述,在在阑尾炎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应用藏医轻导泻灌肠方法具有比较理想的临床效果,有利于患者胃肠功能尽快恢复,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因而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蒋成来,庞永贵,张启立,石林坤.通腑汤保留灌肠治疗阑尾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8,33(20):3029-3030+3055.

马晓佳,黄敏,闵晓黎,金维捷.通腑汤灌肠促进坏疽穿孔性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8,39(06):98-99.

李巧红,任贤英.通腑汤保留灌肠治疗阑尾术后胃肠功能恢复7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6,32(04):58-60.

猜你喜欢

阑尾切除术胃肠功能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足三里温和灸联合中药贴敷对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
麻醉前静注帕瑞昔布对阑尾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分析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阑尾根部的不同处理方式
粪石性阑尾炎合并回盲部穿孔手术方式探讨分析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经脐单孔腹腔镜与常规腹腔镜在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改良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直肠癌Dixon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