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肠内外营养支持结合功能锻炼治疗胃肠道疾病术后并发肠瘘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0-08-16宋剑波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6期
关键词:肠瘘功能锻炼

宋剑波

【摘 要】目的:以胃肠道疾病术后并发肠瘘者为例,探究肠内外营养支持与功能锻煉共同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胃肠道疾病术后并发肠瘘者86例为对象,予以所有患者行常规腹腔双套持续冲洗引流干预。以整群随机化方式分设组别。给予对照组患者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在对照组得到基础上,对研究组患者加用功能锻炼治疗。观察二者的治疗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5.12%,低于研究组的9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肠道疾病术后并发肠瘘患者予以肠内外营养支持、功能锻炼共同治疗,能取得较好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病情,促进机体恢复。

【关键词】功能锻炼;肠内外营养支持;胃肠道疾病;肠瘘

胃肠道疾病通常指的是一般炎症性胃肠道病症,包括急慢性阑尾炎、急慢性胃炎等,以及食道癌、胃癌和消化溃疡等病症[1]。手术疗法是目前临床治疗此疾病的常用方法,但由于患者胃肠道与其他脏器间异常的通道,而且利用异常通道能使肠道内容物进入体腔、其他器官当中,则容易提高感染与患者体液丧失发生,出现一系列生理性或病理性病变,如器官功能受损、自身免疫功能下降和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等,从而能产生术后并发症,如肠瘘等。针对此疾病,若临床治疗开展不及时,则能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安全。故本文以我院接收的胃肠道疾病术后并发肠瘘者86例为对象,分析肠内外营养支持与功能锻炼共同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12月我院接收的胃肠道疾病术后并发肠瘘者86例为对象,以整群随机化方式分设成2组。在对照组(n=43)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25~56岁(38.5±2.3)岁;手术类型:13例胃癌手术,19例直肠癌手术,11例结肠癌手术。在研究组(n=43)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26~57岁(39.4±2.4)岁;手术类型:12例胃癌手术,21例直肠癌手术,10例结肠癌手术。比较所选对象的临床资料(P>0.05)。

1.2 方法

予以所有患者行常规腹腔双套持续冲洗引流干预。给予对照组患者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结合患者术后具体出血情况,予以其生长抑制素与TPN(全肠外营养)共同治疗,应用输液泵把肠道外营养液相患者静脉内均匀输入,并输入适宜胰岛素,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避免导管应用时间过长而出现感染。

在对照组得到基础上,对研究组患者加用功能锻炼治疗,(1)床上功能锻炼: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指导患者在病房上科学性的进行抬臂运动,初期运动量为5个一组,依照患者病情恢复情况,适当调整运动量。另外,通过与患者福强性出血情况相结合,指导其四肢关节旋转与伸展。患者训练时医师应从旁协助。(2)床下功能锻炼:待患者病情平稳后,对行走锻炼方案予以制定,患者训练时医师应从旁协助,防止其出现摔倒情况。另外,检查患者瘘口部位,应用纱垫、腹带保护瘘口,避免患者行走运动时出现感染情况。

1.3 评价标准[2]

对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情况进行评定,量表评定标准以显效、好转和无效等进行。其中,患者体温基本恢复正常,且有效控制感染发生、延展,符合上述阐述即为显效;患者体温逐渐向正常状态恢复,感染情况发生有效降低,符合上述阐述即为好转;相比治疗前,患者体温未发生任何变化,且感染情况未好转,甚至有加重趋势,符合上述阐述即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用SPSS23.0软件,患者间治疗效果评定用卡方检验。P<0.05指对比有差异。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5.12%,低于研究组的9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在临床内科疾病中,胃肠道疾病术后并发肠瘘属于多发且常见并发症,由于并发症发生和多种因素、原因相关,如果治疗开展不及时,或者处理不当,则易引发感染情况发生。对此,针对术后并发肠瘘患者,及早开展有效合理的干预配合非常重要。然而,有报道指出,如果对胃肠道疾病术后并发肠瘘患者只开展功能锻炼,则无法取得满意疗效。

随着近几年医疗研究的深入,有研究学者指出[3],对胃肠道疾病术后并发肠瘘患者采取功能锻炼与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肠内外营养支持指的是肠内外营养支持患者肠瘘部位,工作重点是对患者肠瘘部位开展长感染营养支持,旨在能有效抑制感染发生。其中,行肠外营养支持时,在患者肠道功能未恢复的情况下出现肠瘘情况,可予以全营养混合液静滴治疗。针对肠瘘早期患者,若其需要医疗完全肠外营养进行补充时,应结合患者体质情况与疾病发生时间,对有较强针对性的静脉营养计划进行制定,配置全营养混悬液3升袋,经静脉置管后静滴。行肠内营养支持时,若患者肠瘘时间长,在有效控制瘘口后,且未有腹腔感染发生,肠道功能恢复,建议行营养支持时,由以往的肠外营养过度至肠内营养,最后改为口服,从而加快患者病情改善。功能锻炼的开展是结合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对锻炼方案合理、科学制定,且在开展期间对患者相应的帮助及指导,对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胃肠道疾病术后并发肠瘘者86例为对象,经对上述阐述的总结归纳得出,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研究组,说明,肠内外营养支持与功能锻炼共同治疗的开展,能有效降低患者不适感,加快病情恢复,改善预后。

综上,对胃肠道疾病术后并发肠瘘患者予以肠内外营养支持、功能锻炼共同治疗,能取得较好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病情,促进机体恢复,故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匡文洋,张建军,罗晓波.肠内营养支持在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36):33-35.

肖美萍,陈学洪,黎衍香.营养支持结合功能锻炼治疗术后肠瘘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当代医学,2017,23(36):4-6.

熊娟.应用肠内外营养支持结合功能锻炼治疗胃肠道疾病术后并发肠瘘的疗效及护理干预措施探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24):181-182.

猜你喜欢

肠瘘功能锻炼
舒适护理在小儿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粪石性阑尾炎合并回盲部穿孔手术方式探讨分析
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患者的主要致病菌及护理观察
237例手部肌腱损伤的护理体会
改良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在肠瘘治疗中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