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语言学角度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2020-08-16章静

青年生活 2020年30期
关键词:汉语教学文化渗透

章静

摘要: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对外语言教学中,既要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特征、语言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及创造高语境文化导入的方法等方面作一一探讨,以期引起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重视。

关键词:汉语教学;文化渗透;语言系统

一、引言

当西方的语言学者们把研究语言和文化作为一种时尚的时候,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及研究者们也不例外地注意到了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不可或缺性。于是,在引入和运用“文化导入”、“如何导入”等新名词的同时,他们更试图以各种途径和方式,使汉语教学中体现更多的文化色彩,这不能不說是对外汉语教学及研究领域的一大进步。然而,在一些研究文章中,由于过多地强调了语言教学中文化因素的加入,而忽视了文化与语言的关系以及文化与语言的不可分割性。文化和语言,又岂能是可以分开和随意取舍的关系?不管我们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语言教学实质上都是一种文化的教学。所以笔者认为,在语言教学中,首要的一点就是强化语言学习者的文化意识,使语言学习者认识到,语言学习,同时即是文化的学习,单纯“为语言而研究语言”、“为语言而学习语言”是不可能真正学好某种语言的。正如陈光磊先生所说,“对于一种语言的习得和教学,就决离不开这种语言所表现的文化内涵的了解”[1]。为了说清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从语言学角度分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文化特征。

我们知道,在如何处理第二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上,多年来一直存在争论。有的只重视语言结构分析而忽视文化的教学,有的坚持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并重的观点。尽管对这个问题莫衷一是,但有一个基本的共识: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在以语言教学为主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要有相当的比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结构中的文化特征。

字、词、词组、句子和话语篇章的构造方式体现出的文化特征,反映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音形义三位一体的汉字与表音的字母文字就有很大不同,它在利用形象思维上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讲解汉字字形与造型中所蕴藏的汉语文化内涵和汉民族的文化精神就能使枯燥单纯的语言课变得生动形象、充满情趣。如“人”字,通过对“撇捺互撑、站立为人”的象形特点的阐示,既能帮助学习者记住汉字的“长相”,又能体会到中国人自古就有的做人的精神。。语言结构中的字、词、词组、句子和话语篇章的构造方式都能体现出的文化特征,反映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其中词汇最具文化内涵和时代特征,它直接映射着文化的变迁。胡明扬先生将语汇分成了以下几类:受特定自然地理环境制约的语汇,如黄土高原、梯田、戈壁荒滩等;受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制约的语汇,如天井、阁楼、旗袍、四合院、窑洞等;受特定社会和经济制度制约的语汇如八股文、科举、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受特定精神文化制约的语汇,如修身养性、清静无为、斗私批修、精神文明、“三个代表”。这些词汇背后,无不蕴藏着鲜明地域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与西方的格物求知的外向性性格不同,在中国先民的文化环境中,人与自然保持着融洽的关系,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培育出了一种“以物观物”的浑然天成、怡然自得的心境,并韬养出了“中庸”的世界观,这可以从大量对比成偶的词语中见到:“不胖不瘦,不高不矮,不大不小,不浓不淡”……,否定两端而取其中,表达了中国人不偏不倚的处世原则。

2.语言结构中的语义文化

语义文化是指语言的语义系统、主要是词汇中所包含的社会文化含义。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作为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词汇在语言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能够反映语言的状况,同时某些词汇也蕴藏着特殊的文化内涵。因而,在教学中将汉语词汇的文化涵义揭示出来,使学生真正了解一个词的文化涵义,他才能在语言交际中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个词。每种语言中都有表达该语言独特的文化内容,而在其他语言中难以找到与之对应的等值词语,它反映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这是语言中文化因素最基本、最大量的表现形式,也是语言教学中文化因素教学的重点之一。例如:汉语中反映汉民族特有物质文化及习俗的词语“针灸、旗袍、馒头、红娘”等;反映中国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状况、制度用语和道德用语的词语“一国两制、下海、独生子女、科举、打工、下岗、五讲四美”等;由汉民族的历史、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积淀下来的熟语和成语“指鹿为马、朝三暮四、空城计、姜还是老的辣”等等。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

1.根据汉文化对汉语教学的影响有层次性和阶段性的特点,文化教学的内容应按系统、分阶段地安排在整个教学阶段,初级阶段开设语言文化因素教学,中级阶段结合课文增加国情文化知识内容,高级阶段须开设一定的专门性文化知识课程,文化知识教学必须融合到语言教学中去。

2.学习了相关的文化知识后,可配合开展一些专题讲座或文化讨论,利用实物、图片或影视材料展示文化内容,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空间局限。在多方位的文化信息载体前,学生会自主地观察、研究、总结文化知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3.重视汉语交际环境的巨大作用,积极创造学习汉语的良好氛围,开辟第二课堂,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社会语言环境中进行语言文化的实践,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交际技能。

四、结语

罗伯特·F·莫非在《文化和社会人类学》一书曾经谈到:人类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是有高度的智慧。人类智慧的突出表现是人具有举世无双的语言能力;人类智慧的杰出成就是创造了异彩纷呈的人类文化。[4]不同的民族创造了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语言又记载着不同的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首要的任务应该是给语言习得者建立一种文化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语言习得与文化习得的同步性以及不可分割性.其次是应该发现那些相异的文化涵盖符号,并通过对比、阐释等各种方式,把那些不同的文化涵盖渗透揭示给学生,使他们真正地学会并掌握汉语,而不是只会使用汉语符号.

参考文献:

[1]陈光磊·语言教学与文化背景知识的相关性[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2).

[2]邢福义·文化语言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

[3]〔美〕萨姆瓦著·跨文化传通[M] ,陈南,龚光明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P28.

[4]罗伯特·F·莫非·文化和社会人类学[M]·吴玫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P21.

猜你喜欢

汉语教学文化渗透
浅谈跨文化交际理论对汉语教学实践的影响
论文化教育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缺失
委婉语教学研究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以生代教”教学模式初探
否定副词“不”和“没”的认知分析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英语教学如何进行文化渗透
美媒:北京警惕西方进行“文化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