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养老保险的一些思考
2020-08-16于燕妮
首先,我国是人口大国。社保可以说是普通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关系到14亿人民的切身利益,每年的社保改革都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如今的社保已经成为了我国居民的“生活必须品”和“生活保障”。尤其是社保中的养老保险,直接影响着上亿退休老人的“生活质量”。
问题来了,我国的社保体系是怎样的呢?我国目前的社保体系还停留在非常原始的状态,统筹多以县或市为单位,连省级都没统筹。我国的社保体系建立至今,每年都会进行一些改动和变化,有时也会对其中的“小项目”进行改动,项目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让社保发挥其最大作用。因为我国明白社保的重要性,我国对于社保的改动还是非常保守的,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但是很多专家表示要对社保进行“大改革”。相对于几十年我国国情和社会都发生了很大改变,尤其是退休老人不断增加的情况,养老金的压力越来越大,社保体系显得有些太落后了。
根据《中国养老保险精算报告2019—2050》显示,2019年我国养老金当期给余总额为1062.9亿元,按目前的趋势,2028年我国养老金结余将首次出现负数-1181.3亿元,最终到2050年当期结余坠落到-11.28万亿元。虽然财政补助可以适当缩小这一缺口,但难以扭转目前的结余趋势变化。
2019年,我国养老保险结余为4.26万亿元,此后持续增长,到2027年达到峰值6.99万亿元,然后开始迅速下降,到2035年耗尽累计结余。
2019年个人账户记账规模高达7.65万亿元,占累计结余比例为179.7%,此后先短暂下降,然后不断上升,到2028年升至222.6%。个人账户记账规模占GDP比例也从2019年的8%增长到2028年的9.3%。个人账户记账规模占GDP比例虽然一直在增长,但这种增长趋势却在放缓,即增速不断趋于收敛。
由此可见,养老保险不仅要进行“小改革”,同时也要“大改革”!
当前社保增收的内在动力来自制度的激励性。一方面通过降低缴费门槛,将当前未参保的中小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纳入进来,扩大覆盖面,也要扩展到农业人口,实现全覆盖;另一方面鼓励参保者多缴多得,,坐实缴费基础。到2035年,如果我们没有实现社保全覆盖,那么很难说实现了现代化。
还有就是,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改造现在实行的“统账结合”模式,实行国民年金加个人名义账户式的“新统账结合”制度,既可以消除统筹障碍,也可以增强制度的缴费激励性和财务的可持续性。
与此同时,将社保分级,比如分三级,最低级别的每个人都必须有,但缴费可以比较低一些,将来可以保证基本的生活水平;也可以有中档也可以有高档,这样用15年的时间把全体老百姓都纳入到社保里,实现全覆盖。
如今,“延迟退休”的讨论热度越来越高,可以確认“弹性退休”则是一个更人性化的补充!
大家知道,我国的退休政策是男性60岁退休,女职工50岁退休,女干部55岁退休。很多人不知道其实我国的退休年龄是比其他国家早的,数据显示许多国家的退休年龄都在65岁。
由于我国少子老龄化的问题在不断扩大,社会劳动力却不断的下降。同时,人民有好的健康保障,平均寿命有所提高,很多人退休后还有工作的精力,可以延迟退休。
当然,也要看从事的是什么样的工作才行。例如:高尖人才,本身高尖人才的培养就需要时间,很多人才在读完硕士、博士后才进入职场,实际上就比其他人晚几年工作。那么,再按照原来男性60岁退休,女性55岁退休的年龄来算,高尖人才工作的时间并不算长,适当延迟高尖人才退休的话,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了人才的流失。
如果是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者,例如煤矿工人、建筑工人、筑路工人等,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体力劳动强度很大,那么等到年龄增加后,他们的身体素质也会有所下降。为了对这类人群的健康施以关照,就不用对他们的退休年龄进行延迟了。
“弹性退休”是对延迟退休做了一个更人性化的补充,毕竟每个人的条件不一样,有人延迟退休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社会价值,有人不延迟退休可以享受养老生活。
社保养老,一直以来都是“民生大事”,展望未来我国社保改革一定会行稳致远,值得期待!
作者简介:于燕妮,女,汉族,籍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学历:大学学历,研究方向:企业员工关注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