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问题探究

2020-08-16卢华

西部论丛 2020年5期
关键词:独立性内部审计新时代

摘 要:新时代以来,内部审计独立性在国有企业得到了凸显,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体现更加重要的价值。保障内部审计独立性,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成为国有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内部审计及其独立性含义的阐述,在剖析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和改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

一、内部审计及其独立性

内部审计是国有企业做好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主要抓手,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防范经营风险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认为内部审计与公司董事會、管理层、外部审计师共同构成公司治理基石。21世纪以来,国内外对内部审计定义与时俱进,不断融入了新的理念。国际《内部审计实务标准》(2001年修订版)认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与咨询活动,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的效率,从而帮助实现机构目标。”2013年修订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进入新时代以来,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得到了高度关注,中央成立了审计委员会,全面加强审计监督领域的领导,2018年国家审计署发布《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规定》明确指出“内部审计是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实施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建议,以促进单位完善治理、实现目标的活动”。

从上述对内部审计的定义,可以明显的看出,国内外都把独立性视为内部审计的重要特质,是实现内部审计目标、履行职能的必要保证,也是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组织目标,最大限度发挥内部审计作用的重要基础。内部审计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实施内部审计活动中,不存在影响内部审计客观性的利益冲突的状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中具有独立性,其隶属关系能够充分保证其独立性;其次是内部审计活动独立于被审计对象,审计业务活动要有相关管理办法予以规范,审计业务独立于其他部门业务;再次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能够独立地得出客观的审计结论,要求审计人员具有专业胜任能力,具备独立的审计判断能力。

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存在的问题

(一) 内审机构隶属多元化,组织地位受限。

根据有关研究人员对500家国有企业的问卷调查,在新的《规定》出台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隶属关系有以下几种情况,隶属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占48%、隶属监事会占15%、隶属总经理占20%、隶属总会计师(财务总监)占10%、隶属纪委书记占7%。隶属的管理层级地位越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越是能够得到保障,作用也会发挥得更好。隶属关系的多元化,使得内部审计机构的名称也各具特色,如审计监察部、监察审计部、审计稽查部、内控审计部、纪委监察审计部等,不一而足;从审计机构不同的名称上,可以看出有的国有企业对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有所偏差,未能体现内部审计价值功能。

(二)内审制度规定不完善,业务活动受限。

国家关于内部审计方面的法律规范, 主要有《审计法》及实施条例、《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等。从国家法规层面上看,由审计署颁布的部门规章《规定》,目前是内部审计最高层级的规范,而国家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分别有《审计法》与《注册会计师法》,相较而言,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在法律地位上存在差异,使得在实际工作中对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重视力度不够,限制了在企业中地位的提升。在各种类型和大小的国有企业里,有关内部审计的制度办法,也是因企而异。根据相关问卷资料统计,从内部审计制度建立健全情况看,中央国有企业为95%、地方大型国企为80%、中小国有企业为60%。内部审计业务没有完善的制度规定,将无法保证审计业务的正常开展,甚至在有的国有企业里,内部审计还仅仅限于对财务收支的复核检查,在有的国有企业里审计业务长期与监察业务混为一体,审计业务活动受限,独立性更是无从说起。

(三)内审人员素质单一化,胜任能力受限。

根据对相关企业的问卷调查,国有企业的内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专业胜任能力有待提升。主要体现在内审人员配备不足、专业人才匮乏、专业素质单一。据相关统计,目前在国有企业配备的内审人员占企业人员总数的3‰-5‰,内审人员总体上偏少;内审人员中各专业人员结构情况,财会90%、审计5%、业务3%、其他2%,可以看出内审人员绝大部分来自于财务,具有其他专业背景的人员微乎其微,专业胜任能力堪忧。审计人员素质单一,极大的影响了内部审计价值的体现,在审计发现问题,提出整改建议,运用审计成果等方面,独立判断问题能力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三、强化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对策

《规定》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强制性要求:内部审计机构或履行内部审计职责的机构应当在单位党组织、董事会(或者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要定期听取内部审计工作汇报,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规划、年度审计计划、审计质量控制、问题整改和队伍建设等重要事项的管理。上述规定有利于健全保障内部审计独立性的领导机制,是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隶属关系和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为理顺内部审计现有的多元化隶属关系,提供了制度依据。笔者认为,按照《规定》的要求,结合实际工作的需要,对强化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内审体制,强化内审组织地位。

按照《规定》要求,国有企业设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需在单位党组织、董事会(或者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基于此,内部审计在实际工作中应隶属党组织及董事会(未设董事会的,可由总经理)双重领导。事实上,大多数国有企业,党组织负责人通常任董事长,内部审计机构在公司治理体系上由董事会直接领导,同时也直接向党组织负责。这样一来,不仅改变了长期以来内部审计隶属关系多元化的局面,同时也可以大大加强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里的独立性。另外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建立总审计师制度,总审计师协助党组织、董事会(或者主要负责人)管理内部审计工作,总审计师相当于企业的首席审计执行官,在总审计师下设立内部审计主管。集团化管理的国有企业,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建立集团内部审计中心,负责全集团的内部审计,通过人员集中管理,配置审计资源,规划审计目标,更好的发挥内部审计作用,进而强化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并进一步提高其组织地位。按照新时代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同时对党组织和董事会负责并向其报告工作,将会成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隶属管理的主导模式。

(二)完善内部审计机构的规章制度,规范内审业务活动。

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要有相关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国家层面上针对内部审计有《规定》、《内部审计准则》等。通常而言,可以建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内部审计管理办法、各项具体审计业务指南、审计程序及审计质量控制标准等。内部审计的相关办法应由企业党组织、董事会等高层会议审定,并由内部审计机构发布,确保制度办法的权威性。制度办法要明确内部审计人员配置的原则,审计权限、审计经费、审计结果的运用、责任追究等要做出强制性规定,保障审计业务开展。

(三)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增强审计胜任能力。

专业素质的提升,是增强胜任能力的必然要求。从审计团队上看,要增加非财务专业的人员比例,促使审计人员对各专业业务的了解和掌握;信息化程度高的企业,还应增加具有IT专业背景的审计人员,借助信息化的高效和快捷,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从个人能力上看,内审人员要具有复合型的专业素质,财务与非财务人员之间,知识理论和业务经验可以互为补充,通过举办内部审计专题培训,学习和掌握其他专业的相关知识。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编写审计案例、交流审计经验等方式,提升内审人员审计胜任能力。内审机构独立于其他部门,独立开展审计活动,独立发现审计问题,没有强大的审计能力,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就很难落地。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得到了充分保障,内部审计工作也会与时俱进,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雷蕾.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保障机制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02):12-12.

[2] 楚楚.有关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6,(06):21-23.

[3] 肖义聪、王俊懿.论内部审计独立性及其影响因素[J)卷宗,2016,(07):240-270.

[4] 苗雨君、官卓.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江苏商论,2018,(02):87-88.

作者简介:卢华(1972-),男,籍贯:四川威远,职称: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审计。

猜你喜欢

独立性内部审计新时代
独立品格培养
做最好的自己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关于事件独立性的两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