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公寓管理机制的优化
2020-08-16潘克业
潘克业
摘 要:本文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公寓管理机制的优化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从阐述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公寓管理中面临的困境入手,进一步提出了加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与优化高职学生公寓管理机制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寓管理;机制优化;困境;策略
前 言
为了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能健康全面发展,就必须做好对其心理问题保持足够的重视,进而做好心理教育工作;同时,因为公寓是学生的主要生活场所,也需要高职院校采取科学措施加强该领域管理。但考虑到当前高职学生群体的复杂性和个性化特征更为突出,缺乏足量的、专业的心理教育与公寓管理师资力量,未能健全完善学校的心理教育与公寓管理机制,因此必须提出科学措施,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妥善处理。
1.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公寓管理中面临的困境
1.1当前高职学生群体的复杂性和个性化特征更为突出。步入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局势更为复杂,学生在更为多变的环境中生活与发展,就导致其心理变化更为明显,在学生群体内出现的心理问题也更为多样,要完成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不仅如此,高职院校要开展学生的公寓管理工作,也需要处理好下列问题。其一,因为全国范围内实行统招模式,因此学生生源相对分散、其生活背景差异大/生活习惯各异,要将其集中在公寓内进行统一管理,就要求其互相协调/迅速适应;其二,现在许多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因此其生活条件相对较好,因此生活自理能力不强,且在同伴的相处方面面临困难,可能会在居住于公寓期间发生矛盾。
1.2缺乏足量的/专业的师资力量。如前文所述,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教育、公寓管理工作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必须要有专业的教师来负责执行。但因为一直以来,我国教师队伍建设都将高职专业学科教学水平的提升作为主要目标,心理教育、公寓管理等方面的素质要求不够专业与严格,这就导致这方面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长此以往,高职院校内必然缺乏专业的心理教育、公寓管理教师队伍,其专业能力与服务理念都有严重不足。且因为许多管理人员未能对该项工作形成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工作中敷衍了事,负责公寓管理的员工可能只做到了学生基本生活管理的要求,却忽视了更潜在的对学生内心状态、价值观念等的关怀,因此难以帮助学生解决好其生活与学习中的现实问题。
1.3未能健全完善学校的心理教育与公寓管理机制。一般来说,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公寓管理本身是经常联系在一起的,相關教育与管理活动的开展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特征,因此必须就其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进而对工作的展开提供科学引导。但当前国内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却总是与其余工作脱节,心理疏导缺乏专门的员工负责,其形式也不够合理,这就导致教育实效得不到充分保证。而在公寓管理制度的建设方面,也因为高职院校过于看重“管理”问题,忽视了更温和的、更具人文关怀的师生对话与学生服务,这就使得公寓生活秩序有失稳定,甚至存在安全问题,这就导致公寓内的违章电器管理有所疏漏,建筑内电气线路老化,有关安全设施的检测不到位,进而为安全事故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2.加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2.1学校应当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下设心理咨询中心。为了提升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程度,就应该设置专门的机构,由其总揽教育高职相关责任,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设置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教育中心应该负责对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宣传、讲解,并组织讲座与相关的培训活动。同时,还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之下设置细化的心理咨询中心,使其加强其学生的交流与联系,并且指导校内心理协会等的活动开展,针对学生发展形成完善的心理健康档案,为分析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提供科学的参考资料。
2.2学校应当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教师团队的建设。为了有效突破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所面临的困境,学校应当重视高素质优秀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教师团队的建设。学校应当定时定期的举办教师培训进修交流的活动,鼓励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跨学科知识,从而提升努力自身的专业素养。另外,学校应当完善教师工作福利制度,将优秀的教师编制成为独立的教学团队,丰富学校的师资资源。
2.3创新高职学生心理教育方法。步入现代社会,教育领域内也不断涌现出了更多的教学方法与工具,其中信息化手段、计算机计技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就要善于借助各种社会化的网络传播工具,创设特色鲜明、参与度高、应用范围广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品牌,让更多的学员主动接近、积极参与。同时,要构建心理教育体系内网络群体、网络组织间的联动机制,创建发散、多维、立体的网络教学格局;要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于“两课”及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活动,推动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
3.优化高职学生公寓管理机制的策略
3.1结合学生个性化特征制定科学的公寓管理方案。如前文所述,处在现代社会环境中的学生群体,其个性化特征日益突出,其主体意识明显增强,且会受到各种外界思想与价值观念的影响。为了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在公寓管理过程中,就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积极了解其兴趣特征与通常的关注重点,从中发现学生其在生活与学习中的特殊困难,为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在管理的同时做好服务工作。学生管理部门也可以在日常工作中为学生组织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使其能力得到充分自主的展示。
3.2完善公寓管理制度。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都针对公寓管理问题形成了一系列的科学制度,这包括公寓消防安全章程、卫生检查惯例、员工考勤机制等。管理人员应该借助微信公众号、微博、海报等多种媒介,对这些制度内容进行必要的宣传,方便学生全面了解其内容,并对其做出充分的解读,从而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遵守规章制度要求,按照规范办事。
3.3创新公寓管理形式。为了改变当前高职学生公寓管理中的落后局面,就需要积极依托信息化技术/联网和新媒体工具等,开辟多渠道和多样化的管理平台,利用推动传统管理与网络管理模式的有机融合,在理念、模式、方法、机制建设方面进行系统化的改革与尝试。在管理过程中,要纠正以往存在的简单化、形式化的弊端,进一步促进管理工作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更加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心理诉求,主张管理过程中的平等交流。
结 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公寓管理机制的优化问题的探讨,意义重大。相关工作人员提出科学的加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优化高职学生公寓管理机制的策略,学校应当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下设心理咨询中心,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教师团队的建设,创新高职学生心理教育方法;同时结合学生个性化特征制定科学的公寓管理方案,完善公寓管理制度,创新公寓管理形式。
参考文献
[1] 赵恩平,李长尚,蔡永海.加强高校公寓文化建设,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北京教育(德育),2018.
[2] 董晓.浅析心理健康教育对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促进[J].现代交际,2017(13):108.
[3] 吴煜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导刊(下旬),2018(11)
[4] 张建萍.提升学生专业核心竞争力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7):8-10.